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鳳飛飛喪夫談-「喪親」的意義

作者: 
李閏華(馬偕紀念醫院)

 

2009/08/01

不知道你是否曾經想過這個問題:
死亡來臨時,是我先死較好?還是親愛的家人先死較好?

6月13日鳳飛飛的先生趙宏崎過世以後,
她曾經發表了新聞稿,稿中這麼寫道:

「幾個月前,原以為他能跨過這次病痛,平安康復,
但病情驟轉真的難以預料……
此時此刻,千頭萬緒,有許多事情待處理。
我知道失去這段近30年的牽手情的傷痛,
需要很長時間療癒。」

我想起「家後」這首歌的一段詞:

「等待返去的時袸若到,你著讓我先走,
因為我嘛不甘,看你為我目屎流。」

喪親真的是人世間難以承受的痛苦,
但我們同時也不忍親人受苦,
想當然,我們有多麼不想讓自己面對到親人的離世,
我們也多麼不想親人為了自己的離世而痛苦,
就偏偏,人世間我們會遇到這兩件大事,
一是親人的死亡,
另一就是自己的死亡,
孰先孰後真是難以預料。

在世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就是因為獨一無二,所以我們感受到存在的孤獨,
這在喪親的當下更為強烈,
原以為我們和另一個體的連結可以分擔孤獨,
卻被死亡硬生生地切斷,
那我們要如何有力量再去承載孤獨呢?

我佩服那些可以承受喪親之痛的人們,
他們有相當的勇氣和悲傷共存,
死亡並不能完結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藉著思念和親人保持聯繫,
找到親人在自己心中延續的意義,
對親人的緬懷增加了承載孤獨的力量,
我相信這意義永遠無法被別人取代。

然而,還有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更有力量?
鳳飛飛的新聞稿中還有另一段動人的描述:

「只要彼此能互相鼓勵心存關愛,
再深的人生幽谷也一定能跨越,
很希望朋友們給我力量,
讓我度過人生中最煎熬的時刻。」

雖然每個人經歷的喪親之痛不能比較,
不過身邊的人能夠有份一起愛人如己、分擔痛苦的心意,
然後默默地陪伴在身旁,便可以溫暖我們脆弱的心,
讓我們對自己可以走過低潮增添助力,
我相信人世間最珍貴的情感是彼此真摯的支持。

「喪親」不只是人和人的關係完結和延續,
卻也是死亡所帶來的終極關懷議題,
聽聞有人經歷喪親會使我們同感悲傷,
這些人寶貴的經驗讓我們有了反思自己的機會,
我們不得不正視自己有可能面對的生離死別,
亦需要進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價值。

在我們面對生死大事當下,
經歷悲傷的無助,面對自己的渺小,
除了個人的信心和親友的支持外,
似乎還有更終極的問題待我們探尋。
也許死亡和悲傷的課題太沉重所以需要訴諸宇宙更大力量,
死亡和喪親若隨著日月星辰化成天地間一部分,
我相信對親人的不捨亦不會損害我們獨活的價值,
我們的生命有了承載痛苦的能耐。

*原文刊載於安寧照顧會訊第73期。

* 本網站之課程內容、講義、文章之版權所有, 請尊重作者智慧財產權;若需使用須經作者及本會授權同意,並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