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台】堅守在「安寧號角」崗位上

作者: 
李淑娟

  「安寧照顧」會訊又和大家見面了~。去年我們嘗試改變這本「安寧人」共同期待的精神食糧風貌,以「人生驛站」形態面世,接獲不少迴響;但是,也有不少讀者反映:從不知它是「安寧照顧會訊」變身,還以為停刊了呢!我們審慎考量後,決定還是恢復「安寧照顧會訊」名義出刊,希望它回到安寧人熟悉的定位,繼續擔任台灣安寧界的「號角」。

  不過,老名稱,卻是新靈魂,「安寧照顧會訊」的內涵和以前大不同;我們期待它不止引起安寧領域專業工作人員的關注,只要關心安寧、生死學或生命教育,都是我們爭取的讀者,希望精心策畫的內容,成為您了解台灣、乃至國際安寧的好讀本。

  變裝出發的「安寧照顧會訊」,這期焦點鎖定即將到來的世界安寧日。今年適逢「世界安寧日」十周年,全球每一發展安寧療護的國家都會在10月第二個星期六這一天,不拘形式地為安寧發聲,台灣亦不例外;我們不但帶您回顧十年來重要的安寧日活動,也羅列歷來的安寧日主題;這些主題並非口號,它也標識了當前安寧發展最迫切的需求和運動方向。

  那麼,今年的世界安寧日我們該做些什麼?在立法已完成三次修法,安寧由癌症擴展為共同照顧、醫院走向社區的今天,台灣的安寧療護品質如何?值此關鍵時刻,我們決以帶領思考取代傳統音樂會、慢跑等活動,在安寧日前夕(10/04)這個周末,舉辦安寧論壇,邀請趙可式、陳建仁、楊育正、邱泰源、賴允亮、蔡兆勳等安寧「大腕」教授、邱威鑫醫師、立委楊玉欣和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王宗曦等對談,檢視台灣安寧療護從量變到質變的環境與品質變遷。

  安寧雖然是在生命旅途終點的選擇,但並非到了人之將盡,才需關懷這個議題;為了讓下一代也能從認識安寧出發,審視生命的意義和人我的關係,安寧基金會和康健雜誌合作,這學期舉辦校園巡迴演講;九月我們邀請了前衛生署長、慈濟大學葉金川教授和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長黃勝堅分別到中山女高和台中一中,與數千名師生分享「如果有一天說再見」看法和安排。

  達悟族是一海洋民族,有其特殊文化禁忌,死亡被視為是惡靈附身,因而達悟老人到生命末期多黯然獨居,也連帶影響他們善終的追求。護理師張淑蘭回到蘭嶼,吃苦負重,為鄉里長者提供安寧居家服務,她要憑一己之力改寫達悟族的安寧篇章。護理師劉曉菁和資深記者楊惠君,到蘭嶼採訪這個願力十足的達悟族女兒,這期「專題報導」裡有深刻的敘述。另外,新開專欄「安寧文創」,請社工師從最近網路瘋迷的韓國漫畫「妻子的記憶」,剖析哀傷輔導;「安寧選粹」為讀者讀報看安寧新聞,從寰宇到台灣,安寧界多少事,動態、靜態、喜、怒、哀、樂,都報給您知。

  「安寧照顧會訊」87期了,始終未嘗停止腳步;我們的努力和誠意,期待大家的肯定,您的鼓勵,也將繼續鞭策我們向前!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