每年全球逾2百萬名的兒童受惡性疾病威脅,整個的家庭跟著受煎熬。在比利時,他們日前通過兒童安樂死立法,首開全球讓12歲以下孩子安樂死的大門,回應這般現況,引發兒童生命權激辯。
在英國,一直以安寧照護替代扼止生命。近年,更由凱特王妃擔任宣導大使、推出兒童安寧關懷週勸募基金,全國成立了49個相關機構、每年服務涵蓋上萬個家庭,讓這些孩子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需求不被疾病剝奪,並讓家長心裡悲傷獲得撫慰。
在台灣,除由成人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病房共照外,病童專用的軟、硬體資源幾為零,僅少數兒科醫護自願發心服務,替病童圓夢、大體護理、悲傷輔導。
曾在兒癌病房發起LOVE LIFE活動,讓孩子們在短暫的生命裡找到價值,無憾離去的台北榮總護理部督導沈青青,也在這裡,送走她自己16歲的女兒,更體悟兒童安寧重要,持續耕耘這塊荒地。
7年前,罹患肌小管病變的罕病女童曾晴,因缺氧傷腦、疾病無法恢復,曾父做出撒除呼吸器決定,網友搜集2千張愛的抱抱照片拼出一張「愛的曾晴」巨照(如圖)為之打氣,首次讓台灣點燃兒童安寧議題。這些年,曾父則將女兒生命轉化為愛的力量,藉由出書、演講傳播出去,化為永恆。
透過跨台、英跨國採訪,經由不同體制與人物的呈現、對照,了解兒童安寧的精神與需求。
【封面故事】國際篇-英國發展 全家庭照顧,最長達18年
【封面故事】國際篇-皇室帶頭推動 凱特王妃最具影響力大使
【封面故事】國內篇-台灣現況 專職藝術治療師都是奢求
【封面故事】人物篇-安寧督導長成兒癌家長 沈青青:失去孩子的哀慟,我知道!
【封面故事】人物篇-首掀重病兒拔管話題 曾晴爸爸:如果想她,我們就讓眼淚流下來
【封面故事】建言篇-籲衛福部重視兒童安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