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寧】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安寧共照團隊|全院總動員 行動的安寧病房

作者: 
採訪|凃心怡 圖|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

2004年彰化秀傳紀念醫院正式啟動院內安寧共照制度,憑藉堅強的安寧陣容,穿梭在各科病房間,打造「行動安寧病房」,少了圍牆的藩籬,秀傳安寧服務的質和量都持續提升。

「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都沒有設置安寧病房。」早在政府於2005年推動安寧示範計畫的前一年,秀傳紀念醫院就已經在院內推行安寧共照制度,照顧有需求的病人,至今18年來,雖沒有專屬的病房,但也因此少了框架,將安寧服務推展得更廣,談起團隊量能,安寧緩和科主任林泓科話說得輕,語氣誠懇堅定:「但我們團隊陣容很堅強,有心理師、護理師、社工師、醫師,編制也沒有比別人少,足以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有心人雲集 共照團隊有志一同

林泓科坦言,曾經不只一次想過,是否應該與其他醫院一樣,設置專屬的病房,就怕對病人的陪伴與照護會有所不足。

「所幸我們的團隊組成相當穩定,多年累積的默契和經驗,讓團隊可以快速又熟練的處理問題。」林泓科欣慰表示,團隊的凝聚力以及向心力,打破許多「不可能」,化作具體行動,也將照護環節逐一銜接,建立對病人最好的連續性照護模式,「我們去看病人,就是整個團隊出動,而非單打獨鬥,因此馬上就能提供全方位的照顧;病人出院後的安寧居家及在宅臨終照護,都能無縫接軌。」

生命末期照護品質與「安寧病房」的存在與否無關,更重要的是團隊所提供的照護是否到位。林泓科謙虛地說,共照團隊內的護理人員皆是專職,不僅資深,且安寧知識、技能都很嫻熟,是團隊主力,而3位醫師卻都是來自內科,一如他自己是風濕免疫科的主治醫師,說起投入的心力,遠不如幾位護理人員。

他進一步解釋,根據規定,要取得安寧專科醫師資格需先完成80小時教育訓練,加上40小時的實習課程。團隊中的3位來自不同科別的醫師除了同樣完成應有的訓練外,最大的共通點就是認同安寧的心。林泓科回顧過去在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病房實習的經驗說到,這一個月讓他對安寧療護從認識到認同,因此當他在2015年被院方指派承接安寧共照任務時,幾乎沒有遲疑,「我是基督徒,那個當下其實有點宗教情懷,認為這是助人的事。」

林泓科也談起另2名醫師夥伴,「雖投入契機各有不同,但我們對安寧都很認同,也很投入,所以雖然本科工作很忙碌,但仍會彼此協調時間,跟著團隊去照顧病人。」

他坦言,起初猶如摸著石頭過河,但團隊一同學習、討論、進修,甚至舉辦讀書會等,讓秀傳的安寧共照一步步走向周全,林泓科心有所感地表示,一個人即便再有心,最後一定會心累,「但團隊有志一同,就是支撐彼此前行最大的動力。」

全院支持 找出有需求的病人

隨著團隊量能逐漸豐厚,秀傳紀念醫院進而向外推展到安寧居家與到宅臨終關懷,服務人次也節節攀升,如今平均一年服務的安寧共照病人約600至700人次,安寧居家照護高達1,500人次。

除了團隊同心外,林泓科也感謝醫院上下的全力支持。他不諱言,團隊成立初期確實大多在被照會時才被動提供服務,然而在醫院長官的重視以及社會安寧意識提升的浪潮之下,服務腳步也隨之加快。

首先,院方從病歷系統著手,一旦病人病程進到末期,系統就會自動跳出提示視窗,提醒原照護團隊照會安寧團隊;另一方面,安寧團隊護理師們也扛起播種安寧的要務,他們會定期與各護理單位進行討論,包含安寧臨床照護及相關行政事務等,建立病房護理師的安寧觀念,林泓科表示,有許多病人可以順利銜接安寧,就是來自於病房護理師有足夠的敏感度,覺察病人的需要而提出照會,讓團隊有機會及早介入協助。

