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站大小事】毛小孩不思議療癒力 臨終陪伴 ── 病床前最暖心的撫慰

作者: 
杜韻如 圖:臺北榮總大德病房 犬隻肖像權:台灣導盲犬協會

「Oba,你來了!」當北榮輔助治療犬──Oba一現身,病人與家屬的心馬上被這雙無辜的大眼睛融化。動物治療行之有年,看毛小孩與醫護團隊克服種種挑戰,治癒病房中的大小朋友的心靈。

在臺北榮總的大德( 安寧) 病房中,當醫生巡房時,常會看見有個小助理靜靜跟在身後,病人和家屬一看到牠,臉上的表情變得柔和許多,嘴角也不自覺跟著上揚,在北榮大德安寧照護團隊中可說是占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牠,就是北榮「狗醫生」── Oba。

轉換跑道 導盲犬變身輔助治療犬

當北榮輔助治療犬Oba 一現身,病人與家屬的心馬上被這雙無辜的大眼睛融化。

個性相當穩定,即使是任何突發狀況,都能顯得淡定自若的Oba,原本是隻訓練有素的導盲犬,但由於牠走路出奇地慢,讓完成訓練後的牠,遲遲找不到步調一致的視障配對者。

即便沒有成為導盲犬,但天生我材必有用,轉換跑道後的Oba,進入北榮大德病房擔任駐點輔助治療犬,不僅稱職擔當病房的療癒天使,還吸引到一票鍾愛牠的粉絲。但很少人會知道,一開始落實駐點輔助治療犬計畫之際,讓整個醫療團隊歷經了重重挑戰與考驗。

在駐點計畫之前,台灣導盲犬協會每隔2個禮拜,就會帶著2到4隻導盲犬前來大德病房進行探視服務,每次狗狗到來,都讓病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熱鬧歡愉,但由於病人很多,每次狗狗和病人進行互動的時間也相當有限,於是在2019年初,協會率先提出駐點服務計畫,希望能讓狗狗可以長時間在醫院投入安寧病房陪伴工作。

面對協會的建議,北榮大德病房安寧團隊雖然表示支持,但仍有諸多顧慮,例如狗狗的起居照顧與安排,需要花費不少人力與心力,而每位醫護人員,都有各自的職務在身,在執行面上有一定的困難。就在為難之際,安寧共同照護護理師楊婉伶和護理教育師劉曉菁毛遂自薦,接下這項任務,也開啟她們與Oba的緣分。

生活自律模範生 讓人自嘆不如

一開始落實駐點輔助治療犬計畫之際,讓整個醫療團隊歷經了重重挑戰與考驗,所幸這些都一一克服。

兩位護理師皆表示,雖然小時候有養狗經驗,但要照顧專業的工作犬畢竟不一樣,所幸Oba的生活習慣、社交禮儀都已經訓練得很好,因此她們主要的工作是照顧Oba的日常清潔與健康,還有維持牠的訓練表現,光是如此,兩位護理師就花了3個月的時間到協會認真學習,在受訓過程中讓她們深刻體悟到,要照顧好一隻導盲犬是有多麼地不容易。

期間,團隊也不斷思索,Oba正式進入病房服務後要做些什麼,尤其導盲犬和輔助治療犬在服務性質上有所不同,例如導盲犬在工作的時候,為了不讓牠分心,旁人不可以和牠玩,或是摸牠、呼喚牠。但輔助治療犬的工作主要是給予病人各種形式的陪伴與撫慰, 有著喜歡和人互動、玩樂的特質,如此一來,她們是否必須在服務模式上做一些調適呢?

所幸,Oba正式展開服務工作之後,這些擔憂便迎刃而解。配合度極高的Oba,對於病人的要求來者不拒,甚至有時病人或家屬情不自禁送上一個熱情的擁抱,牠也能淡定接招;病人常常只須摸一摸Oba,或是有牠一起「陪睡」,就能感覺溫暖、安心,給身心帶來很大的撫慰。

為符合醫療院所的各項規範,Oba除了每天固定刷牙、洗臉、擦身體和梳毛之外,還有一本「健康聯絡簿」,詳細記錄牠的健康證明,包括每個月定期除蚤、心絲蟲預防,還有每年施打預防針和健康檢查報告書,就連吃飯、活動、大小便的時間也都非常規律,生活作息十分井井有條,連一般人都要自嘆不如。

由於整個醫療團隊對Oba照顧有加,「Oba最近胖了0.5公斤,大概是擔心牠太胖會被協會召回,大家就主動輪流帶牠去游泳、運動,共同嚴格監督牠的飲食。」楊婉伶笑言。

目前Oba每天的工作,就是陪著醫師一起巡房,每當有新病人來到醫院時,也會將牠介紹給病人和家屬認識,在病人提出陪伴服務申請時,醫療團隊會先進行評估和準備,了解病人的狀況和環境安全確認,尤其癌末病人通常身上會有很多插管,很脆弱、也容易受傷,所以在進行互動時就要特別注意安全,防護工作一定要做足。

暖心互動與陪伴 讓生命臻於圓滿

當醫生巡房時,常會看見Oba 靜靜跟在身後。

自從Oba進入團隊後,大德病房護理長陳小妮發現,幫助的不只有病人和家屬,連醫療團隊也跟著受惠,「在時刻都得面對生死關頭的環境中工作,護理人員的情緒難免也會起伏波動,在他們心情低落的時候,就會跑來找Oba紓壓、療癒,所以我常常看到有人一臉沮喪地走去找Oba,卻是嘴角上揚地走回來,只能說Oba的醫術真的很厲害!」

