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段旅程,而旅途的終點,往往令人難以啟齒。但隨著《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推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與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 AD)的實施,得以讓人更安心地面對生命的最後階段,為自己的尊嚴與選擇做出安排。
面對「生死」這個敏感且沉重的話題,許多人選擇迴避。然而,在苗栗的天恩診所,用其獨特的溫暖與專業,默默守護社區中的每個家庭。天恩診所不僅是全台少數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的基層診所,更透過居家醫療的實務經驗,見證無數家庭在生命末期的酸甜苦辣,成就一則則動人的故事。
從病床到家庭 看見生命的深處
天恩診所開始推動ACP,源自於豐富的居家醫療經驗。診所自2014年起,就深入社區,長期陪伴臥床病人的家庭,體會許多因病痛與照顧壓力而衍生的家庭困境。
「我們看到很多不幸的悲劇,比方說照顧者因經濟與身心壓力大,最後甚至跟被照顧者間產生衝突。」診所執行長暨社工周文蕊語帶感慨的說,經濟壓力往往是壓垮親情的最後一根稻草,更令人心疼的是,在《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尚未實施時,有些不願拖累家人的病人,甚至曾尋求安樂死的管道。
當醫界開始推廣預立醫療決定的概念時,院長趙榮勤與周文蕊立刻意識到,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也是令他們往後持續努力的動機,「我們相信,每一份AD的背後都是病人對家人的愛。」2019年《病主法》開辦初期,全台各地多由醫學中心或大型醫院承接相關業務。但苗栗地區唯一的公立醫院――「部立苗栗醫院」因業務量過大,將此任務轉交給擁有豐富居家醫療經驗的天恩診所。接下任務後,趙榮勤與周文蕊盡力透過真誠的對話與傾聽,促進社區間病人與家人間的理解與和解。
用耐心與陪伴 化開生死難題
面對這個「不願談、不敢談」的生死議題,要如何打開這道心門?趙榮勤說:「關鍵在於真心的態度,以及耐心、溫暖的專業陪伴。因為我們知道,AD看似是一張冰冷的書面文件,實則蘊含的是一段理解與被理解的過程。」
談論生命的終點,總是伴隨著恐懼與抗拒。天恩診所開啟對話的方式,往往不 是直接切入敏感的「死亡」話題,而是慢慢的從生活、情感話題為開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降低病人與家屬的心理防備。
「在某些關鍵時刻,我們會與家屬深度溝通,先確認病人對病情的了解程度,以免家屬因為擔心而隱瞞病情。」趙榮勤表示,絕大多數的家屬會在溝通後接受,即便是少數家庭初期堅持不讓病人知情,最終也會選擇尊重病人的知情權。
「大多數人會擔心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這是抗拒討論善終的主要原因。」身體上的痛苦可以透過專業醫療來緩解,但心理上的恐懼(例如對死亡的害怕)就需要花時間溝通與陪伴。天恩的團隊願意花時間陪在病人與家屬身邊,提供支援並解決問題,能讓近9成的病人放心,進而願意敞開心房,坦然面對生命終點的選擇。
周文蕊分享了一個動人的案例,有位太太長年照顧癱瘓臥床的先生,深怕有一天自己也成為子女們的負擔。在天恩診所了解與介入後,協助召開家庭會議。起初子女們因對ACP不了解而充滿戒備,甚至懷疑診所動機,但當母親說出:「將來不要幫我插鼻胃管,讓我好走。」時,子女才明白母親真正的心意,原本緊張的氛圍突然變得緩和,最後子女們感激地接受天恩診所的善意與協助,也對預立醫療決定的制度有更深刻的理解。
守護生命最後的尊嚴與選擇
《病主法》上路多年,但真正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的失智症患者仍屬少數,這類病人簽署,始終是一大挑戰。趙榮勤以其神經外科專業、照顧失智病人多年經驗分享,「失智症病人的認知能力會逐漸退化,在疾病進程中,表達意願的能力可能受損,這大幅增加了簽署的難度。」這不僅考驗著醫護人員與家屬的溝通技巧,更凸顯了在病人尚有能力時,及早進行ACP的重要性。
他強調,面對失智症病人,團隊會更著重與家屬的深度溝通,藉此了解病人過去的價值觀與對生命的態度,並協助家屬在符合病人最佳利益的前提下,做出最適切的決定,讓病人的自主意願能受到最大的尊重。
天恩診所的陪伴不侷限於診所內,而是深入每個家庭,每一刻都以真誠的態度守護著病人。即使面對臨時的緊急需求,仍義不容辭。趙榮勤說:「我們知道,生命最後一哩路的陪伴,需要更多的投入與付出。」
「通霄漸凍人」便是一個實例。某個週末,天恩診所接到一通緊急電話,告知有位罹患漸凍症病人的女兒,希望能趁著所剩不多的相聚,為父親完成AD簽署。突如其來的需求,加上路程遙遠,意味著要放下原本的休假計畫。然而,趙榮勤與周文蕊沒有絲毫猶豫,立刻驅車前往。
周文蕊回憶:「簽署完成後,我們也成為這位病人的居家醫療團隊,接連幾週持續陪伴病人和家屬,一直到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這樣的奔波對團隊來說並不陌生。清晨出發,往往是天未亮就上路,直到夜幕低垂才離開,但他們的心卻是暖的。
在《病主法》規範的5種臨床條件下,病人最終得以在家中如願拔管。「那一刻,他雖然無法多言,但我們卻能從他的眼神收到深切的感激。」趙榮勤說,當生命走到終點,病人都希望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依照自己的意願善終,這也是天恩診所希望能在社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醫療提供者,更是意願與尊嚴的守護者,讓《病主法》真正走進家庭,貼近病人與家屬的心。
讓善終的理念在社區扎根
從2019年到2024年,天恩診所成功簽署超過1,000份同意書,平均每年約簽署200至300份,這是對天恩團隊專業能力的高度肯定,也是基層醫療在社區推動ACP的重要里程碑。周文蕊坦言,這龐大的簽署量,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診所堅持不收費的服務模式。
目前天恩診所因現實壓力而需酌收少許費用,簽署人數因此銳減,周文蕊提及基層醫療推動ACP會面臨到的經濟壓力:「我們知道健保財政狀況真的很困難。」早在當初申請健保給付時,診所就明白健保支付的金額不高,但由於每位民眾能繳納的費用有限,因此要長期支撐如此龐大的服務量,確實不容易。儘管推動A C P的過程充滿挑戰,但天恩診所仍懷抱堅定的信念持續前行,不改初衷,期盼透過持續努力,讓更多人認識並接受生命自主權的重要。畢竟,要讓「善終」的觀念真正深入社區人心,還需要長時間且持續的努力。
《病主法》實施至今,全國AD簽署的比率仍不如預期,除了是國人習慣避談生死、不了解法令內涵外,也因為進行ACP仍然需要到醫療機構,且須額外負擔一筆費用,這同時也對民眾設下了門檻。對醫院端來說同樣也不容易,在醫護人力緊繃下,願意配合開立門診的醫院也有限。期盼未來能有更多的基層醫療團隊,如天恩診所,共同推動並在各社區角落播下善終的種子,或許可更貼近人心,讓生命更加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