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六北病房《活出意義來》

作者: 
楊凱莉

團體名稱●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六北病房
區域/人數●北區/10人
閱讀書籍●活出意義來
作者/職稱●楊凱莉等

 

    「生命的意義為何?」,我想很多人都會在生命的某個時刻問自己這個問題,每一次思考這個問題時,總是在我心情低落或是不如意時,腦海中總會掠過我的過去,如同播放著電影一般,而影片的主題是我和我的過去,我在每一幕中尋找我存在的意義。在讀「活出意義來」這本書時,我似乎把作者的集中營經驗和自己現實生活中的狀況作比對,我發現我鮮少回顧自己的生活經驗,甚至為這些生活經驗作解釋。書上提過二次尼采說過的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幾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我想參透生命的本質,也就是參透「為何」,迎接「任何」,是這本書中的主軸觀念。但是生命的本質是什麼?人生意義的涵蓋面不只是積極創造有價值的東西,它包含生存與死亡,臨終與痛苦。因此我們不應該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在生命的任何時刻我都不放棄「希望」,認真去體會人生每一過程中的每一刻,為人生尋著一個圓滿的意義來。

    反觀我們在臨床上照顧的病人,在疾病診斷初期、治療中或是臨終時期,他們均面臨了疾病所帶來身、心、靈三方面的考驗;身體症狀部分,可藉由醫療措施降低身體症狀的煎熬,但心理及靈性部分需求是照護病人時較難突破的瓶頸。我發現生命的本質其實也包含人的生老病死,同時疾病和苦難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是要如何讓病人在這段時期中也能體會這樣的狀況呢?疾病使一個人在求意義的意志遭受挫折,還是意義治療學所謂的「存在的挫折」;而後就會對人生產生許多疑問,一個人的憂慮或失望超過他的生命價值感時,就產生一種「靈性的災難」,此時醫護人員真正的工作是引導病人通過存在的危機獲得生長與發展,人真正需要的並非是不緊張,而是為了某一值得的目標而奮鬥掙扎,他所需要的不是不惜代價解除緊張,而是喚醒那等待他去實現的潛在意義。

    了解臨床病人心靈上的苦難後,我們該如何介入協助他們渡過這人生的幽谷呢?我想先從自己體認人生的意義開始,藉由自己時常內省生命的本質才能真正體會病人所遭受的一切,再者1.藉著創造、工作;2.藉著體認價值;3.藉著受苦三種途徑去發現生命意義。臨床上可運用第二及第三種方法,讓病人在生命回顧中體驗人生,包含體驗愛情、親情等方式。

    如果把每一位病患的生命都當作一本書,我們在照護病人的生理症狀同時,也應該敞開心胸閱讀他們的生命過程,重新審視生命和人的本質,才能協助病人通過人生的挫折。我們不是修理器官的技術員,我們照護的是全人的照護者,因為我們可以看見病人真正的需求不是嗎?

    本書的作者想要表達的是:我們要知道『人』真正是什麼?人類的生命無論處在任何情況下仍都有其意義,包含了痛苦、瀕死、困頓和死亡。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幾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只要有機會,就該給他們一個活下去的目的,才能增強他們忍受「任何」煎熬的耐力。看不出個人生命有何意義、目標而覺得活下去沒什麼意思的人最為悲慘,因為他們很快就會迷失。

    在癌症病房工作,無法避免接觸到癌末病人,在他們面臨生命的終點時常會有沮喪憂鬱,甚至有自殺的行為及意念出現,他們會擔心害怕無法度過艱辛又痛苦的治療過程,會想早點死以求解脫。以往碰到這樣的病人,通常我都有很大的無力,總覺得除了緩解他們身體的病痛之外,無法為他們排解心理上的問題。有些病人家庭支持系統不錯,有的病人會尋求宗教的力量讓自己得到平靜,如何協助他們找到活下去的勇氣及力量,我想這是醫護人員更應該學習的地方。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助人在最壞的情況還能活下去,除非能體認到生命中的意義。人為了夢想而活,一旦有了夢想,不論遇到什麼挫折都會去突破,夢想不一定要很偉大,可以只是出國旅行或是買一部休旅車,開一家咖啡廳,讓這個夢想是有可能實現的,不要讓自己有存在的空虛感,人不能去尋找抽象的生命意義,而是要具體的去實現。弗克蘭身處在痛苦惡劣的環境中仍不斷幫助難友,教他們不要放棄希望,活著就有機會改變,誰也不能剝奪一個人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何況我們身處在平靜安樂的環境中,更應該鼓勵或支持,不管是面臨癌末的病人或遭逢重大變故的人,去面對他們的考驗。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