而在這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裡,Oba也和病人間譜寫了不少感動人心的故事,其中最令劉曉菁印象深刻的,是兒科病房中一位罹患癌症末期的6歲孩童。

當時他的母親主動要求,希望能讓孩子見見Oba,於是在徵得他的主治醫師、護理師等相關人員同意後,便帶著Oba到兒科病房進行探訪。

探訪當日,其他病房的孩子也好奇地圍了過來,對Oba「上下其手」,Oba一如往常地逆來順受,溫柔地搖著尾巴回應孩子們的熱情。由於那位6歲孩童意識模糊,劉曉菁順應他的母親要求,將Oba抱到病床上陪伴他,孩子的手也順勢滑進了Oba的背心裡面。一開始母親見狀怕孩子覺得不舒服,想把他的手拿出來,想不到孩子竟然從母親手中緩緩將手抽了出來,然後再伸回Oba的背心裡,開始搓揉撫摸起Oba的毛髮。

事後母親告訴劉曉菁,她的孩子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反應與動作,她也提到原本孩子非常喜歡狗狗,自己也曾對孩子承諾過,等他升上國小三年級就讓他養狗,但孩子發病後,歷經許多的治療和努力,終究無法挽回他的健康,母親知道這個承諾難以實現,所以才希望Oba能來陪伴孩子,讓他一圓和狗狗互動的心願。2個禮拜後,孩子離開了人世,直到現在,劉曉菁回想當時溫馨的情景,依舊紅了眼眶。

還有一位同樣也非常愛狗的癌末病人,癌症後期時,他的半邊身體已經被癌細胞嚴重侵蝕,劇烈的疼痛常常讓他寢食難安,但是一看到Oba,他的疼痛彷彿消失了一般,還會露出久違的笑容,甚至他對Oba的愛護,還會令太太感到吃味,因為每次Oba來找病人,他就會輕聲呼喚著Oba的名字,然後拍拍床沿,要Oba陪他一起睡覺,有了Oba的陪伴,他就能夠睡得很安穩。

那段期間,Oba每天都會自動到病床門口報到。那位病人要離世的早上,他出現「臨終躁動」,行為、情緒和肢體反應都變得難以控制,然而當Oba一如往常出現在他的病房門口時,病人居然穩定了下來,讓Oba陪伴他最後一次沉沉入眠。

要照顧安寧病房中的親人,家屬的身心負荷同樣很沉重,Oba就像是一方忘憂處方籤,讓他們暫時忘卻煩憂,得以喘息、放鬆。而在至親離開以後,大多數的家屬通常都不願意再回來這個傷心地,但有不少人,會為了Oba而回來看牠,這些家屬都十分感謝Oba,讓他們和離去的親人留下許多美好回憶,也因為那些時光的相處,才能建立如此深刻的情感。

有不少家屬會為了Oba 而回來大德病房,這些家屬都十分感謝Oba,讓他們和離去的親人留下許多美好回憶。

改變傳統思維 打造治療犬友善環境

只要穿上導盲犬背心,就代表狗狗正在工作,按照法規可以進出公共場所。

如今醫院的同仁對於Oba的身影早就十分習以為常,而且還深受歡迎,經常在醫院的各個角落,都會遇到熱情的人和Oba打招呼,但其實回到剛開始推動輔助治療犬駐點計畫時,醫療團隊曾有不少質疑與反對聲浪,包括擔心狗狗的吠叫聲,會打擾病人的休養;大小便和清潔問題,會破壞醫療環境衛生;在無人注意的情況下狗狗萬一任意走動、奔跑,有可能嚇到病人和家屬……。為了消除院方與其他醫護團隊的疑慮,醫療團隊除了提出前面所提到的健康證明和導盲犬訓練規章外,更建立了一套治療犬SOP,確保這些問題不會發生,而Oba優秀的表現,已是最佳證明。

陳小妮表示,與動物的互動,可以使人心情愉悅,帶來很好的鎮定效果,而動物輔助活動可以運用在兒童學習、臨終陪伴、身體與心理的復健等,像是之前有位失智症病人,會不停將身上的所有衣物扯掉,脫衣速度比護理人員幫他穿上去的速度還快,讓護理師在照顧他時總是手忙腳亂。

直到有一天,導盲犬協會帶著好幾隻狗狗前來探視,有人就建議讓那位病人牽著狗狗的牽繩,想不到那位病人竟然可以靜靜雙手緊握狗狗的牽繩,一動也不動地打起瞌睡,也不再躁動不安亂扯衣服,甚至後來要把他手上的牽繩給拿走時,他還緊緊握住不肯放手。

「其實輔助治療犬在國外早已行之多年,像是日本醫院不但有狗醫生長期駐點,而且是由一對一專門搭檔的教育師負責訓練與照顧牠們;醫院甚至還為狗醫生設計專屬隔離衣,讓狗醫生能夠進入隔離病房進行探視服務。」楊婉伶說。

回到國內,目前台灣也有像是狗醫生協會、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會定期前往養護中心、特殊教育中心從事相關服務,但礙於目前法規只有針對導盲犬明文規定可進出公共場所,加上宣導力道不足,讓許多輔助治療犬在出入醫療場域時,總會遇到阻礙和異樣的眼光。期望未來國內對於相關的宣導與推廣工作,必須更加努力、進步,提供治療犬友善的服務環境,才能造福更多病人。

與動物的互動,可以使人心情愉悅,帶來很好的鎮定效果,而動物輔助活動可以運用在兒童學習、臨終陪伴、身體與心理的復健等等。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