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薈萃】生命的體認-我在安寧病房的成長

作者: 
楊筑羽(馬偕護理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學生)

第一次在安寧病房實習,卻讓我深刻體驗人生的無常與可貴。

這是實習以來第一次照顧越南籍病人的經驗,病患很年輕才29 歲,遠嫁台灣生了2 個兒子,雖然溝通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每次想找病人談話的時候,病人總會說他很累想休息,我也不便打擾她,後來才知道由於病人不了解台灣的醫療環境以及本身疾病的嚴重性, 因此病人對醫護人員無法治癒疾病而心存戒心,加上案母不會說中文,因此常造成溝通上的困難與誤會,導致很多事無從請教,經常以淚洗面。即使如此,我依然每天去照顧我的病人,並拍拍案母的肩膀給她肢體上的安慰,我發現病人與案母對我的態度漸漸友善,給我的反應也越來越多,我相信眞誠的照顧會得到病人與家屬的信任。

在照顧病人的三個禮拜,看著病人可以下床自己到處走動,到只能虛弱的躺在床上,甚至只能依賴著點滴維持生命,內心感到十分不捨,雖然我無法清楚他的心理在想些什麼,但可以每天幫他維持生理的舒適,像是做口腔護理、擦臉、會陰沖洗等或是跟他說說話等,也會主動握住病人的手,讓她可以感受我的支持與溫暖,也盡可能幫病人做到生理的滿足和促進舒適感,讓病人在人生最後的階段可以感到安穩與舒適。在照顧病人中也讓我學到一件事,就是非語言的溝通,可以透過自己的觀察與評估來察覺病人的不適、害怕與需求,並適時的提供協助,甚至用擁抱丶陪伴等非語言的動作與案母溝通,我可以想像,身爲人母即將面對自己女兒離開人世的事實,內心會多麼的不捨與心痛,只希望我的一個擁抱丶一個點頭微笑,能帶給他們溫暖。

我一直不願發生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實習的最後一天,病人在前天的小夜離開了,當下覺得很難過也很不捨,眼淚不聽使喚的滾滾而下,想到她的兩個稚子失去媽媽,也不知道小孩是否了解媽媽永遠不會回來了,爸爸要身兼母職還要賺錢養家,我知道他們在失去病人後未來還有更多的困難需要面對,但我衷心祝福他們可以一一解決困難,也在心中和我的病人道別,希望他一路好走。

經過安寧病房實習讓我看了很多也感受深刻,同時想到我的爸爸,他平常總喜歡與朋友小酌兩杯,很怕到他老的時候疾病纏身而無法享受天倫之樂,反而要在醫院度過人生最後階段,因此我更要好好對待我的家人,要讓他們的人生沒有遺攄。

我深深體會到人生無常,雖然生命有限,但生命的光芒與體會卻是無限,要趁著身體健康的時候去做有意義的事,創造自己的生命與價值,讓人生充滿著回憶,即使當自己面臨這一刻的來臨時,也不感到遺憾,可以揮揮衣袖瀟灑的離開。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