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生命之音】在生命的終點 我的頭號粉絲還在看著我|陳志強與母親的最後時光

作者: 
口述、圖片.陳志強 採訪.游苔〔vol.107〕

演員陳志強陪伴在母親病榻旁的歲月裡,見證了她生命最後的溫柔告別,也深刻體悟到,真正的愛是學會放手。母親曾是他最忠實的觀眾,如今只是換了個地方,依然默默守望,注視著他前行的每一步。

2025年春天,演員陳志強與曾智希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他笑說,為了這場人生最重要的儀式,自己賣了2張台積電的股票。現場星光熠熠,演藝圈重量級藝人齊聚一堂。然而,在主桌上,卻有一個刻意保留的位置。「這個位置怎麼空的?」一位賓客小聲發問。「喔,這是我媽媽的位置。」陳志強說。

如果他的母親還在,一定會成為最興奮的賓客,或許會拉著每一位來賓說:「這是我兒子,他今天結婚了!」但如今,她只能以另一種方式見證他的幸福,因為她已經離世快2年了。

守在電視前 母親是頭號粉絲

陳志強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他和弟弟由外祖父照顧長大。母親拚命工作賺 錢,直到陳志強讀國中時,母親才買下一間房
子,正式把兩兄弟接來同住。然而,這段「像家」的生活並沒有維持太久。「高中一畢業,我就到台北讀大學了,回頭想想,跟媽媽真正住在一起的時間,其實少之又少。」

青春期的少年總是有些彆扭,陳志強和母親的關係,說不上特別親密。母親個性開朗,愛直接表達情感,經常在家裡大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還會熱情邀請兒子一起合唱。「我真的覺得很丟臉,就覺得……幹嘛這樣?」陳志強皺起眉頭笑著說。

但不管兒子表現得如何,母親始終是他的頭號粉絲。

「後來我從事模特兒工作,只要有在高雄走秀,她一定會帶著坐輪椅的外公來看我。」陳志強回憶,之後他進入演藝圈、開始上電視通告,母親最大的嗜好就是整晚守在電視機前,拿著遙控器轉來轉去,看看兒子的身影會出現在哪一個頻道,然後再打電話向陳志強匯報:「今天我在某某節目有看到你喔!」

後來,當陳志強開始演戲,她更是以他為傲。尤其是在三立八點檔《炮仔聲》裡飾演拋棄糟糠妻、改娶醫院千金的大反派,讓他知名度水漲船高,太過入戲的鄰居對母親抱怨:「你兒子怎麼這麼壞!」母親則笑得開心極了,「對啦!他就是這麼壞!」

「她很驕傲,但又假裝在罵我。」他說,「其實她就是想讓所有人知道,這是她兒子。」他一直想著,等自己買了房子,就能接媽媽來台北同住。但那時候的他不知道,媽媽一直有話沒有說。她不想打擾他的生活,也不想成為他的牽絆,於是選擇把許多不適與痛苦都藏在心底。

戲中情節成真 自己成為病人家屬

2023年的農曆新年,本該是家人團聚的時刻,但當陳志強回到高雄看見母親時,心裡卻升起一股不安。

她整個人瘦成皮包骨,體重跌破40公斤,咳嗽不止,鄰居更說媽媽曾咳出血,這一切的不對勁,他決定帶著母親去醫院檢查,母親嗓門一向洪亮,看報告前一天,卻突然失聲,讓陳志強愈發不安。

看報告時,當醫生委婉請母親先走出診間,那一瞬間他心中敲起警鐘。「我心想,完蛋了!這個情節我演過。戲裡,醫生說『請家屬先出去』,接下來就是壞消息。可這次,我不是演員,而是病人的家屬。」陳志強說,他曾經用崩潰、冷靜、嘶吼等不同方式詮釋這種場景,但卻從沒想過這一幕會發生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醫生語重心長地說,母親的肺部有一顆8公分的腫瘤,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綜合考量後,陳志強決定帶母親上台北就醫。他安慰母親:「我們到台北,我幫你找最好的醫生。」但內心的忐忑始終藏不住,想到媽媽要離開自己打拚買下的房子,甚至有可能不能再回來,他終究忍不住抱著母親嚎啕大哭。

