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新訊】2022世界安寧日-安寧線上聊心室|生死兩相安 從失去中追尋遺留下的禮物

作者: 
李寧

在COVID-19大疫之下,人與人的關係變得疏遠又親密,疏遠的是與外界的連結,親密則是與在同一屋簷下的家人相處,更懂得珍惜當下。然而,這場疫情也造成許多遺憾和離別,為此,「安寧線上聊心室」特別配合世界安寧日主題,製作「用愛撫慰心靈與社區」特別節目,呼籲大家都能成為溫暖療癒的力量,讓傷心之人得到撫慰。

對多數人而言,死亡仍是一道不可肆意觸碰的禁忌,話題背後藏著深層恐懼與不安,為此,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開闢「安寧線上聊心室」節目,每集設定不同話題,邀請特別來賓輕鬆對談生死議題,讓觀眾正向看待死亡。今(2022)年10月更呼應世界安寧日主題,邀請到藝人曾寶儀、ICU(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來跟大家聊聊心,討論在生命的失去中如何能得到更多的「禮物」,將這段撫慰療心的安寧時光送給大家。

失去帶來的遺憾與禮物

第一個教會曾寶儀什麼是「無條件的愛」的人,是她的爺爺,但爺爺卻在2011年無預警地從她生命當中離開。那個曾一路牽著曾寶儀上下學、擔任她最忠實粉絲的至親過世後,如同一聲巨響的「鬧鐘」,給曾寶儀帶來莫大衝擊,「如果這個世界上無條件愛我的人不在了,還有誰會愛我?」歷經長達10多年的靈魂拷問,她看見書上的一句話,「每一個生命的失去,都是給在世的人一份禮物」,之後開始一點一點的找回自己,也在追尋過程中發現,「爺爺一直都在,而我會帶著這份愛繼續活下去」。

同樣失去至親的陳志金,曾走過一段艱辛、痛苦的歲月,「媽媽給我的禮物就是遺憾」,母親在他17歲那年悄然退出這個世界,當時拼命準備考試的他沒見上最後一面,令他帶著遺憾、憤怒、悔恨過日子,為了尋求母親死亡的原因,他努力成為醫生,並在遇見太太之後,陳志金才在太太的耐心聆聽與陪伴中,慢慢獲得療癒,內心傷痛也逐漸撫平;但正因為這段經歷,讓他深刻理解病人及家屬的難與痛,終能發現曾經粉碎他的重大失去,竟是母親留下的最寶貴禮物。

從眼淚中站起來,曾寶儀與陳志金得到相同體悟,他們更懂得珍惜當下,珍惜與身邊人相處的時光。「將每天當最後一天過」,陳志金這麼說;而曾寶儀也深切覺察,過去她將死亡視為「粗魯的剝奪」,但經過不斷的探索與自我對話,如今她已能將其視為一份禮物,「從受傷到恢復的過程,最重要是喚起覺察的能力,才能得到那份一直都在的禮物。」

從失去到理解

經歷這漫長旅途中的心靈轉折,二位分別找到療癒自己及他人的方式。

「首先,你得先承認痛苦與悲傷真實存在」,曾寶儀認為,要寬容的對待自己,並成為自己最好的陪伴者。她不斷透過旅行、閱讀尋求生命出口,再寬容地給自己更充裕的時間,慢慢理解、消化,在豁然開朗後,她對周遭環境、人事物、經歷便充滿感激,「你只有失去的時候,才會意識到獲得」,喪親的傷痛在經過時間淬鍊後,化為更深刻的祝福。

發酵生命經驗的,還有身處在生死第一現場的陳志金,他始終堅持「救病人,也要救家屬」的信念,正是源自過去的創傷。因此他帶著「同理」,一次次化解病床前的衝突,也看見家屬想為病人多做一點努力或好好道別的心意。在忙碌高壓的照護場域中,阿金醫師不諱言,「這並不是醫療人員需要做的」,但他甘心樂意為病人「多做一點」,因為期待當家屬回顧過世親人時,思念與悲傷中仍能帶著溫度,而病家回饋的感謝也讓團隊獲得力量,創造出善的循環。

最末,曾寶儀談及在疫情期間的深切感觸,「這兩年多來,我感受到人們慢慢重拾對周遭人與事的關懷」,疫情讓社區鄰里間的關係持續轉變,從起初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猜疑,到現在互相支持,無論是資源或是訊息的流通,都強化了彼此的連結,因此她樂觀看待疫情所帶來的變化。而陳志金則以自身為例表示,隔離創造出素日少有的全家團聚時光,因此轉個念想,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除了疫情,陳志金也提醒,大家在生命的最後都希望能完成「四道」,但是,何不在平常就做呢?「面對死亡讓我們獲得更多的是,可以把握活著的時間,珍惜經歷過的每一天」。

   >>安寧線上聊心室>>  由此進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