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也好: 談安寧療護中專業人員的自我疼惜

作者: 
林維君(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臨床心理師)

 

2012/07/16

       陪伴生命末期病人走過人生最後的旅程,協助他們與家屬在病痛之中轉化、提升生活品質,是安寧療護工作者的殊榮。患者的生命歷程往往也觸動著我們心理最底層,卻沒有解答的存在焦慮。因此,雖然安寧病房有著其他病房單位稱羨的高護病比與各種專業資源、人力,但在其中工作的工作人員,卻是時時面對著人生至痛的生離死別、困難的腫瘤傷口、複雜性疼痛、各種存在價值的生命議題.....。許多專業人員與志工,在安寧療護的工作中經歷到耗竭(Burnout)與慈心疲憊(compassion fatigue),在缺乏適當的支援下,很可能因為這些累積性的心理靈性壓力,出現種種生理不適或憂鬱焦慮的症狀,甚至最後可能以黯然離開做為收場。

       常聽到初接觸末期病患的工作人員私下感慨:「如果我像某某病人病痛成那樣,我也會想要自殺、安樂死。」難以因應病人在痛苦沮喪之際的悲鳴,長此以往,自我懷疑是否適合走安寧這一次專科的心,可能讓人員內在更加脆弱、不知所措;有些夥伴會抱怨,在面對臨床工作之外,總還有上不完的繼續教育、做不完的評鑑資料、寫不完的臨床記錄,為應付政策規範的繁瑣規定,導致工作量過大、感覺工作缺乏意義、熱情理想漸漸喪失。而每天與臨終病人、預期哀傷的家屬互動,難免會連結到自己過去的失落經驗,許多過去未消化完畢的失落、哀傷,都可能在工作過程中回過頭來吞噬我們;有時候則是在社會心理靈性層次的照顧中,面對與我們自身價值觀落差太大的家庭互動或是行為模式,即使理智上我們可以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在面臨某些貪小便宜、棄長輩需求於不顧、親密關係混亂者,也難免挑戰我們在服務時的心情。真要時時做到無條件的接納、中立的態度,真的是一場漫長的內在修行。

       當然,也有不少安寧夥伴,感受到這個工作的迷人之處,經驗到靈性的開啟與成長,持續耕耘了十多年。他們也經歷過上述的種種困難,可能也走過耗竭與慈心疲憊,卻可以在苦難中超越,以病人、家屬為師,自我反思後,尋找並肯定此生的意義。

       我們常對照顧的家屬說:「這是一場長期抗戰,你要把自己照顧好,才能把你心愛的人也照顧好。」這句話,同理也可運用在安寧團隊工作人員身上:「夥伴們,你們要把自己照顧好,才能把病人和家屬也照顧好。」那麼,安寧工作者也怎麼把自己照顧好呢?

       在自我照顧議題下,最常被提及的方法就是「好好休息」、「做放鬆或愉悅的活動」、「旅遊度假」、「把上班與下班分開,別把病人(在腦子裡)帶回家」、「培養興趣與專長」、「參與宗教活動」,也有人建議可以參加自我成長或自我修復工作坊,整理自己在工作中被激盪出的悲傷經驗,照顧到自己的心靈層面。以上這些做法,可以舒緩工作疲累帶來的壓力感受,預防耗竭或是過度疲累。但也有許多人想要在安寧領域中找到超越苦難的意義,繼續在工作中帶給臨終患者善終的希望與力量,此時,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便相當重要。

       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的正妹教授克利斯汀內芙(Dr. Kristin Neff)指出「自我疼惜」的概念中有三大部分:靜心內觀、普同的人類經驗,以及對自己仁慈。靜心內觀是一個類似佛教禪宗的概念,人們要能接納自己在面對負向事件或情境時出現的各種思緒與反應,而非急著批判自己的失態或不振作,一旦能在靜心內觀的歷程中,接納自己的情緒與認知反應,此一事件對你的影響也就變成中性的,可以外於你個人的;人類經驗的普同性,則是讓自己可以理解我所體驗到的感受與經驗並非獨特,普天之下的人類並不是只有我在面對這種苦難,因為苦難是人類的共通經驗,這種普同性的體認,可以緩解孤寂感,且會得到相互支持的力量;所謂對自己仁慈,並非只是靠購物、美食等來暫時撫慰自己或是轉移注意力,而是尋求轉化或解決之道來讓自己更有力量面對未來的苦難,同時,要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與失敗,能對自己運用同理心,而非沉溺在自我責難中。(有關Neff博士的理論內涵,可參考 http://www.self-compassion.org

       這種心理、靈性層次的自我疼惜,能讓工作者與自身內在的神性更加親近,有足夠的容量與存在挫折和焦慮共處,且有能力透過反思歷程,達成自我存在的超越,這聽起來是不是棒呆了?很可惜的是,光靠自己腦內小劇場的自問自答,恐怕是很難達到的。我建議有意朝上述方向自我疼惜、內在成長來努力的安寧夥伴們,可以找一群在靈性議題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以上述三個面向來討論臨床照顧與自身經驗相互激盪所產生的省思,也可彼此提醒:要靜心接納、要對自己仁慈,而且,我們都一樣,你並不孤單!別忘了「分享的快樂是加倍的快樂,分擔的痛苦是減半的痛苦」。你也可以與單位內的心理師、社工師、臨床宗教師等談談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中遭遇到的壓力與困惑,藉由他們專業且旁觀的立場,提供紛亂思緒中的一盞明燈,讓你得以深化自我照顧、疼惜自己並得到靈性上的開啟。

       整體而言,自我疼惜的深化,可以為安寧工作者帶來個人態度、生命價值觀,以及臨終陪伴關係的正向質變,這可以往靜心內觀、體認人類受苦的普同經驗,以及對自己仁慈這三個方向去努力,而與團隊內的心理靈性專業人員,或是志同道合的安寧同好彼此提醒鼓勵、相互討論,則更能增益內在成長的效果,讓團隊工作更融洽,成為每一位工作者的強大後盾!

       後記:有興趣想要測量自己是否慈心疲憊或是在助人工作中得到滿足,可以填寫「專業生活品質量表 (PROQOL)」 http://www.proqol.org/uploads/PROQOL_5_Chinese.pdf ,計分方式在 http://www.proqol.org/uploads/ProQOL_5_English_Self-Score_3-2012.pdf 如果你的耗竭(Burnout)或慈心疲憊(Compassion Fatigue)的量表分數高於57分,表示投入助人工作讓你精疲力盡,需要好好整頓內在。你可以尋求心理師的協助,或是給自己放個長假,好好休息一下再出發。

* 本網站之課程內容、講義、文章之版權所有, 請尊重作者智慧財產權;若需使用須經作者及本會授權同意,並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