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寧】高雄榮民總醫院崇德病房 帶著祝福 盡力活出最燦爛的姿態

作者: 
梁雯晶 圖:高雄榮民總醫院

中秋節「柚香迎月圓」活動,安寧病房團隊為病人獻唱歌曲。

高雄榮民總醫院為南部早期即成立安寧病房的院所之一,設置全國首創的「共照連結員」制度,讓有安寧需求的病人,在護理師的轉介下可以及時會診共照,打破安寧病房的界限,傳遞安寧療護的觀念。

走進高雄榮民總醫院(簡稱高榮)崇德病房,壁上以馬卡龍色系彩繪的創作,立即吸引了目光。藝術家黃柏勳創作的「林間漫步」勾勒出一個奇幻世界,每一顆泡泡都是病人們的夢想:「想去爬柴山」、「想看看西子灣的夕陽」……在這既是山林也是海洋的世界裡,他們可以暫時離開病痛的束縛,在彩色樹林間穿梭、絢爛的海底世界悠遊,甚至跟著美麗的蝴蝶飛舞。

「來,你把手伸出來放在蝴蝶下面,讓牠停在你的手背上,這隻蝴蝶是不是像真的一樣?就像是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花若盛開,蝴蝶自來』。」高雄榮民總醫院崇德病房護理長黃鳳玉笑著表示。

如同下一句「人若精彩,天自安排」所寓意的,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短,但可以開創生命的精彩度,即使是到了人生最後一哩路,也能在有限的時間中,盡力活出最燦爛耀眼的姿態。

創院院長罹癌 引進安寧療護契機

為將安寧照顧服務由醫院推展至社區, 各級榮民醫院結合社區資源成立「社區居家緩和照護支持站」。

高雄榮總崇德病房的創立,其實深受創院院長鄭德齡的影響。「當院長罹患大腸癌末期的消息傳出來時,大家都很震驚,在20多年前,同仁都還不是很清楚安寧療護觀念,以及末期病人會遭遇的身心靈問題。」高雄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如意表示,由於院長罹癌,讓高榮發現院內對於安寧療護觀念的不足,因此派出團隊前往北部的淡水馬偕、台北榮總等醫院的安寧病房參觀學習,並讓醫護人員參加安寧照顧基金會開辦的訓練課程,汲取足夠的知識及經驗後,向外界募款,先於1997年開辦安寧居家,並於1998年創立崇德病房。

在當時,崇德病房是高雄最具規模、病床數最多的安寧病房,耗資千萬打造的硬體空間,擁有當時少見的具天井設計的庭院花園、水塘魚池、大坪數公共交誼廳,以及不同於一般病房高築城牆的護理站,刻意降低桌面高度,讓到訪的家屬病人,能放鬆心情坐下來與醫護團隊溝通。

首創共照連結員 打破安寧病房的界限

《病主法》上路後,高榮成為可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機構之一。
圖為高榮團隊正在與民眾進行諮商。

「我們從來沒有把安寧療護定位成為『臨終照顧』。」陳如意表示,即使是罹癌初期,只要病人有需求,也能尋求安寧療護的協助,例如疼痛控制、心理諮商等。

為了讓病人及時接受安寧療護,打破安寧病房的界限,高雄榮總護理部建立全國首創的「共照連結員」政策。

早期醫療團隊對於安寧療護觀念的理解有限,常會發生未能及時會診安寧的遺憾。因此高榮護理部自2005年開始,每年於各科病房訓練1名種子護理師,培養其具備安寧療護的觀念,如果種子護理師觀察到病人有需求時,可以直接「連結」安寧共照護理師,主動進行會診,不須原照護團隊的醫師轉介。

「高榮的護理部比較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黃鳳玉笑言:「醫師不主動會診安寧沒關係,各病房護理師如果覺得病人有需求,就可以主動在系統上點選會診。」

陳如意進一步解釋,如果由醫師直接會診共照,也會擔心病人一時無法接受病況宣告,因此藉由病房護理師連結共照的機制,希望以軟性的方式與病人建立關係。如果病人暫時出院,共照護理師也會給予聯絡名片,提供安寧療護資訊的諮詢,甚至當有緊急需求時也可以快速聯絡,「例如病人本來在胸腔科,但如果出院後疼痛難受,且無法立即入住胸腔科病床,我們可以提供家庭醫學科的預備病床,給予及時的安寧療護處理。」

