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監獄第二管教區勵行讀書會《用心去活—生命的十五堂必修課》

作者: 
吳慶德

團體名稱●台南監獄第二管教區勵行讀書會
區域/人數●南區/16人
閱讀書籍●用心去活—生命的十五堂必修課
作者/職稱●吳慶德

 

    生活在複雜紛擾的現今社會,人們的眼光只忙著現實的目標,以致思考往往不自覺地迷亂了。或像秋風中的一莖蘆葦,或似汪洋中的一條小舟,隨波逐流。如果有幸偶得停佇深思的機會,莫不質問自己,是不是有什麼事嚴重地錯失了。終日庸碌,所為何來?我們追求的究竟是什麼?我們何以躊躇半途?乃至於忽略了人生的方向。

    為何擁有平順幸福的日子,仍感失落空虛,惶惶終日。終究其因,在於欠缺用心去活,把生命的本質認清;有幸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和大衛.凱思樂博士合著《用心去活》一書,清楚提出如何「真正活著」這個思維問句。兩位生死學大師,長年與臨終病人相處,彙整許多瀕死體驗,企圖解出人生的意義。因為在生命終結邊緣,我們才能把人生看得徹悟;在失落的時候,生命和愛才呈顯出它的光華盈滿,耕耘出人性的真、善、美;讓人反省重新思考和無止境的學習;書中樸實的字句裡,臆含著無數動容的意識,在繁複生命跡痕中,篩呈人性挺立陰影的強韌意志。

    是啊!人生的道路必須有完好的路標,書中指出的「愛、寬恕、真誠、耐心…」就像完好路標,可以隨時修正行走的方向,不致迷亂,讓我們走得安心自在,走得心無旁騖,避免走在路上時,因一時的恐懼、快樂、失落、憤怒、失敗而不小心迷失了自己、毀了自己。

    七十多歲的她在經歷多次中風之後,在身體癱瘓、飽受疾病的折磨中,明白人生的有限性和生死的自然循環,一如初衷,活力充沛,充分表達出對生命的熱忱及對人類苦難的關懷;雖然活得辛苦萬分,卻無懼現實環境的逼迫、折磨,在苦痛的煎熬張力中,仍然以喜悅的態度、光熱的生命智慧勉勵人們:「用心去活」。

是的,生命如一所學校,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課程和挑戰,當我們學會所有該學的,把該教的都教給別人,就是回家的時候了。

    臨終之人的確教給我們很多課題。啟發我們因失去而學會珍惜,因愛而了解、看清自己;人際真誠的互動關係,滋長茁壯契機,且以恐懼、憤怒、寬恕、愧疚、時間、愛……為良師益友,給內心帶來喜樂和充實。就如米開朗基羅所說的:「如果生命是愉悅的,死亡應該也是,因為兩者都是來自同一雙手。」使我們對死亡的態度豁達寬廣,更加珍惜當下的生命,用心學習、用心去活。

    沒錯,在死亡似乎還很遙遠的時候,多數人都不太願意探討它,然而死亡正反映生命的真諦。我們之所以要向臨終者學習,是因為我們無法實驗死亡或提早經歷。也因承認死亡的事實,同時認清生命的真相;當體認活著,就必須尊重生命、珍惜人生,而且只有「現在可以把握、現在可以擁有」,所以每一分秒都應該充分愛惜用心地活著。

    你有多久不曾嗅聞早晨的清新?欣賞自然的美景?親切的和家人相聚?似乎沒有人能確知,生命中是否還能繼續有這機會!但誰又會真正用心去品嚐觸摸生命,去觀看感受平凡事物的不平凡?當我們未曾用心去活著時,日子就像不曾開封的禮物,這樣被丟棄……。

    「生活不是速度的競賽,讓我們放慢生活的舞步,在曲終人散,仔細傾聽這生命之樂。」這是一名罹患絕症的美國小女孩寫下的詩句;寫得多好、多麼貼切啊!這不正是活在心靈徬徨緊張中的現代人,所夢寐以求的境界嗎?怎麼樣才能享受這種人生的豐足境遇呢?相信從書中詳實的教導,一定能找到圓滿的答案。正如名教育家愛琳.詹姆絲所言:「一個真正的教育,將不只是教給你頭腦,因為頭腦只能給你一個好的生計,而不是好的生活;心無法給你一個好的生計,但它能夠給你一個好生活,人沒有理由要在這兩者之中擇一;應該使用頭腦的時候就要使用頭腦,在該用心的時候就要用;心用心生活有利於清除物質與生命之間的藩籬,把哪些是必須擁有的,哪些是必須丟棄的徹底認清。」也正因這種人生的體驗,米開朗基羅會謙卑的說:「他所創造的美麗雕像,原本就已存在石頭裡,他所做的只是去蕪存菁而已。」學習人生的課題也是一樣的;去除多餘的,必能顯露出內在那個奇妙的你!

    生命的遺憾,就是不能有重來的機會。所以千萬不要等到最後、將屆終結,再來期待、冀求能有一次的機會,去看天宇、大地或家人;把握當下,用心去活,現在就要睜大眼睛看,用心去感受。愛你的家人,凝視萬物感受,「從心、重新」出發,走得用心,走的每一步都回味無窮。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