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生命之音】鳳梨王子楊宇帆 在安寧病房 學會放下並且好好道別

作者: 
文.邱睦容 圖.楊宇帆

即便阿嬤一生都活得無牽無掛、無懼死亡,但最後昏迷在病床上的時光,家人仍得花上許多時間來回溝通,才能做出「把阿嬤送進安寧病房」的決定,讓阿嬤安詳地走,也盡一份為人子女能做到的最後心意。

「台灣的醫療技術很發達,但生死觀念很落後,」有別於網路世界裡搞笑賣鳳梨的形象,楊宇帆一本正經地說:「醫療的進步,不應該用在延長人痛苦地躺在病床上的時間。」

人稱「鳳梨王子」的楊宇帆,25歲那年返鄉接手阿公的鳳梨田,在網路不僅以詼諧的口吻提出對台灣農業的建言,也分享和阿嬤相處的生活點滴,各種「出賣阿嬤」的事蹟── 讓阿嬤穿鳳梨裝、拍她挖鼻孔與洗頭的日常,甚至讓阿嬤走上時裝秀伸展台,培養了一批死忠「嬤粉」。直到2017年中秋節前夕,阿嬤永遠卸下作為孫子「吉祥物」的身分,到天上與阿公團圓。

回想起當初從阿嬤身體出狀況、送急診住院,轉至安寧病房到逝世,其實不到兩個禮拜的時間,由於阿嬤平時身體硬朗,也沒有慢性病,即便平時就有意識地把握與阿嬤相處的時光,這一切仍讓楊宇帆感到太突然。

面對死亡心態不同 造成抉擇困難

「阿嬤,妳死掉以後要做什麼?阿嬤妳會怕死嗎?」
「死掉就死掉,是能怎樣。」

自數年前阿公逝世後,楊宇帆時不時會和阿嬤聊起生死的話題,得到的答案都一樣:不要麻煩別人、簡單就好。雖然清楚阿嬤的性格,但在她倒下後沒幾天,醫生建議可以轉安寧病房時,一家人仍然掙扎許久。四個子女中,有人認為安詳地走就好,有人還抱著一絲救治的希望,也有人不願意談。沒有人願意作主,彷彿做決定的人,就要多負一些責任。

「但這樣拖下去,對於照顧阿嬤的人很不公平,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照顧時會發生什麼狀況,如果突發狀況當下,得決定救還是不救,主張不救的人,是不是要扛下死亡的責任?台灣的醫療這麼發達,要讓人活著不難,困難的是救起來後,若要長年臥床,誰要來照顧?後續沉重的醫藥負擔也是問題。」最後,由身為長子的楊宇帆父親主導,在經過一場漫長的家庭會議後,依照阿嬤不願麻煩別人的意願,家人們決定讓阿嬤接受安寧療護。

走入安寧病房相當於放下了

回憶起對安寧病房的第一印象,楊宇帆覺得就是有種「祥和的氛圍」,一切都跟在其他病房的經歷不同。這裡除了給予藥物緩解生理痛苦外,還提供各種舒適照護,例如讓病人聽音樂、幫病人按摩。

楊宇帆打趣地說:「阿嬤或許是被我『害』死的。」當時他想著阿嬤這一生還未了的心願,大概就是沒看到自己娶妻生子。因此他特地找了女性朋友和她的三歲小孩,假扮成太太和孩子。

「阿嬤,妳做阿祖啦!這是阮某和阮子。」
「真好,做阿祖真好。」阿嬤笑瞇瞇地回答。

也許真的是了無罣礙,隔天阿嬤就在睡眠中安然離世,比醫生預估的還要提早三天。楊宇帆想:「正因為是在安寧病房,我們才能安排這樣一齣戲,讓老人家安心;或許這一齣戲不只是為了阿嬤,也是為了讓自己心裡感到更踏實一點。」


楊宇帆特地找女性朋友和她的三歲小孩,假扮成太太和孩子,消除阿嬤心中的罣礙。

「病房的氣氛是由家屬和醫護人員共同營造的,病人不一定會處於清醒的狀態。在一般病房和加護病房裡,努力的方向是如何不讓病人死掉,可是轉到安寧病房之後,我們要思考的是該怎麼讓病人走得安詳。」在楊宇帆看來,安寧病房其實象徵著「放下」,在安寧團隊的協助下,引導家屬從「安寧病房就是送人去死」的心理壓力中釋放,將精力轉向一起陪伴病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

阿嬤教會家人的最後一堂課

阿嬤離開以後,讓楊宇帆積極思考「自己想用什麼樣的方式離開?」與父親討論後,他簽署了「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DNR),父親則簽了生前契約,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後事。

之所以會想簽下這份意願書,楊宇帆認為:「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家人,就不要把這麼困難的決定留給他,這會是很痛苦的事情。」看著父親與叔叔、姑姑們對於是否讓阿嬤接受安寧療護的掙扎,更提醒著他,雖然人生很多事沒辦法決定,但末期醫療應該是可以自己作主的,如果不想經歷氣切與插管,或是痛苦地躺在床上,那就要提前做好準備,告訴身邊的人「我的醫療照護、我自己決定,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與其在危急的時刻,讓家人花很多時間去討論,不如早早做決定,把握剩下的時間和所愛的人多相處。

相較於上一輩對於死亡的避談與忌諱,楊宇帆更願意積極談論死亡。「如果哪一天,我知道自己要死了,趁著還能動的時候,我要辦一場假的告別式,發一封假的死亡通知,躺在棺材裡,讓針孔攝影機錄下朋友對於自己過世的反應,最後再偷偷爬起來,看看大家會有多驚嚇。」楊宇帆說,這一場看似惡作劇的荒誕行動,其實也是一場精心規劃的行為藝術,希望藉此讓大家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從不在於時間長短,而在於精采與否。

經歷親人的死亡就像修了一堂課,在課程裡開展對於生死的認識。在送走阿嬤後,總是幽默度日的楊宇帆,面對死亡的必然有了更深的感受,不僅開始和家人正面討論彼此的身後事,更成功說服父親上健身房,藉由肌力訓練延緩父親身體老化,減少跌倒的機率。所謂的「善終」,在楊宇帆的詮釋裡,是支持陪伴著親人維持健康的身體,也是在最後一哩路上,陪著他們一起好好地走完。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