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會客室】將受惠能量轉化成付出動力

作者: 
林怡亭(文字工作者) 訪談、審稿:張嘉芳(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

前言

面臨生離死別,道別或放手都不是容易的事。失去摯愛的生命伴侶,儘管是難以忘懷的傷痛,陳太太卻用最短的時間,收拾不捨的情緒,還能將力量施予其他需要的人。問她怎麼能夠做到?得到的是一句「將心比心」。因為罹患攝護腺癌的先生在安寧病房度過的時光、得到的幫助,讓陳太太回到一般人會認為是觸景傷情的地方,當起志工來。也因為自身曾經歷過的類似狀況,她給患者家屬的協助,是更能同理的溫柔。

幸福的結婚照片

豁達面對疾病與生死話題

「他第一次開刀之後,住院休息那段時間,我們夫妻倆就一起簽了大體捐贈同意書。」陳太太語氣緩和的說著,給人的感覺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她說過去在親友面前提到這件事時,親友也對於這理所當然的反應感到意外。「我們都想要在還能自己選擇的時候,在同意書上簽名,在病房裡就跟家裡三個孩子還有親人這麼說,親人都不接受、阻止我們繼續說下去。」畢竟陳先生與太太就連大體供研究、教學結束火化後,如何處置的話題都在親友面前侃侃而談,相較於多數人對於生死這個話題的忌諱與刻意淡化,夫妻倆的豁達反而難以被其他人理解。

全家福

回憶起民國95年那個夏天,陳太太開朗的描述著,當時兄弟妯娌們都要他們不要再講了,小叔還說他們夫妻在談疾病、死亡的話題,態度淡然得彷彿在談別人家的事情一樣,怎麼既沒有呼天喊地、也沒有傷痛欲絕,跟電視連續劇的劇情,沒有一點類似。

這樣豁達的態度,或許是與陳先生、陳太太兩人長年擔任慈濟志工有關,他們行善的足跡,除了長時間居住的台東關山以及花蓮之外,九二一大地震時,夫妻倆亦是不落人後的前往災區協助,不受地區的現制,可以說是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對於他們而言,畏懼流血、大體,比不上伸出援手幫助他人來得重要。在發現罹患癌症前,陳先生在關山醫院的急診室、門診當了6年志工,每個月只有兩天請假,就連過年都沒有休息。

夫婦兩擔任志工

危急關頭 不忘捐贈大體心願

民國92年,陳先生在健檢的X光片中發現攝護腺出現黑點,進一步檢查後確認是攝護腺癌,在醫師建議下開刀切除攝護腺,術後的復原狀況良好,陳先生也回到醫院急診室繼續做志工。直到95年7月,其他志工發現陳先生走路的姿勢似乎不太對勁,詢問下才知道原來他的下肢骨頭不太舒服。兩夫妻討論後決定,要再回醫院做一次詳細檢查,豈料當晚陳先生便出現失禁的情形,緊急入院後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脊椎第7至第10節,並且緊緊地包覆住骨頭。

醫生緊急與癌細胞展開長達9小時的抗戰,但癌細胞已經侵蝕的太深,清除太乾淨擔心有可能傷及神經、造成身體癱瘓,因此醫生除了盡力,將在不損及神經部位的癌細胞都刮除之外,術後也合併藥物與化療。只是術後不到三個月,癌細胞在原來的位置密密增生,這一次,醫生竭盡所能的不放過癌細胞,但手術之後陳先生也癱瘓了。

被告知大約還有半年時間的陳先生出院後體重急遽下降,食慾差到只能吃一口稀飯、沾一口鹽巴。術後6個月,有天陳先生深夜如廁時忽然失去神智、口吐白沫的倒在地上,家人連忙叫救護車,抵達醫院時,陳太太做的卻是阻止醫生使用電擊、插管等等急救處置,在危急狀況下,陳太太想的依然是不能違背先生捐大體的心願。幸好後來檢查發現只是因為血糖過低,打完高單位葡萄糖後隔天便出院回家。

病房留影

或許是大難之後必有後福吧,陳太太說著,從96年的下半年,先生開始變得有食慾,看到家人用餐時也會想吃飯,有時還能一餐吃兩碗白飯。一旦食慾恢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陳先生便不再瘦骨如柴、精神也轉好。癱瘓將近一年,某天陳先生也自己說想下床走路,從使用助行器一步、兩步慢慢前進,到97年起能自己外出散步、自己在家洗澡。陳太太說:「從醫生說他大概還有半年,到後來情況好轉,我們都覺得這是奇蹟,非常感恩。」

以回饋創造無限感恩迴向一般當癌細胞轉移到骨頭時,多數癌友都會有難以忍受的疼痛,但陳先生即便臥病在床、無法動彈的那一整年,也幾乎沒有喊過痛。直到99年初,陳先生陸續出現傾斜、無力等退化現象,回醫院檢查發現癌細胞已蔓延到右腦,隨著病情加遽,儘管在陳先生較喜歡待在家、而不喜歡住院的情況下,陳太太擔心如果照顧不好,可能會造成褥瘡、或是挖便時受傷的情形發生,主動向社服求助後,讓陳先生住進安寧病房。陳太太說:「捐大體是先生的心意與願,我只想盡力讓他在最後有比較好的生活品質,盡心照顧他,不讓他的身體有傷口,完成他的心願。」陳先生最後在三月份與世長辭,也完成大體捐贈的心願。

對於安寧病房的印象一開始並不清楚,但在先生住進安寧病房、接受居家照護之後,陳太太這麼說:「以前他住院時,我或多或少都還是會掛心,但是他最後這段時間住在安寧病房,就算回家或者外出辦事都不會緊張兮兮,因為我們都看得到安寧病房的照顧很好、是非常全方位的。」看見先生背上有類似瘀青而去詢問護士,得到的是詳細、親切的解說,自己擔心的情緒也被一併安撫;看著安寧病房的護士幫先生洗澡時,先生在洗澡機裡舒服的表情,那是一個無法自由運用自己力氣的久病患者,難得的幸福笑容。

陳太太一邊扳動自己的手指算著,一邊這麼說著:「從95、96⋯到99年,醫生說他還有半年變成四年,他也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受太多痛苦,最後還得到大家的幫助讓他安詳的走,我真的覺得很感謝。」就因為親身經歷過,雖然在談到先生時,仍難免熱淚盈眶,但陳太太卻也說,她會想自己可以用什麼方法,讓更多人知道什麼是安寧療護。便是回到先生待過的安寧病房擔任志工,安撫患者家屬的情緒。陳太太以堅定的口吻說:「有些人不喜歡住安寧病房,好像覺得周圍都是沒有希望的人。如果沒有先生的病,我們可能會一直在門診區或急診室當志工,而不會想要到安寧病房。但現在我在安寧病房擔任志工,是為了讓我們曾經在安寧病房得到的照顧與協助,回饋給更多人。」

外出旅遊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