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薈萃】把握當下,用心去活

作者: 
吳庶深博士(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助理教授)

若我們無法把握現在並即時表達愛的語言及行動,將可能失去寶貴的機會。

「人生四季」是部令人感動的生命教育DVD(註),透過人生春、夏、秋、冬的變化與歷程,幫助我們探索「死亡」與「臨終」,激發我們思考「生命」與「生活」。

「春天:生命是什麼?」──幫助我們發現生命是奇妙的,學習欣賞及享受生命的每一個階段。
「夏天:死亡是什麼?」──了解生命是脆弱的,學習珍惜及愛護自己的生命。
「秋天:如何說再見?」──感受失落所帶來的悲傷,學習感受思念的美好。
「冬天:安寧療護」──選擇全人照顧的醫療服務,學習付出關懷與行動。最後就是經歷人生的四季,把握當下,用心去活,活出生命的美好。

一、把握當下:不要再等待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當下就有很多課題等著我們去學習,尤其是人在面對死亡及悲傷的時刻中,總是有更多深刻的體會。

我的恩師李欽湧教授在2004年十月十三日在美國因罹患膀胱癌而辭世,享年五十七歲,他的驟逝帶給我無限的傷慟。但,當我在撰寫追思紀念文的過程中,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及大衛.凱思樂所著「用心去活」一書,其中「真誠的功課」、「失落的功課」及「愛的功課」使我感受更深、學習甚多,再度帶給我極大的撫慰與對生命深刻的體會。

往事只能回味,回想二十八年前,本人於台大社會系社工組畢業前夕,心中即已下定決心,畢業後將離開這人人所稱羨的台大校園,情有獨鍾投考東海大學社工研究所,並期許自己能在社工的理論與實務領域中有不同的學習。沒想到此決定竟成為我人生中重要的轉捩點,因為當年的我以唯一的外校生身分上榜,並在這裡認識與我牽手共度一生的伴侶李玉珍女士(亦為東海社會系校友),此外,更是有幸成為李欽湧老師的學生。

在1996年時,臨終關懷及安寧療護(善終服務)在台灣皆仍屬於新的研究領域,然而我早在大學求學期間已對生死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慾,並且在東海社工研究所進修期間能有機會繼續探討社會工作對臨終病人及家屬所提供的善終服務。

可惜當時社工所的師長對於臨終關懷相關主題較無深入的研究,恰逢結識剛從美國回東海大學任教不久的李欽湧老師,他與我分享國外臨終關懷最新的資訊,並主動鼓勵我投入臨終關懷的研究,雖然在論文指導期間,李老師對論文所呈現的內容要求十分嚴謹,但對學生卻是充滿了關懷及鼓勵,當我在進行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之時,老師總是很有耐心地引導我重新尋回適宜且正確的研究方向,因為他對我的「真誠」—信任與接納,尊重我個人最後選擇,讓我體會到「因放手而讓生命更開闊」,以及「給自己機會嘗試走自己的路」如此寶貴的人生經歷。

在2004年的教師節前夕,從同學賴淑霞那裡得知,李欽湧老師即將在美退休,因此邀請同班同學一同寫教師卡以表思念,當時的我殊不知李老師已罹患膀胱癌,仍依然忙碌於教學工作,因而並沒有參與教師節卡片的撰寫,僅於心中默默打算等到聖誕節前夕有空時再寫卡片給李老師,只是萬萬沒想到所謂的「有空時」,卻從此「失去了」最後向老師表達感謝的機會,心中除了感傷外更有莫大的遺憾。此時此刻,我更能深刻體會「人生比您所想的短暫許多,此時不做,更待何時?」若我們無法把握現在並即時表達愛的語言及行動,將可能失去寶貴的機會。

二、用心去活:調整自己生命的優先順序

「死亡」在東方社會一向是個禁忌的辭彙,然而生與死,其實是一條必然的單行道,如果生命可以重來,你會選擇多看幾眼路上的絢麗風景?還是不顧一切的往前衝?我在1994-1999年期間,於英國伯明罕大學學習生命教育與安寧療護,期待博士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並發展自己的專業。因此回國後的生活重心係以工作為主,直到第三年因體重遽降十三公斤,檢查發現自己罹患了糖尿病,那時才四十歲正積極衝刺打拼事業的我,健康程度亮起紅燈警訊猶如六十多歲,尤其當時的治療療程或藥物使用並不如現在完備,因此死亡這門議題,頓時成了切身體會。

之後,我的太太毅然改變全家的飲食方式,小女兒也總用關愛的眼神鼓勵我吃下那堆不是滋味的營養品。身體的警訊帶給我對生命教育的省思:「原來,生病不只是個人的不舒服,更對家庭造成連帶的影響」,於是我學習調整生命優先順序為:「寧可多付出一點時間與家人相處、對美食僅止於欣賞而不擁有,同時也不再那麼汲汲營營追求曝光機會」,我開始體會人生最大的恐懼,就是臨終前發現到,原來過去的自己竟沒用心去活。在這段艱辛的日子中,嘉義基督教醫院董事長陳志宏牧師在我生病的過程中持續且同理地陪伴我、支持我,並發現我生病後最大的改變是「學習謙卑、願意放下」,讓我明瞭人生不應該只活在忙碌中,深切體會「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可福音8:36-37),而應該是關心我們的家人與親友,並追求有意義與價值的人生。

之後,我積極投入安寧療護的推動工作,與大家分享醫療與生命是有極限的,把握身體健康時選擇活出美好人生,即使面臨到可預期死亡的生命末期之時,生命的品質仍應重於量,方能讓自己有機會跟親友好好道愛、道別、道謝,並學習彼此寬恕,甚至願意選擇死後進行器官捐贈,讓另一個生命有機會繼續存活。

「空想」不會帶來行動,「恐懼」阻礙我們前進,「勇氣」卻是明明知道前面有一座座的高山,卻還是堅定不移的往上爬。唯有發現人生四季的真相,體認人生的短暫與變化,把握當下並付出愛的關懷與行動,才能活出人生真正的美好。最後,引用十九世紀詩人但尼生(Alfred Tennyson)曾寫過一首歌詠橡樹的短詩:「年輕,年老,都有如那橡樹般,你是如此地美化生命,『春』天飾以鮮綠,如黃金般的活力,在『夏』日勁舞,換成『秋』季,幽靜而去,穿上金衣,『冬』天葉片終於相約落地,看橡樹挺著樹幹及枝椏,有力的橡樹」(參考自2010年2月18日,中國時報社論)。詩中描述人生如四
季,每一季都有特色,如何依循人生四季綻放不同的精彩人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選擇」。

(註:人生四季DVD為本會文宣品,請參照本站文宣品專區,歡迎贊助購買!)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