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為孩子做什麼?(以臨終病人的孩子為主)

作者: 
蘇絢慧(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2009/07/13

       孩子遭遇喪親之痛是令人不捨的。這代表有些親人會過早的離開他的生命,他的生命無法再與這位親人交會,無法再感受這位親人對他的愛與照顧。

       然而,孩子也在這一個分離的歷程中,學習與親人告別,學習體會人生命的有限性與如何面對死亡真實的存在於世界。

       但畢竟孩子的認知尚在發展,透過自己在有限的知識與瞭解之下,經驗到的死亡事件可能被曲解為許多負面的感受與各種疑惑的想法,例如:「如果人都會死,那為什麼人要活著?」這一類的疑惑。

       因此,孩子是需要被協助的,死亡亦是生命教育的其中一環。藉著協助與教育,成人在示範一種面對生死別離的態度,也學習如何因應自己的悲傷。

以下的建議,提供的是一種可能性,至於可行性,還是要端賴不同孩子的狀態而定。

親人目前正面臨死亡(pre-dying),尚有意識、知覺及感覺,你可以…   

  • 與孩子解釋臨終親人目前的狀況,別讓孩子感覺自己被排拒在事件之外。但需要顧及孩子的感受與理解層度。
  • 若臨終親人的形象有變化,亦可以告訴孩子發生的原因及臨終親人身體的痛苦。
  • 告訴孩子你亦捨不得也會傷心,但這不是誰的錯,而是生病的結果,因為這樣,所以大家要好好陪伴臨終親人,讓他安心的離開大家,沒有牽掛。
  • 可以引領孩子碰觸臨終親人,孩子或許會害怕會抗拒,請溫柔告知,輕輕拍哄、觸摸,會讓臨終親人感覺有人呵護、有人關愛。若他拒絕,請勿強迫,會有反效果。
  • 別恐嚇孩子,臨終親人若死了,家中會多不幸、多悽慘,成人會多沒有能力再照顧他。此時,孩子已經歷失去一個人,別再告訴他會再失去另一個親人。相反的,要告訴孩子,雖然臨終親人不得已離開他,但家人還是會好好照顧他、愛他。

 

親人死亡的當日,你可以… 

  • 告訴孩子,親人已離開人間,到世人未知的國度,這代表親人在世間的日子已結束,以後他不會在生活中出現,但親人留下的回憶及愛是永恆的。
  • 告訴孩子可以向親人說些告別的話,若孩子真的沒有想法,可以帶領孩子說些感謝(謝謝您照顧我養育我),也可以說再見(您安心走,請勿掛念我們,我們會照顧好自己)。這個時期說的話,將可以減少孩子的遺憾,也協助孩子學習好好分離。
  • 請放心讓孩子接觸死去的親人。成人可以牽住孩子的手、抱住孩子、摟住孩子,向死者告別。但若死者的樣貌改變過大、或許可能使孩子驚嚇,請考慮讓孩子在適當距離下向死者告別。
  • 可以對孩子說,他可以向誰問任何的問題;關於死亡的。也允許他可以哭泣表達失喪的心情。
  • 若有任何宗教儀式要執行,請向孩子解釋此儀式的作用或原因。如此可減少孩子因未知而害怕,也可以讓孩子知道家中信仰對於死亡的莊嚴儀式。若有什麼需要孩子做的,請告知孩子,並徵詢他們的同意。


親人已過世,離死亡之日約一個月~二個月,你可以…

  • 邀孩子一起整理死去親人的遺物,藉此悼念。例如相本、衣物或死者生前愛用的物品。
  • 和孩子分享對親人離去的心情和想法。是平等開放的分享,不是成人一方不斷的對孩子表達。
  • 可以一起討論及分享生活的改變,親人未過世前與過世後,生活的改變有哪些?改變對於大家的影響是什麼?
  • 把心情真實的寫下來或畫下來,幫助孩子期勉自己日後雖仍會不捨難過,但能找到自己的新生活的步調。
  • 仔細觀察骸子的言行舉止,若有需要轉介專業機構諮詢或諮商,能即時接受幫助。


離死亡之日已過了六個月,你可以…

  • 檢視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是否已找到新的步調;自己和孩子之間,是否建立或維持良好與坦誠的互動。
  • 若認為自己或孩子需要有專業人員定期協助,請和孩子討論,並徵詢意見。
  • 開放的和孩子討論關於調適過程的各種話題,例如曾做過的夢、辛苦的事或擔心的事(如身體健康的疑慮),適時澄清孩子的擔心、給予孩子支持及擁抱。
  • 為孩子找尋適合的書籍,讓孩子可以經由閱讀或成人說故事,對於死亡有不同的體悟或更進一步的了解。
  • 幫助孩子了解想念失去的親人,心情難過是正常的,但可以不用因此就拒絕想念。想念親人時,找一個願意一起分享的人是一個好方法。


時間已過了一年,甚至更久,你可以…

  • 在特別的日子,邀請孩子一起紀念死去的親人:寫封信、寫張卡、畫張畫….
  • 分享過去一年彼此的調適心情:困難的事、有成就的事、還是難過的事。
  • 可以一起分享留存在心中的死去親人的形象;關於親人的好及不好。
  • 到死去親人的墓前獻花、和死去親人再做一次告別:我又長大一點了,你雖然不再我身邊,但我還是被好好照顧,希望你在另個世界過得也很好。
  • 若和死去親人有一些未竟之事未說明,可以讓孩子在墓前表達。或邀請他寫一封信給死去的親人。你可以保留此封信,待他長大後再交還給他,也可以和他一起燒化,像是寄給了親人。
  • 請為孩子及自己準備所需要的各項資源:心理諮商機構、醫院、兒童教育基金會、師長電話、張老師諮商專線、生命線。

 

* 本網站之課程內容、講義、文章之版權所有, 請尊重作者智慧財產權;若需使用須經作者及本會授權同意,並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