起步謹慎 讓安寧成為病家的依靠

秀傳紀念醫院的安寧發展得早,也代表著必須得克服早年病家對於安寧等同放棄治療、消極治療的誤解,回憶當時,林泓科坦言一切都不容易,「尤其我們團隊是因為照會而與病人接觸,少了共同抗病的革命情感和互信基礎。」

但他們並不因此退縮,面對排斥或不甚了解安寧療護的病人,他們會刻意將「安寧」二字妥善隱藏,僅介紹自己是共同照護團隊,以交朋友、關心的角度逐步聊起病況,再進一步深入其家庭背景。

「先讓病人慢慢感受我們的關懷,從建立互信基礎做起。」有了柔性關懷,林泓科表示,既然是「照護」團隊,下一步必須讓病人感受實質的協助,「因此妥善有效止痛和症狀處理,就很重要了。」

例如曾有一名婦癌病人,體內的卵巢腫瘤惡化快速,並轉移到腹膜,後線的化療藥物也不見起色,甚至在突然間,連左腳都舉不起來,主治醫師向她解釋,這是疾病快速惡化的徵兆。

「但是病人一直堅持她就是要讓病好起來,要再回到職場工作,甚至在病房床上透過電話指揮工作。」身為職場女強人的病人不僅抗拒承認病況,甚至因為疼痛而脾氣暴躁,激動的言語傷了不少貼身照顧她的醫護人員,緊繃的醫病關係讓大家很是頭痛。

得知安寧團隊要來看她,婦人的先生一臉憂愁地懇求團隊別提安寧二字,「我怕她會喪失求生意志。她現在就是盼望能回到職場,撐到退休,留下退休金給小孩當最後的禮物,就是這個信念支撐著她繼續走下去。」

「經過我們積極調整藥物,才隔一個週末,當我們再次拜訪時,迎接我們的居然是大大的笑臉。」林泓科說。一見面,婦人甚至向他道歉,直說第一次見面時對他態度不佳,實在對不住。

故事的結局並未完美。信任雖是建立了,但婦人對病情始終抱持希望,依舊抗拒著所有死亡準備的話題,因此當安寧團隊決定再推進一步,嘗試引導她聊一聊關於死亡的想法時,傳來的卻是她突然離世的消息。

「時間是老天爺定的,不一定能夠等到『準備好』。」沒能幫助婦人做足人生最後的功課,林泓科不免遺憾,但這無疑也是病人教授的一堂珍貴課程,「當我們覺察病人的需求時,就應該找機會、有技巧的試探病人想法,如果病人已經有所準備,我們就順水推舟地輔助他們;至於拒絕思考的,我們至少可以給予他足夠的資訊,並尊重他的自主選擇權。」

自我照顧 堅實心靈與力量

近年隨著善終意識抬頭,好死、安寧逐漸成為熱門話題,,林泓科笑著說,有時候還會有來自病房的「客訴」,直說為何還不跟他們討論安寧呢?「病家也知道,安寧並非消極治療,也有許多正在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的病人不僅同時積極對抗疾病,還自詡是生命的鬥士!」

一年前,林泓科開始將在病房裡故事寫成文章,並發表在社群媒體上,起心動念除了是紀錄,更大一部分是排解。

「若跟病人連結比較深,當他離開時,我們也會陷入失落。」為了不讓熱忱的心在一次次失落中耗竭,他開始寫下與病人互動的點滴,「這是我釋放悲傷的方式,寫出來就變成一個故事,思
念時就能翻出來看,想著互動的溫暖,難過也就不會一直卡在心上。」

感受到書寫的魔力,於是當團隊中有位護理師因為病人的離開而悲傷不已時,林泓科便鼓勵愛畫畫的她將兩人相處描繪成畫;除此之外,團隊也定期舉辦讀書會,讓彼此在閱讀與分享中釋放情緒、互相支持。

一路看著院內安寧照護的成長,林泓科欣慰表示,秀傳紀念醫院的安寧對他來說就像家一樣的存在,而這條路,也一如他當年所期待,成就了助人的事,也紓解悲傷的心。

秀傳紀念醫院安寧共照團隊陣容堅強,有心理師、護理師、社工師、醫師,編制完善,為病人提供最完善的服務。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