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在靈性照顧之角色 / 賴明亮醫師

作者: 
賴明亮 醫師

 

古代巫、醫不分,醫療人員同時扮演宗教師與醫師的角色。現代醫學起源於西元前五世紀之希臘醫聖希波格拉底,逐漸發展成現代醫學全力治癒疾病及疼痛的目標,醫療乃以醫師及醫院為主軸,稱為希氏醫學。西元前二世紀希臘醫神艾司古拉庇歐斯倡導以醫治(救贖)病人及痛苦為目標,稱為艾氏醫學,而醫者之神及寺廟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希氏醫學以吾人知道什麼就作什麼,企圖以外力達到治癒的目的。艾氏醫學則探討「我們是誰?」,希望由內力完成醫治(救贖)的目標,主張幫助受痛苦折磨的人最好的方法是幫他準備內在的空間,希望可以獲得最後的療傷止痛(救贖)。

由東方的醫學歷史來考究,如中國、印度等的醫療,相當重視一個人生活的平衡和和諧,疾病往往是四大(地、水、火、風)不調而來,透過深究五行相生相剋之哲理,理解內在的小宇宙和外在世界大宇宙之和協,是個體健康之重要因素。可見東西方醫學,其實很早即有靈性照顧之思考。

曾有研究指出,在203位一般病房之住院病人中,不論其是否有虔誠之宗教信仰,有百分之七十七認為醫師應該關懷病人之靈性需求,甚至有百分之四十八會期待醫師可以和他們共同進行宗教活動,如祈禱。而在一般的醫療服務,最易接觸到病人死亡的,也最易遭逢病人及家屬在靈性上碰到危機的,是急診服務和安寧療護。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普洛醫師,就曾大聲疾呼,鼓吹急診之醫師應有靈性照顧的訓練及能力。

WHO為緩和醫學所下的定義即包括給予病人疼痛控制及其他症狀緩解的必要治療,並輔以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及靈性層面之照顧。可見靈性照顧在安寧療護的服務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醫師自不宜忽略安寧緩和醫學是當今醫療的趨勢,也是病人及家屬所渴求高品質、高人性化的醫療模式。我們在善用高科技醫療的同時,也重視人性化的醫療品質,我們更尊重人性尊嚴,而這是與醫療理念並不牴觸的。下面的個案,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位臨終的年輕護士對她的主治醫師說:「我知道你心感不安,不知道說什麼來安慰我,不知道該做什麼。但請相信我,只要你【關心】,你就不會做錯。只表示你關心就夠了,那就是我所追求的。我可能追問『為什麼?』或『會怎麼樣?』但我並不一定真的期待有回答。不要跑開,請等一等,我所想要知道的是當我需要時,有人會《握著我的手》。死亡對你可能是一件例行公事,但對我是新鮮的;你可能不認為有什麼特殊,但是我從未死過,對我,這一次是很特殊的!」

安寧緩和醫療中可以透過宗教師或宗教團體的協助以提供靈性照顧。但是靈性照顧是可以由任何人提供的,不論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宗教信仰或虔誠度如何。它最重要的是【傾聽】,主動而積極地傾聽。醫師是醫療團隊的領導者,或許實際陪伴病人或家屬之時間未必是最長,但應有隨時傾聽病人,同理病人的準備。另一方面而言,更應盡力成長自我靈性,以便可以提供病家更有助益之靈性關懷。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