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緣起
這是一位漸凍人病人的心聲,在無法言語的背後,只能透過雙手把這段看似單純的想法,沈重的用文字表達出來,希望即使到了生命末期也要有尊嚴的活著,讓生命有品質......
政策內容
根據台灣97年的衛生統計, 前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炎、氣喘)、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自殺、腎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因慢性病惡化而死亡仍占最多,世界衛生組織(WHO 1990)對緩和醫療所下的定義為:「對治癒性治療已無法獲益的末期病患之整體積極的照顧。此時給予病患疼痛控制及其他症狀的緩解,再加上心理、社會、及靈性層面之照顧,目標是協助病患及家屬獲得最佳的生活品質」。WHO早期針對癌末疼痛提供安寧緩和療護,近期則已發展到所有嚴重進行性的疾病,包括呼吸衰竭、心臟衰竭、腎臟衰竭、運動神經元、愛滋病等,已不再侷限於癌症末期。台灣自1993年老年人口的比例超過7%進入老人化的社會,2004年老年人口已達9.5%,預計2020年超過14%。死亡人數中65歲以上占66%,可見高齡死亡是必須面對的事實。
有鑑於此,中央健康保險局自98年9月1日起,除了將原安寧住院及居家試辦計畫正納入健保常態性支付外,另也新增八類非癌末期疾病,納入安寧療護給付範圍內。
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
- 第二部第一章第八節 安寧住院支付標準(104.04.10更新)
- 第五部第三章 安寧居家支付標準(104.02.17更新)
- 住院安寧療護支付方式問答輯(102.07.29更新)-中央健康保險局分局篇
- 安寧居家療護支付方式問答輯(102.07.29更新)-中央健康保險局分局篇
- 安寧共同照護問答輯(102.07.29更新)-中央健康保險局分局篇
2009非癌疾病末期安寧療護國際研討會
研討會目的
八大非癌疾病末期在經中央健康保險局於9月1日正式納入安寧療護給付範圍後,台灣安寧療護在發展20年後邁向一個嶄新的時代。此一政策之公告,相當程度意謂著安寧緩和醫療的概念已逐步延伸至所有疾病末期的病人,有助於國內衛生醫療專業更重視末期病人之臨終權益。
然而,在整個末期醫療過程中,當面對死亡已是不可避免的情境時,原照顧團隊與安寧團隊,該如何共同與病人、家屬正向地朝「善終」的目標努力,不同團隊中又如何達到良好的溝通?從醫學倫理的觀點,對於非癌疾病末期病人的照顧,在出現倫理兩難的情境下,何種倫理議題是需要被考量?安寧緩和醫療的方式該如何運用在非癌疾病末期病人身上?凡此種種,均為現階段需面對的議題。
研討會課程內容(點此可下載)
12月4日
- 非癌疾病末期安寧療護面面觀/王英偉主任
- End of Life Care for Non-cancer Patients- The Singapore Experience/Dr. Wu Huei Yaw
- The National Healthcare Group Advance Care Programme/Dr. Wu Huei Yaw
- 非癌症末期病人之需求與照顧-以末期腎臟病人為例/葉瑞圻醫師
- 非癌症末期病人之需求與照顧-以重症加護病人為例/黃勝堅醫師
- 非癌症末期病人之需求與照顧-以末期失智病人及運動神元病人為例/周希諴主任
12月5日
- 非癌疾病末期之照顧倫理/許正園主任
- 非癌疾病末期之照顧倫理─失智症/王培寧醫師
- 末期非癌症之醫病溝通與病情說明/許正園主任
- 末期非癌症之醫病溝通與病情說明─失智症/王培寧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