彷彿早就知道一樣,母親的表情非常淡定,用沙啞的氣音說:「強強,不要哭,你哭我會難過。」

陪伴過程 家人之間需要溝通及體諒

陳志強帶著母親到2家不同的醫學中心接受檢查,醫生的判斷都是一樣的——母親罹患肺癌四期且已遠端轉移。

陳志強不甘心,幾乎是帶著一絲僥倖心理,一家家醫院問、一個個專家諮詢,期待能聽到不一樣的答案。但每一次,他都得到相同的結論。直到某一次看診,一位醫生沉默了一會兒,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陳先生,現在放手吧。你救不了你的母親,但還救得了你自己。」

「這句話刺進了我心裡。」陳志強如夢初醒,開始努力說服自己,如果媽媽接受積極治療、雖然延長了生命,但每一天都只能在病床上痛苦掙扎,那並非他想要的結果。因此,他與家人選擇安寧照顧,希望陪伴媽媽更安然的度過最後時光。

只是,要陪伴媽媽好好走向生命最後一哩路,卻考驗重重。

陳志強說,在母親的醫療過程中,不僅照顧者與病人需要緊密溝通,照顧者之間也可能因個性和價值觀差異而容易產生摩擦,比如他與弟弟就好幾次發生爭執。陳志強很感性,總想著讓母親過得舒適,即便單人病房一天就要花費8千塊也沒關係,但理性的弟弟則不認同。「我當時覺得,媽媽的人生都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幹嘛還要計較錢?但我弟的想法很不一樣,他認為應該讓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還好,個性大不同的兄弟倆,最大公約數就是「愛媽媽」。後來,母親的情況稍微穩定,醫療團隊建議回家進行居家安寧的照護。這時,弟弟的仔細周到又派上用場,一張病床、一台氧氣機……細如牛毛的準備工作,他有效率地做功課、研究可以轉接哪些資源,才拍板決定。只是,啟動居家安寧後的母親明明較為放鬆,但陳志強依舊非常焦慮。

「醫院裡有各種儀器可以監測她的狀況,可是在家裡,一切都只能靠我們自己。」除了沒有儀器設備帶來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當時陳志強全面停工,但房屋貸款依然要繳。有一次,曾智希小心翼翼地問他:「你打算暫停工作多久?或者我可以去工作?」其實曾智希是想要分擔他的壓力,但這樣的體貼之舉卻引發陳志強不滿,一切事過境遷後,他才明白,她其實問出自己內心最不願意面對的問題:生活的壓力不會因為母親生病而消失或暫停。

學會放手 讓愛永存心中

後來,鄧安寧導演邀請他客串一個角色,戲份不多,只需要一個下午就能收工。「我想,就半天,應該沒事。」陳志強說,那天出門前,母親還能微弱地回應他的道別,但才走進劇組化妝間,電話卻響了,弟弟的聲音比平常低沉:「我好像……測不到媽媽的心跳了。」周遭的人聲突然變得模糊,耳邊只剩下自己的心跳聲,他愣了幾秒,然後猛地起身衝出片場。他想起多年前,年輕的自己正努力從通告藝人轉型,終於等到一個戲約,但外祖父卻在他拍戲時過世,他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因而非常遺憾。那時母親安慰他,外公肯定能理解。這一次,他又來晚了,但卻沒有人會再對他說:「沒關係。」

推開家門,陳志強深吸一口氣,他知道來不及了,但仍對著母親說:「我回來了。」就像每次回高雄那樣,他也用一樣的台詞開場。而每一次媽媽都會問:「你沒有戲要拍嗎?」但等到他要回台北時,她又會說:「你有工作喔?」這就是母親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孩子陪在身邊,一方面又希望他們沒有牽絆飛得更高。或許,陳志強母親走向生命彼端的時刻是這樣想的:「我兒子又要去拍戲了,那我可以放心離開了。」

陳志強伸出手來,他的手臂內側有一個新的刺青,那是一個草寫的「崔」字(母親的姓氏)。他說,母親的墓碑背面,也刻上母親在病榻筆談時寫下的筆跡:「強強、豪豪,我愛你們。」

母親曾是他最忠實的觀眾,從前,她坐在電視機前,深怕錯過他的畫面;現在,她換了一個地方,繼續看著他的每一步,他們都不會忘記彼此。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