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新訊】《因死而生》好書分享會-謝宛婷 看見生命中的桃花源

作者: 
凃心怡 圖:凃心怡

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主任謝宛婷經過兩年撰寫,將26個安寧病房真實故事化為《因死而生》,真摯感人。安寧照顧基金會特別邀請謝宛婷,在高雄軟體園區舉辦好書分享會,用一篇篇小故事帶領台下聽眾,從死亡的必然看見生命的美好。

一個週末的午後,北部正下著滂沱大雨,而在高雄軟體園區內,陽光灑進泓道工業公司位於園區一樓的辦公室,一個更像藝廊的舒適空間,陳清秀總經理忙進忙出地招呼魚貫到達的聽眾,除了家人好友外,還有園區內的同業、類風溼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病友,以及和她一起在馬偕醫院安寧病房擔任志工的夥伴等。

說起不計付出,投注財力、人力、物力,促成這場好書分享會的初衷,陳清秀說:「在馬偕安寧病房擔任志工已超過20年,很希望盡一己之力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安寧療護,更希望大家看見安寧照顧基金會,這個30年來為安寧療護默默付出的機構。」

被譽為台灣安寧療護之父的賴允亮教授,以明朝詩詞:「桃源在何許?西峰最深處。不用問漁人,沿溪踏花去。」為《因死而生》好書分享會拉開序幕。投身安寧療護多年的他,對書中敘述的臨床場景深有共鳴,「宛婷在安寧病房中看到很多辛苦的故事,但是她卻一反其道,從中找尋美麗的章節,探索發掘出生命的力量,讓這本書讀起來既不生硬,也不冰冷,每個故事都像一朵花,帶領讀者前行看見生命中的桃花源。」

走進安寧領域 見證生命之花

謝宛婷以她招牌的甜笑,娓娓向台下聽眾們分享她行醫多年,在生與死間經歷到的火花和感動。她回顧當上主治醫師那一年,遇到的第一位病人是年僅28歲、青春正盛的女孩,卻在大學畢業那年發現罹癌,且因癌細胞多處轉移,生命時日所剩無幾。謝宛婷走進病房前,腦中早已預設病人一定充滿各種憤恨不甘,然而令她意外的是,迎接她的,竟然是張盈盈笑臉。

「那位病人告訴我,知道自己罹癌後,唯一的念頭只有:僅有的時間裡能做什麼?廣告系畢業的她一刻也不浪費,不但往返大陸學習新的專案,甚至住在安寧病房期間,還替病房新進員工上了很多堂生命課程,並擔任當年度院內的安寧大使。」即使時隔多年,謝宛婷還記得女孩那張美麗的笑臉,以及永不停歇的學習與奉獻。

還有一位因攝護腺癌轉移導致四肢癱瘓的爺爺,在安寧細緻的照護下逐漸得以離開病床,重享採摘番茄與柚子的田園時光;一位被判定只剩1周餘命的老奶奶,在拔除鼻胃管與維生醫療管線後,重拾生命尊嚴與品質,更找回生活熱情與能量,至今奶奶仍安好的在家中享受天倫;一位肺功能僅剩下不到1成的阿姨身上,謝宛婷理解到,無需與難解的疾病抗衡,而是要用笑容去接納生命的全部。

每一位病人的故事,都為謝宛婷開啟全新的眼光,謝宛婷誠摯地說:「我每天都在這些人身上,看見他們奮力開出生命花朵,我覺得自己很幸福。」

行動支持安寧 共譜善終桃源

除了一則則感人故事,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也向台下聽眾介紹基金會業務。成立將滿30的安寧照顧基金會一直以宣導推廣、文宣影帶、生命教育、教育訓練、弱勢關懷補助、國際關係及合約醫院機構七大業務為目標,持續推動安寧療護,讓安寧從點、線、面逐步擴展,至今國內死亡品質已成為另一種「台灣之光」,照護能量不容小覷。

「多年來,基金會都是仰賴小額捐款涓滴挹注,支持我們一步一腳印向前」林怡吟表示,台灣的安寧療護雖然站穩國際地位,但仍有許多需要努力的空間,這也是安寧照顧基金會在下個10年努力的目標,「還期盼各界繼續支持,每個月3、500元定額不嫌少,就能讓基金會穩健前行,為國人的善終譜出更美麗的桃花源。」


 

 

因死而生
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

作者:謝宛婷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9/03/11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