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你可以更靠近我—教孩子如何看待生命與死亡》

作者: 
張榕真

團體名稱●經貿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yberFamily
區域/人數●北區/5人
閱讀書籍●你可以更靠近我—教孩子如何看待生命與死亡
作者/職稱●張榕真/高級技術專員

 

    深夜裡欲罷不能地讀完張老師文化出版的「你可以更靠近我—教孩子如何看待生命與死亡」,心中感慨萬千。死亡的議論彷彿是一塊灰暗地帶,對於大多數的東方人尤是。國民教育裡的輕描淡寫、心理諮詢體系還沒被普羅大眾接受,談到死亡,成了或許是禁忌、或許是悲痛、或許是逃避、或許是畏懼,也或許是更多更多的負面情緒。然而,死亡是如此重要。伊莉沙白.庫伯勒.羅斯女士在書本的篇章裡提到許多的案例,告訴我們只有體認接受必經的死亡,才能誠實面對自己、傾聽潛藏在心裡的聲音;同樣的只要有被愛與無憾的心,死亡猶如破繭化成蝴蝶般美麗自由、無足畏懼。

    正因為人是有感情思想的動物,會對親人好友產生不捨的心情,會有一些希望與心願期待完成,所以往往在(不得不)面對死亡時,不論是臨終的人或是臨終者的家屬,首先容易選擇抗拒、否認、憤怒,懷疑為什麼是自己或對自己重要的人,然後可能是與命運之神討價還價、埋怨上天的不公平與無力無助感。這些情緒,其實是人們一個機會去認清或表達自己。如果能夠平靜下來或經由他人、經由宗教信仰協助轉化這些情緒,就能夠較坦然地看待這個生命現象,甚至教人成長、學習接受生命中的風暴,教人學會生命中很多事情需要及時:及時表達關愛與處理未完成的心事。

    臨終的人依年齡、病症、個性…等不同背景,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情緒,或是請求協助。這些意思傳達也許是直接言語表示,也有可能是文字性的、圖畫性的,或是簡單的動作等象徵語言,來告訴周遭的人他/她的想法、認知甚至是無處訴的苦與心底最深的願望。不管是老人、重症患者、小孩,在死亡將臨或遭受極大的痛苦接近崩潰的時候,如果接收到他們言語性的或象徵性語言的訊息,請不要輕看以為是一時的情緒化,不要輕易用安慰敷衍或不在意來打發,因為這可能是一種傷人的回絕,促使他們關閉內心的窗,喪失了與他們溝通、給予幫助的機會。

    幫助與拯救的意義不同。當我們拯救某人,其實是讓那人變成弱者,試圖修理那人的生命,讓自己變成大人物;可是幫助不同。當我們幫助某人,我們在那人學會謙虛地請求幫助時伸出援手。如果懂得正確的幫助是什麼,不需要很高的學識、不需要醫療的專業,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能幫助那些正處於身心脆弱的人們。聆聽與肢體接觸表達關愛、依病人意願協助其離開冰冷的病房與折磨人的急救,好讓他/她能夠回家與家人共處最後的時光,或者同樣使用言談或象徵性的語言打開求救者的心結…。雖然沒有標準答案,甩開那些連自己也說服不了的安慰言辭,只要留意到了、懂得重視甚至試著去解讀這樣的訊息,請求幫助的人自然會明白他/她並非全然無助地自己承受所有的艱難。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女士曾對罹患癌症的小女孩說:「如果生命是一門課程,上帝就像導師。老師總是將最困難的作業,交付給最好的學生。」她在書中提到的案例,多數以孩子為主角,主要是希望父母能夠重視孩子對於死亡的想法與態度(包括那些象徵性的語言),因為如果太輕忽或迴避,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傷害也許是成人的數倍。其他的一些篇章包括分享她對瀕死經驗的研究,以及鼓勵所有的人勇敢接受生命中的磨難,從而認識最內在的自己。其中那些無法用科學驗證的瀕死經驗說明死亡來臨時其實人是安詳平靜的、能與其他已逝的親友相聚。這些在在傳達了生命可貴但死亡並不可怕的意念。

    在小小的心得之後,我衷心希望不論是父母、教育者、大一點的孩子、老人還是成年人,都能有機會讀一讀這本書。不管是否相信所謂的「瀕死經驗」、不管是否有各自的信仰力量,藉由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女士生動幽默卻發人深省的敘述內容,相信讀者都能跟我一般:一下子發笑、一下子為案例不忍、下一刻卻心有戚戚…,在閱讀中獲得深刻的體悟與感動。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