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TVBS製作並主持《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已十多年的詹怡宜,常從社會各地的小人物身上發掘一個個令人動容的精采故事,但也令她反思,要如何為自己譜寫下一篇美好的故事……
「你希望人們怎麼說出一個關於你的故事?」、「如果要拍攝製作一支以你為報導主角的一步一腳印影片,這個故事會怎麼寫?怎麼發展?」
我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
畢竟作為記者,我總在說別人的故事,真要認真問自己,才發現要能濃縮人生,好好講出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竟是如此困難。
我在TVBS製作節目《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已經十多年了,這是一個說人物故事的節目。我們的採訪對象不是一般社會認定的新聞大人物,是想從普通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找出值得學習的精神。不論是山區送信40年的老郵差、學習有機種植想保護土地的熱血青農、或者一位單親媽媽越挫越勇的創業故事……我們把這些真實人生濃縮剪輯搬上螢幕,分享給觀眾尋求共鳴。選題的標準不在新聞性、話題性,而是故事。
在討論題目時,我通常希望記者們能先簡述出故事大綱,「不是要介紹豐功偉蹟,是要能用短短100字說出關於主角的故事,為什麼選擇報導他」、「不是公關宣傳,是要真實、有難處、有轉折、有發展的才算是故事。」我總這樣提醒記者和我自己。因為人物報導的故事線如果沒有先濃縮聚焦,很可能形同流水帳;如果沒有抓穩真實與客觀,也有可能不小心成為一篇受訪者自吹自擂的吹捧文。100字內簡述一段人生故事,確實是項艱難的任務,但我們就是在這樣的訓練中漸漸學會將受訪者的回憶整理出有意義的故事架構。
從人生困難中活出精彩
在報導過上千個小人物後,我漸漸得出一個公式,《一步一腳印》人物的所有簡述故事幾乎都有個共通點──人生中的困難。不論採訪拍攝時受訪者有多滿足、多成功,故事都是來自各種或大或小的困頓、問題或不滿足,最後,能從越深的低谷中走出困境的,故事通常就越動人。每個禮拜我們在製作報導出幾則人物故事時,真的察覺到精采的人生故事不會只是停滯住的幸福美滿,是路上起起伏伏、或大或小、連續不斷的動態變化中,讓人說得出難處、轉折過程中的各種發展。
有一次到一所小學跟孩子們分享一步一腳印採訪經驗的心得,提到這段「突破困難就能形成一段精彩故事」的公式。最後問小朋友有沒有問題?有個可愛的國小學生舉手說:「老師,那妳遇到的困難是什麼?」天啊,他問倒我了。我只是個平凡順利的新聞工作者,記錄並呈現別人的故事,自己能有什麼故事?
但我明明主張每個受訪者都有故事,只有精不精彩的差異啊。於是那天緊急想了個困難回答小學生。我提到自己從小害羞、缺乏自信且不敢表達,從來不敢舉手說話,總擔心自己講錯被人嘲笑,長大卻不小心當了記者,每天都得面對自己最不擅長的事。這是真實故事,雖然聽起來像是生活中的小事,但確實是我人生困難的一部分。
尋找屬於自己的故事
自此之後,我開始認真想,除了缺乏自信之外,我還遇到些什麼困難?如果真的要報導一則屬於我的一步一腳印故事,這段故事會怎麼開展?能算是個精彩故事嗎?
原本害羞、最怕在人前表達的女生,後來成為新聞節目主持人?有拖延症又不夠果斷的記者,因緣際會下,擔任最講求時效的新聞台主管?不擅長時間管理、總學不會一心多用的職業婦女,終究在慌慌張張、奔波於辦公室與廚房之間的壓力下,把兩個女兒養大?或者,在年輕時經歷壯年父親病逝,這個從小固定上教會的基督徒如何靠著信仰走出悲傷?甚至,經歷了職場30年,退休之後會怎麼安排人生後半場?人生有新的可能嗎?
這些的確都是我人生簡歷中可能寫得出來的故事,但故事還在發生。
《一步一腳印》就曾報導過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一位老伯過世之後令人懷念的榜樣,不是他曾經的頭銜、事業,而是每天清晨帶著抹布梯子擦路上反光鏡的身影。在他年老退休後,有一次目睹車禍的發生,讓他注意到轉角已髒汙看不清楚的反光鏡,若無人擦拭維護,反光鏡就發揮不了效果,於是決定自己行動,天天出門動手,擦亮北台灣十多萬片反光鏡。我不知道他年輕時有沒有豐功偉業,是不是也曾經歷困難?畢竟他人生最後階段的這個故事已足夠精彩。我們從來無法預知人生何時結束,故事會在哪裡完結,但是在我們活著的日子中,永遠可以期待活出更多、更好的故事。
面對人生無常
兩年前一位熟識的公司前輩猝逝,無預警的死訊讓人措手不及。我決定以《一步一腳印》製作專題的方式,為他完成一支在告別式播放的影片,製作過程採訪他的同事、朋友及下屬,聽到了好多真實故事。有人分享他性格中的體貼慷慨;有人記得他的口頭禪、說過的笑話;更多人提到他作主管領導團隊打過一場場新聞戰的成就與責任感。對我來說,這段採訪時光像是重新認識這個朋友,雖有許多遺憾,但是個何等榮幸的責任,整理製作影片的過程彷彿整理他的人生,並戒慎恐懼地定義這位朋友60多年的生命價值,等於為他好好說一個故事。雖然朋友已離世,但重新走過這段,卻像與他有一段更深刻的交流。我在影片中說,在電視台裡,很多人想成名、想有成就,但他是個想「成事」的人。這是我想為他說的故事。
他是我們一群固定聚會的老同事之一,十幾個朋友中,我們已無預警地送走兩人了。看著過去大家聚餐的照片,難免想,下一個會是誰呢?人生宴席終究會結束的,沒有人能預知離開的順序、離開的方式。但製作影片的經驗提醒我,現在的互動最後都成為故事,希望留在彼此心中的都是段精彩故事。
譜寫自家的《一步一腳印》
至於我們親愛的家人,那些與我們一同經歷喜怒哀樂、彼此毫無掩飾的真實角色,更是我們生命中一同譜寫故事的人。在短暫人生中,我們曾一同面對各種困境,做出許多決定,形成一段段的故事,如果我們認真記錄下這些故事,就是這個家庭的一步一腳印。
我的外婆在媽媽十多歲時就過世了,現在85歲的媽媽卻仍記得許多關於她母親的事。不識字的外婆當時在鄉下路上聽到外國傳教士傳福音,好奇走進教會,從此開始用白話拼音學讀聖經,即使被先生兒子嘲笑,要她在家煮飯洗衣就好,不讓她去教會聚會,她卻邊洗衣、邊唱詩歌,一邊煮飯、一邊認真為先生與兒子禱告。我媽媽一直記得外婆不斷為孩子禱告的身影,她說,雖然母親很年輕就結束世上勞苦,因心臟病驟然離世,但她的溫和與堅強是媽媽難以忘懷的記憶。
多年之後,外婆8個孩子的家庭都延續母親的美好信仰,當年嘲笑她的兒子,後來成為教會長老,直到現在我們第三代,仍然喜歡聽媽媽講這位從未見過面的外婆為孩子禱告的故事,我自己也想如此為兩個女兒持續禱告。這就是我外婆的好故事,雖然短暫,但可延續傳頌。
衷心希望,不論我的家、或我自己,不論生命或長或短,既然人世走一遭,能像我的外婆,以及《一步一腳印》節目製作的初衷,活出一段動人的好故事就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