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論壇】建構安寧緩和醫療資源普及並確保品質的環境

作者: 
王宗曦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

壹、現況說明

一、民眾已逐漸能接受安寧緩和醫療,預立同意書者持續增加。

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自95年度起宣導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推動及註記健保IC卡計畫,成效日漸明顯。統計至103年7月止,我國計有24萬3,574位民眾簽立「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並已註記於健保IC卡上。

二、癌末病人近四成選擇安寧療護,非癌症疾病列下波宣導重點

病人死亡前選擇安寧療護比例已由99年6.87%提高至101年12.47%,其中,癌症病人安寧療護利用率至民國101年已達39.9%;非癌症病人仍待改善,將列入下階段努力重點。

年度

癌症病人死亡前
使用安寧療護之人數

癌症死亡人數

利用安寧療護比率

100

12,735

42,559

29.9%

101

17,433

43,665

39.9%

三、接受完整安寧照護訓練的醫護人力不足,推廣受限

目前醫院醫護人力普遍不足,且需接受許多訓練與在職教育,堅持要安寧醫護人員再上80小時完整訓練,實施上有其困難,也影響安寧療護的落實與推廣。經調查,至102年底為止,完成80小時以上安寧療護教育訓練的醫護人員,均集中在都會區大型醫院;若要落實社區與居家安寧,完成訓練的醫護人數明顯不足普及所需。

四、落葉歸根,提早由醫院轉回社區及居家安寧

102年統計各縣市醫療機構所設置安寧療護病床:醫學中心計270床、區域醫院386床、地區醫院計61床,多數分布於都會區50家大型醫院;但,以國人落地歸根觀念,偏鄉民眾對安寧照護需求更高,在地無法提供就近資源,都會區服務單位的交通路程時間及交通費,增加安寧療護普及化困難。 

貮、政策目標 

建構整合性安寧療護體系,推廣並落實到各級醫院、社區及居家:

一、願景目標:

  1. 提升生命末期照護品質與人性尊嚴;
  2. 減少無效醫療,加強人性關懷;
  3. 將安寧醫療落實到各級醫院;
  4. 由醫院落實到社區與居家。

二、擴及社區與居家照護體系

  1. 自89年起,安寧住院與安寧居家服務由健保納入給付,並於98年擴大至八大類非癌症末期病人。100年4月健保署試辦安寧共同照護服務,目前已有75家機構提供安寧居家服務,與110家醫院提供安寧共照,31家護理之家參加安寧療護,每年服務25,000多名末期病人。
  2. 又自101年12月新增「緩和醫療家庭諮詢費」;納入健保給付,諮詢人員包括主治醫療團隊、病患或病患家屬,以鼓勵醫院積極推動臨終安寧緩和醫療,減少死亡前不當醫療使用。
  3. 從103年1月1日起,社區安寧療護納入健保給付,落實安寧醫療照護普及化。
  4. 鼓勵基層及社區醫院在確保服務品質前提下,提供社區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初步鼓勵家庭醫師照護計畫之基層院所及以呼吸器收治為主的社區醫院參加。​

三、鼓勵更多醫護人員投入社區安寧照護

  1. 從統計數據來看,台灣安寧照護需求大幅增加,雖然健保已給付,但服務量無法擴增原因之ㄧ在於,完成安寧照護訓練門檻高,基層醫護在實務上有配合困難。
  2. 為落實安寧療護普及化,推動社區安寧照護;為不影響既有品質,除現行規定維持不變外(甲類教育訓練共80小時),另增列社區化安寧居家療護(乙類),醫護人員需接受13小時課程及臨床見習8小時,同時每年須接受8小時繼續教育訓練。

四、擴及非癌症末期病人的安寧醫療照護

  1. 去(102)年9月函請醫院發展加護病房疾病嚴重程度之評估工具,且輔以安寧緩和醫療照護,以保障非癌症末期病人權益。
  2. 請各專科醫學會成立「安寧療護小組」,研訂符合該專科之末期病人疾病嚴重度評估指標及末期照護措施,並將安寧緩和醫療列入各專科醫學會辦理的繼續訓練課程。
  3. 今(103)年3月辦理提昇末期病人臨終照護品質研討會,透過政策說明及介紹其他專科別醫師對末期病人疾病嚴重程度評估及臨終照護方式與成果分享,提高醫事人員對末期病人臨終照顧品質的重視,黃煌雄監察委員全程參與並肯定,未來將持續進行與推展。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