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回顧世界安寧日在台十年

作者: 
何怡萍

  「尊重生命,維護每個人的醫療人權,使其需要的人都能享有安寧療護。」這是世界各國發展安寧療護共同努力的目標;2005年英國「Help the Hospices」組織在韓國首爾召開的第六屆亞太安寧療護發展高峰會議上,提倡訂定每年十月第二個星期六為「世界安寧緩和醫療日」(World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Day),並獲與會者支持、通過;自此,每年都有超過70個國家地區在這一天,共同為安寧療護發聲。

  「全球安寧療護聯盟」(The Worldwide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lliance,簡稱WHPCA)依例在每年的世界安寧日這一天,會訂定不同的年度主題,由各國家地區各自規劃形式、規模不拘的慶祝或宣導活動,以喚起更多人對安寧療護的正確認識,並關心末期病人的照顧需求,同時呼籲大眾進一步為自己與家人作好醫療自主決定。

2005年本會響應首屆世界安寧日,辦理「愛在安寧 與世界同步」音樂會。

  台灣世界安寧日的發展,可謂與世界同步;2005年10月8日首屆世界安寧日,台灣即在當時本會倡議下,號召國內安寧界共同響應;為了提高活動能見度,並引起社會更大的迴響,當年並在李淑娟董事的全力規劃下,邀請民生報、TVBS等主流媒體共同主、協辦。當天,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國家戲劇院生活廣場,舉辦「愛在安寧.與世界同步」(Voices for Hospices)音樂會,並發表、宣讀志在發展安寧緩和療護的在「首爾宣言」,一方面也展示做為亞洲首個完成立法,保障安寧療護發展的國家推廣十五年來成果,宣示台灣將視安寧療護為每一國民的醫療人權!

  此後,世界安寧日漸成為國內醫界、特別是安寧療護領域的年度大事,各相關非營利組織、安寧病房、醫護團隊、學會、公協會等在這一天,不忘以各種形式為安寧發聲。

  2008年,鑒於華人普遍忌諱或拒談死亡議題,本會特別製作國內第一支安寧動畫片「媽媽的臉」「Smiling Face」,除了在當年於馬尼拉召開的亞太安寧醫學會上,對國際安寧醫學界友人公開播映外,並在當年世界安寧日於國內舉辦首映會,「媽媽的臉」亦從此成為民眾及兒童、青少年安寧及生命教育最受歡迎的題材。

2009年世界安寧日記者會,由本會前董事長蔡正河(右一)贈送2661家公私立小學生命教育教材,
由孫越先生(左一)及前教育部次長吳財順(右二)代表接受。

2009年世界安寧日,本會結合了「媽媽的臉」及本會出刊的兒童繪本「阿嬤再見」,當做生命教育教材,贈送全國2661家公私立小學,以落實生命教育。2010年適逢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立20週年,盛大舉辦「踩踏行千里,接力傳安寧」活動,在10月9日世界安寧日當天,從台北市關渡宮前廣場出發,串聯全國12家合約醫院共同響應陪騎、病房探訪活動,以單車環台方式,象徵安寧療護陪伴病人及家屬走完人生全程的重要意義,同時宣揚「預立醫療自主計劃」。

2009年淡水馬偕安寧療護示範中心,響應世界安寧日,
在本基金會補助下,邀請「東老師Hula天使舞團」演出。

  爾後,為傾聽及關注更多末期病人需要,本會每年呼應WPCA公告的年度主題,邀請全台各地合約醫院並補助經費,以擴大安寧日活動;安寧日活動也由此進入「遍地開花」時代,活動形式從播放生命教育影片、電影賞析;邀請視障團體、舞蹈團體、演奏團體表演;展現生命力的攝影展、畫展;病人及家屬才藝表演、遺族關懷音樂會、末期病人的慶生音樂會、乃至國小進行生命教育闖關體驗、碼頭放病人祈福天燈…..等;不只是世界安寧日,整個十月的天空也更「安寧」了。

  倏忽,「世界安寧日」歷史已屆滿十年,回望台灣安寧從健保給付到修法、轉入居家、社區發展,也愈來愈多元化了;但,儘管發展安寧基於同一信念,都在為末期病人福祉,但,無可否認地,每一階段的安寧發展各有其挑戰;本會在歷屆安寧日的主題指標下,仍將一秉既有的理念,支持安寧療護發展、推廣生命教育和預立醫療自主計畫,提升安寧專業水準與服務品質,守護台灣安寧療護的發展。

2010年本會成立20週年,舉辦「踩踏行千里,接力傳安寧」,
10月9日世界安寧日當天出發,以單車環台,象徵安寧療護陪伴病人及家屬走完人生全程。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