「安寧是個概念,不是病房。」黃鳳玉表示,在共照連結員的制度下,各科對於安寧療護的觀念逐漸提升,不僅高榮的癌症安寧涵蓋率高達7成以上,原照護團隊與安寧團隊也可以攜手合作,讓病人接受最適切的照顧。

此外,為推廣安寧療護觀念,在退輔會「榮民體系安寧緩和醫療全程照護計畫」的規劃下,高榮於2017年成立「社區居家緩和照護支持站」,提供相關資訊和解答疑惑的服務平台,民眾前來就醫時可以就近詢問,進而對於安寧療護擁有更深入的了解。

即使在末期 也要好好過生活

高榮榮華幼兒園每月會定期到病房表演並作生命教育。

隨著時代演變,安寧療護的觀念已愈來愈普及,陳如意笑說,早年還是會遇到像電視上演的情節:家屬先進來跟醫生告知不要跟病人說明病況,「我們還是會用溝通技巧去引導病人思考,其實很多病人都對自己的病況心理有數,知道我們要跟他講什麼,反而是家屬在旁邊聽到病人侃侃而談而目瞪口呆。」

「其實這麼多年來會發現,對於死亡的理解,與學歷高低沒有關係,而是跟人生歷練相關。」陳如意表示。

陳如意提到,有一位乳癌轉移的馬奶奶,因為不想再做化療,主動希望轉至安寧病房。高榮安寧團隊幫她處理疼痛控制,讓她當下可以如一般人生活,馬奶奶詢問陳如意:「那我現在還可以做什麼?」,陳如意回答說:「你想做什麼都可以啊!」她想了一下,希望與先生再去一次相識相戀的地方,問道:「我還可以去台東嗎?」陳如意欣然鼓勵。待奶奶去了台東回來之後,金門出身的她再次問陳如意:「那我可以去金門嗎?」陳如意笑答:「當然可以!」

在馬奶奶離世之前,不僅去了台東、金門,甚至還參加女兒的婚禮、抱到第一個孫子。當癌症轉移到顱頂時,家人本來還想勸她再做化療,但馬奶奶堅定地拒絕:「我想做的事情都完成了,還超出了很多,我很滿足了。」

黃鳳玉表示,直到最後一刻,馬奶奶都把生活過得很充實,每天FB更新動態不斷。她曾鼓勵其他還在抗癌的病友:「任何階段都是在抗癌,像我現在好好過生活,也是在抗癌。」

迎向另一次旅行 

高榮往生室前廊裝飾著藝術家的創作「另一次旅行」,藉此祝福每位要離開的人,能勇敢跨越門檻,迎接下一趟旅程。

「裡面是一座秘密花園,你覺得花園的後面是什麼?」黃鳳玉笑著問道。

推開崇德病房內一扇通往電梯的門,映入眼簾的是盛放綻開的花朵,百合、天堂鳥、種子、飛鳥以及色彩燦爛的幾何形狀在原本窄小的空間裡跳躍著,這裡,是跨越生與死的秘密花園。

短短不到50公尺的往生室,從入口到出口兩端連結著生與死,是家屬、醫護團隊陪伴著病人「離開」的最後一段路。

不同於充滿禁忌與冰冷的空間想像,高榮崇德病房與藝術銀行合作,展開一系列藝術創作計畫,除了病房廊道中的「林中漫步」之外,也與另外一組藝術家林瑋萱、蕭雅心規劃了「另一次旅行」的藝術創作。

黃鳳玉提到,藝術家在現場創作時,有一位病人爺爺每天都會來現場觀看進度,他還告訴創作者:「你們讓這個空間看起來好清爽、好溫暖、好平靜。」

清新雅緻的色調勾勒出盛開的花園,有遠方寬廣遼闊的森林河流、有身旁觸手可及的花朵種子。花園裡藏著無數大大小小的門,象徵我們在人生這趟旅行中,不斷打開一道道門,看見不一樣的世界,而到了旅程的尾聲,迎接我們的最後那扇門,雖是旅行的終點,但回顧曾走過的道路,其實旅人們是帶著許多祝福與愛走到最後;希望每位要離開的人,能勇敢跨越門檻,迎接在花園後展開的另一次旅行。

在安寧病房廊道的「林中漫步」藝術創作繽紛而美麗,鼓勵病人即使到了人生最後一哩路,也能盡力活出最燦爛耀眼的姿態。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