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驗】來自香港的祝福與打氣

作者: 
李閏華 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要寫非典型肺炎流行以來一些描述,對身在香港念書的我來說,是五味雜陳的。因為從三月初爆發至今近兩個月的生活,是從開始的不知道害怕,到學校緊急發通知有醫學生感染後,便開始天天帶著口罩上課,消毒與個人衛生的宣導。隨著得病人數與死亡率的攀升,身邊有人自我隔離,擔憂與低迷的心情伴著日子一天天過。漸漸地,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自己雖不是太開心,卻因此而了解應付恐懼的最好方式,就是照顧自己,保持身體健康,學會幽默與找人聊聊宣洩不悅的心情。

在SARS肆虐下的日子確實是有壓力的,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樣,天天都會看著新聞報導,然後心裡就悶悶的,有時還會想自己有沒有過度憂鬱這些事的傾向?我想起當時在中大已經停課的兩週內,陸續傳出淘大花園與隔離的消息,剛開始不知道這病到底是經由什麼途徑傳染(除了飛沫)的,所以天天待在宿舍裡,不太敢出門,學校也開始通報學校的感染個案,真的很悶吶!幾天下來,發現這樣不是辦法,需要靜下心來念自己的書寫功課,所以把看電視變成聽輕音樂,專心在學業上,當自己完成一些事時,便覺得高興許多。對於看到有些人擔心到哭了,就知道那種壓力的沉重,我們實在需要一些疏壓的方法啊!

雖有壓力但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些開心的事,有時和身邊的人吃吃飯,交換交換有關的消息,透過其他人的詮釋,也讓自己所想的有一些出口。話題雖不離非典型肺炎,但是這種互相打氣的功能發揮不小。最好笑的是我有一位同學本來要去中學作有關學校校規的田野研究,他發現這樣下去,可能研究出的結果最多的會是「量體溫」、「帶口罩」、「勤洗手」,我們就說這種校規的推行可真是成功,不愧為香港推行法治社會的影響。

壓力中不乏感動人心的事,有天我在電視報導中見到採訪我們學校的內科醫師感染後康復的消息,他雖然康復了但怕影響傳給家人,所以繼續隔離,隔離後也避免回家,還會繼續照顧其他病人。如果要與家人見面會約在空曠的地方,或在公園內相隔一定的距離說話,看來有點心酸,但他說這是因為好了可以再去照顧病人。另外,有義工進到醫院去幫忙,做一些傳遞親友愛心物品給生病中或隔離的人的工作,因為進出危險的地方,所以也盡量與他人有社交活動以防傳染給別人,真的很令人動容。想想台灣,正處在這樣的階段中,其中亦不乏付出愛心的專業人士,真得要為他們祝福與打氣。

現在香港進入穩定下降的得病率,心裡壓力變小了,台灣卻是正上升的時刻,心理的掛念真的不小。這次的疫情,讓我知道了做最好的防護是可以盡自己所能,但會不會在多重防護下得病卻非自己所能控制的,生命是如此脆弱,惟一的信念是盡人事、聽天命,是為自己、也為他人,在人與人之間最疏離、恐慌的時刻,也是我們最緊密心靈交流的時刻,讓我們一起好好地支持自己、照顧自己,也將這份支持與照顧傳遞給身邊的人。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