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名稱●台中榮民總醫院安寧病房
區域/人數●中區/18人
閱讀書籍●活出意義來
作者/職稱●張瑛瑛 / 護理長
「生命意義何在?」
「你不要去問生命,你應該要回答生命對你的質詢。」
自從踏入安寧的領域,常聽趙可式老師等前輩說起“活出意義來”這本書,92年Dr. Bridge也曾提起這本書所給的衝擊,並說到在其接觸的末期患者中也有要求安樂死的,但藉著心靈的懇談找出心中的癥結及生存的意義,患者便放棄了安樂死的念頭。這是使我想好好拜讀這本書的原因。
本書作者弗蘭克博士,曾為集中營裏只剩一息尚存別無餘物的囚犯,他的雙親、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營中,就是被送入煤氣間,全家人都死了,僅剩他及妹妹,向他這樣喪盡一切,飽受饑寒凌虐,隨時都有面臨死亡可能壓力的人,在那當下怎能還覺得值得活下去呢?覺得他的境遇跟一個癌末患者比起來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藉著作者親身的體驗、觀察,加上其為一位精神醫學家,因而發現到「意義治療法」。作者亦在營中運用了集體精神治療,讓同營的難友在黯淡無望的處境中,重新燃起生存的希望。說真的,我相信當下弗蘭克博士心情亦是十分混亂,但他知若在那時不給大夥一些鼓勵的話,大夥就要失去生存的鬥志了。在艱難的時刻,能有兩三句捉住一個人心情的說話,的確能叫人重燃生機,改變意念。弗蘭克說:「人類的生命無論處在任何情況下,仍都有其意義。這種無限的人生意義,涵蓋了痛苦和瀕死、困頓和死亡……。」當我們面對即將失去心愛兒女的父母、不願離世的患童、失去生存意義的病人,助其尋找生存的意義,實在是一件重要卻十分不容易的事,因為每個人都是那樣的獨特,生活的環境、背景亦是那樣的不同,願意藉著這本書的幫助,突破自己的困境,也能試著幫助更多需要的人「活出意義」。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我們總是問:「為什麼?我活著是為了什麼?工作結婚生子的目的何在?」癌末成人患者說:「沒有用了!生了這個病,我是沒用的人了!」週邊的人、事、物對他似乎已經沒有了意義?癌末的患童問:「為什麼?我還不想離開這個世界,我還要與媽媽在一起?上天為什麼這麼不公平!?」記得92年初開病房時,有位先生他已接受癌症的事實、也簽了DNR(拒絕心肺復甦術),卻從此認為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是一個等死的人,因為害怕病情的病化不敢出院回家,怕咳嗽吵到其他的人,堅持住單人房;家屬一面擔心日愈沉重的經濟負擔,一面又希望病人舒服就好。在一次的家庭會議後,為安撫病人的心,體諒家屬的為難,醫師答應名義上告訴病人是請假,事實上是出院,並保證回家2~3天若需要隨時為其保留床位,安寧居家護理師並事先建立人際關係為出院後的訪視作準備,社工師借予氧氣製造機回家使用。好似一切都準備就緒,但家屬卻表示病人好似每況愈下也不願回家,病人甚至表示這裡不給他住,他再換個醫院好了。那天早上在心中有一種強烈的感覺,病人似乎一直被自己的疾病所困住,忽略了他的價值及對別人的意義,雖然他已接受癌症事實、簽了DNR,但他的內心卻有一種“空虛的痛苦”!花了好些時間釐清病人心中所想的,協助其看到自己的成就及對家人的意義,也鼓勵家屬珍惜最後這一段相處的時間,試著將彼此心中的話說出來。過程中當病人看到自己一生的成就及自己是家人的精神典範時,看見病人眼睛為之一亮,也同意回家試試看。雖返家後亦有許多的過程…,但家屬表示這次的出院在大家的幫忙下相當成功,病人也如願在家中去世。這次的照護經驗讓我深刻體會:接受癌症的事實、簽了DNR並不代表一個人或家屬已準備好去面對死亡!相對的這才是病人及家屬準備學習面對死亡,尋找一生存活之意義的開始!這樣的學習、調適過程並不容易,不只病人、家屬在學習,我們亦在學習。
一位呼吸肌受侵犯的患孩告訴媽媽:「打一針,讓我走算了,好苦!」當下我想這位母親該如何回應她兒子呢?這位母親告訴她13歲的孩子:「你到人間是為了修練,功德圓滿就要回天上去了,如果用其他方法了斷自己的生命,修練就不算成功,那就不能成佛了。」藉著這樣的回應,他兒子及母親自己都得到了受苦的意義,我不禁要佩服這位母親的見解及面對的勇氣。弗蘭克說:「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日而異,甚至因時而異。因此,我們不是問生命的一般意義為何,而是問在一個人存在的某一時刻中,其特殊的生命意義為何。就像下棋一樣,沒有所謂最好的一步棋,甚至也沒有不錯的一步棋,而要看羿局中某一特殊局勢,以及對手的人格型態而定。」因為就如趙可式老師所說每一個人都是古往今來,全人類歷史獨特唯一的人。
在集中營中平凡的囚犯,至少有幾個人決定盡力使自己存活下去,相信在他們心中必有使其願意“辛苦活”的動力。弗蘭克說:「這世界上並沒有什麼東西能幫助人在最壞的情況中還能活下去,除非人體會到她的生命有一意義。那些知道還有一件任務等待她去完成的人,最容易活下去。癌末患者或許不可能有長遠的希望,但相信在其心中必有未完成的心願或盼望,也許每日張開眼睛就能看見心愛的人,就是他的希望;也許明日兒子要抱滿月的孫子回來看他就是她最大的期待;也許能再洗一個舒服的澡,就是她的願望;也許再擁抱大自然一次,她就心滿意足了。我們雖平凡、渺小,但能就著一己之力,協助癌末病患完成心願,找到每日存活的意義,是多麼有福報的一群人。就像弗蘭克特別喜歡引用尼采的一句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癌末病患及家屬如此,我們這一群安寧工作的夥伴更是如此!
最後要感謝安寧照顧基金會舉辦此活動,讓我與團隊有機會分享這本書,深思其中的感受,更覺在平凡中,自己是幸福的人,更應付予生命意義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