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HC專題報導】醫療趨勢-手術 放療後遺症 疼痛控制新挑戰

作者: 
蘇文浩

第10屆亞太安寧大會 (APHC) 台灣共組成了近百人的代表團,並在大會發表了87篇海報、論文。筆者有幸亦參與,並擔任其中一個場次的主持人。

今年APHC 共有80 場以上的專業演講,疼痛控制、生理不適緩解以及兒童藝術治療,是緩和醫療臨床討論三大焦點。

良好衛教可減緩疼痛

根據2006 年的統計,癌症是全世界第三大死因,僅次於因心臟病及因生產而死亡的人數。隨著治療癌症方法的日新月異,病人存活的時間與機率也越來越增加,也因此對於病人疼痛的控制,不只是傳統上考慮因腫瘤本身所造成的疼痛,也要注重因為治療本身所造成的後遺症引發的疼痛。

會議中並列舉一些常見的例子,包括手術後造成的幻肢痛、放射治療造成的神經痛、骨髓移植後的移植體對宿主反應(GVHD)、荷爾蒙治療造成的關節痛,以及常見的因化學治療造成的神經痛。

這些疼痛的處理方法,和我們傳統上使用嗎啡類製劑來控制腫瘤造成的疼痛有些許差異,這也成為目前癌症病人疼痛控制的新挑戰。解決的方法,包括了:(1) 對於這些特殊疼痛的機轉及發生進行更多的研究;(2) 更多的評估與預防這類疼痛的產生;(3) 政策的配合與重視這類日益增多的疼痛。

就公衛的角度來看,良好的疼痛控制,有三個重要的部分:政策、藥物的可得性與教育。除了專業人員的教育,病人與家屬的教育也占了很重要的角色。很多研究報告都指出,良好的衛教,可以減少病人疼痛的程度及因疼痛造成的干擾。而對於病人的教育,最重要的是:(1) 以病人為中心的考量;(2)專業人員與病人的溝通;(3) 加強病人自我照護能力與家屬之間的合作照護。

疲憊症狀常常被低估

在其他症狀控制方面,鎮靜與疲憊控制,亦多有討論。

緩和鎮靜治療 (palliative sedation):

緩和鎮靜是指「在末期病人使用鎮靜藥物,降低意識程度,達到緩解無法忍受的極端痛苦。」雖然有些臨床或倫理上的爭議,但對於呼吸困難、極度疼痛或譫妄的病人,有時候緩和鎮靜治療是考慮的治療方式之一。使用的準則為:(1) 對於使用緩和鎮靜治療的決定要有一致的共識;(2) 有計畫的施予鎮定藥物;(3) 劑量慢慢增加到鎮靜效果出現為止。會中並舉出一些常用的藥物及使用劑量,包括Midazolam、haloperidol、phenobarbital 及propofol。

疲憊 (Fatigue):

疲憊是癌症病人常見的症狀之一,常會因為治療或疾病的進展而產生。但在臨床上常被低估,而其受重視的程度也不像疼痛等其他症狀一樣,被有系統的評估與研究。疲憊的產生常是多原因及多面向的,所以治療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包括運動、藥物與心理的治療。今後對於疲憊的研究方向有:(1) 研究了解疲憊的機轉與生物學理論;(2) 對於疲憊的定義與程度的量化;(3) 對於疲憊的研究,設計更良好精確的研究方法。

藝術治療加強兒童溝通

在緩和醫療的領域中,兒童的溝通與悲傷輔導一直是很困難的一部份。因為溝通的時機常常一縱即逝,所以我們要隨時做好準備,當機會來時要用真誠的心與兒童溝通,而對於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也不要恥於說「我不知道」。

泰國的藝術治療師Patcharin Sughondhabirom列舉許多以藝術作為與孩童溝通的方式,包括遊戲、圖畫與創作。藉由這些藝術創作,讓兒童表達他們心裡的想法。例如他們所害怕的、擔心的或是讓他們高興的事,他們對於死亡的看法等等,這些都可以藉由藝術治療中來顯現。當然,藉由藝術治療來和兒童溝通時,最重要的是要真心的對待,不必表現出同情或憐憫的心態,也不要對他們的創作加以批判或評論,要對他們的創作表示理解與尊重,這樣下次兒童才會願意再與你溝通。


 

蘇文浩小檔案

現任 淡水馬偕安寧示範教育中心主任
   亞太安寧學會理事
   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
學歷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
   義守大學管理學碩士
專長 癌症放射線治療、安寧緩和治療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