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

作者: 
邱玫瑜

 

2012/05/16

       本書作者大津秀一,1976年生,日本茨城縣人,畢業於岐阜大學醫學院,為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在陪伴臨終患者度過肉體煎熬的同時,也紀錄下他們的心情,當生命走到盡頭時,你又會為了什麼樣的事而感到後悔或滿足呢?這句話是本書封底所下的註解,也是值得閱讀本書的人所值得思考的一句話。

       本書作者將他所分享的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分為6個章節,第1章節即將健康、醫療列為首要,這部份與現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現代人忙著追求金錢物質上的享受,卻往往忽略本身的健康狀況,直到滿足本身的金錢物質欲望時,卻往往發現自己的健康狀況亮起紅燈,同時年輕時總覺得自己還不需要太在意自己得身體健康狀況,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並不需要太過重視,對於菸酒來者不拒,生病時也不求助於專業醫療,這往往造成後來年長時身體累積越來越多的毛病,甚至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此外,作者提到另外一點,看不清楚醫療的真義,醫療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呢?大多數的人都會覺著「只要活著就好」,但是作者提到這並不是唯一的終極目標,主要是因為治療的目的除了盡可能延長患者生命外,同時也希望能盡量減少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如果無法治癒,對患者本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讓最後這段時間能過得更好,而替患者確保這樣的時間,也是治療的真正目的。

       前陣子宜蘭縣員山再連地區204兵工廠人員拆解閃光彈時發生爆炸,八人閃避不及,分別受到面積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九十、程度二度到三度不等的的燒灼傷,這次爆炸意外的傷者所面臨的是嚴酷挑戰的生命難關,其中一位女僱員因傷勢嚴重,家屬在不捨之下為她辦出院,放棄治療,如同本節作者所最終所提到,希望各位能明白,當我們毅然決定停止延命治療時,將會留下宛如潘朵拉寶盒般的真正希望。

       作者第2章節提到的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為心理篇,包括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是、沒能實現夢想、曾經為非作歹、一輩子受到感情操作、沒能對他人體貼及深信自己是最好的,這章節所描述的是大部分人都所知悉瞭解的,如同我們常聽到的知足常樂,及時行樂,都是我們讓我們能夠在人生中能無遺憾,日前某電視廣告中的紀錄片《不老騎士》中,5位平均年齡81歲的老人家騎機車環島,一圓年輕時代的夢,青桐伯還把死去老伴的照片綁在機車前,就像帶著妻子去旅行,情節讓人動容,這些長者就是呼應作者所提到的內容,可提供我們現代人好好思考生活的價值,是否需適當地停下腳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第3~5章節提到的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為社會生活篇、人際篇、宗教哲學篇,關於這幾篇我倒是有稍微不同的看法,多數作者所提到的死前會後悔的事,與個人的心裡滿足程度有關,同樣的一件事情,如果換成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往往有不同的感受及想法,舉例來說,沒有吃好吃的東西,何謂好吃的東西?一生之中其實我們已經吃過無數好吃的東西,但可能因為身邊誘惑的事物太多,加上未能好好品嚐身邊美好得事物,因此造成自己一直認為總未能嚐到好吃的東西,但若仔細想想或者換各角度想想,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缺乏日常生活用品的當下,其實我們一直在品嚐美好得食物,享受美好得生活環境,如同佛家提到的知福惜福,不要人在福中不知福,享福人人想,但不一定人人都知福,也不一定會惜福。佛家認為,福報有因緣果報,能享福應有主客觀條件與環境,看人享福不必欣羡,應加緊修持精進。光是知福惜福還是不夠,人人不造福,那來這麼多福可享。有人會把造福想得很嚴重,認為有錢有勢,有力有量,才能造福眾人。千萬不要這麼想,許多卑微的人,隨時隨地都在造福。比如在山徑整路除草,造福登山人平安上下。有人隨手撿拾垃圾,淨化環境,造福大家過潔淨健康的日子。甚至一個微笑,一個鼓掌,一個安慰,也造福失意人重建信心,邁步向前。量力而為,四處造福,積少成多,積小成大,社會處處是福田,人間處處是福地,福田福地福人居,這不就是有福世界?因此,若平常生活中就能知足,作者所提到的多數會後悔的事情將不會在您心中出現。

       最後,作者提到沒有對所愛人說「謝謝」,過去的人生活資源較為匱乏,對於過去曾幫助你的人事物,均常保持的感恩的心,謝天、謝地、謝謝身邊所有的萬物,慢慢的,現代人對於這種觀念已漸漸淡薄,往往容易在不自覺當中,忽略掉周邊關心您的人事物,因此個人覺得本書重點在於最終篇,希望讀者看完本篇後,均能瞭解作者想表達的意境,隨時保持感恩的心,讓心中永遠無所遺憾。

* 本網站之課程內容、講義、文章之版權所有, 請尊重作者智慧財產權;若需使用須經作者及本會授權同意,並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