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時代前端,以國際觀瞻獲悉民眾所需,在善老與善終的最後一哩路上,為台灣奠定安寧照顧的根基,這位披荊斬棘的先行者── 是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第一任董事長謝英皆。
三十多年來,一直戮力推動台灣安寧療護,被譽為「台灣安寧之父」的賴允亮教授,思及於今年2月25日以高齡102歲逝世的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第一任董事長謝英皆長老時,神情就像醫學院剛畢業的年輕醫生,眼睛閃爍著亮光。
1989年,賴允亮剛從國外學成回來,繼續在馬偕醫院服務,當時謝英皆董事長年近7旬,而他接任馬偕紀念社會事業基金
會董事長後首要推動的工作之一是安寧療護。「謝董事長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很嚴肅的長者,但他嚴肅而不嚴厲,當他與你交談時,一定是看著你的眼睛,專注地與你面對面。」賴允亮回想起與謝董事長初識時短暫的私下談話,「他告訴我,推動安寧療護的軟硬體建設,是當時馬偕董事會的首要任務,而這項任務就交由我負責。」如此的賦予重任,對賴允亮而言,是嘉勉、鼓勵,也是鞭策,「謝董事長跟你說話時,眼睛會看著你的瞳孔,此時此刻,他心無旁騖。」這樣的身教影響了賴允亮,每個與賴教授接觸、交談的人,也都能感受這樣的專心與誠意,而這也是謝董事長給予他待人接物的一大影響。
1990年2月馬偕醫院成立安寧病房,該年年底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立,「我與謝董事長的接觸也越來越頻繁,在基金會董事會中,我們有更多事情需要分工討論。」他所了解的謝董事長,很少談及個人私事,「他一生都將心力奉獻給工作,對於一直在背後照顧家庭的太太,除了虧欠,更有滿滿的感謝與感激。而凡事感謝,也是我在謝董事長身上學到的榜樣。」
回溯90年代基金會成立之初,馬偕醫院也是國內首間進行安寧照顧的醫院,「這樣的做法,沒有前人經驗可學,一定要到海外學習取經。」於是,1994年由謝英皆董事長親自帶團赴日本安寧機構學習、交流,1997年也組團至歐洲了解安寧療護模式,這在當時都是完全沒有師法對象的創舉,「但謝董事長有別人難以企及的國際觀與前瞻眼光,在只看績效的時代,為了理想,他願意邁開第一步,做一個『會給予的人』。」
除了謝英皆董事長親自帶團,他也委任賴允亮帶領臨床醫療人員組隊出國學習,「當時沒有人能預知安寧療護可以發展到哪裡,且是虧錢在做的事,但謝董事長有這樣的洞見,為台灣安寧療護打下開枝散葉的基礎。」謝董事長不但指示在馬偕醫院創設安寧病房,也邀請當時臺大醫院副院長陳榮基教授及其他醫事機構、宗教團體派代表一起加入海外參訪觀摩團,「他擅於跟人分享,慷慨付出,我對謝董事長的言行有這樣的詮釋:雙手伸出去給,才能擁抱別人!」賴允亮舉例,謝董事長從安寧基金會撥出款項,為願意一起做安寧療護的合約醫院添購PCA疼痛控制機器,「在當時,一台機器要價都需新台幣十多萬元,但為了推廣安寧療護,謝董事長在三十多年前就看出來這件事一定要做,不能獨善其身,這是大家都該學習的風範。」
賴允亮認為,謝董事長的作為,與著有《奇蹟與恩典:細數半世紀來的外科進展》(A Miracle and A Privilege:Recountinga Half Century of Surgical Advance),身為眾多實驗性外科治療先驅的美國外科醫生弗朗西斯.丹尼爾斯.摩爾(Francis DanielsMoore,1913-2001)對人類的貢獻是走在相似的道路上。
摩爾醫師從一次波士頓發生的旅館大火研究出影響醫學界的燙傷醫治原則,「謝董事長也是在台灣人需要啟動安寧療護的
時刻,大膽伸手建設性地去做!」他感受到,能抓住人的需求,去照顧受苦之人,才能像摩爾醫師一樣站在醫師的權利
(Privilege)之上,創造世間原來沒有的奇蹟(Miracle),「而這樣的作為,謝董事長視為上帝給的禮物,一如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落成時在大門旁安下的基石所書:上帝是愛~能將愛如雨水跟別人分享,才是台灣人常說的『有福氣的人』!」
時至今日,台灣的安寧照護獲得全球評比第三名,「這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賴允亮思及當初謝董事長要創立示範中心時,連場地在哪兒都沒著落,「我當時也沒有信心,他往我肩上一拍,對我說:『求,就會得到。』」這話出自《聖經》〈馬太福音〉:「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找到;叩門,就給你們開門。」也給予賴允亮很大的啟示。而謝董事長在將卸下基金會董事長職務時,告訴他:「我盡力到任滿那天為止,以後就是別人盡力。」賴允亮感懷表示,謝董事長不戀棧的身教令他動容,「他說,以後只擔任我們的禱告志工,幫我們求,幫我們祝福。」這是謝董事長教給賴允亮的最後一堂課,看著哲人離開的身影,他也努力學習:分享、給予、感恩、盡責,這就是謝英皆董事長留下的重要價值,是台灣安寧療護史莫失莫忘的永恆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