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劃】愛你這麼多 分享鏡頭下的真實人生

作者: 
吳靜怡(《愛你這麼多》紀錄片導演)

接受居家安寧照顧期間,兩夫妻常常在飯後相偕出門走走。

  「你必須先了解這個事實:十個末期病患和家屬,也不見得會有一個同意你拍攝。」當時還是台大金山分院院長的黃勝堅、「堅叔」丟下這句話,對才剛接拍這支紀錄片、完成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提案報告的我,猶如當頭棒喝。

  不可否認,對正處於生命末期的病患來說,要同意拍攝這樣的片子,的確是不必要的打擾;我也曾捫心自問:如果是我或家人面對生命末期,我會同意讓人家拍攝嗎?

  「不,我不要!我不要被人拍下我憔悴的面容,我只想安安靜靜地離開。」我想,這是包括我自己在內多數人的聲音,但是,現在我卻成了手握鏡頭和指揮鏡頭的人;在這樣的矛盾心情裡,開始自我糾結起來,甚至非常討厭自己:為什麼要接拍這支紀錄片?

  不過,再矛盾,不曾為此打過退堂鼓。拍攝這部短片目的,原就在讓更多人知道:當自己或家人面對生命末期時,除了在加護病房接受侵入性急救、治療,以延續痛苦的生命之外,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居家安寧照顧便是其一。如果能因此改變人們觀念、行動,讓更多病家選擇居家安寧,而得到生命最後一程的平安,也讓更多醫護人員願意投入居家安寧照顧的行列,那麼,不管這支片子拍攝難度多高,自然有其代價。

  說服自己:再怎麼辛苦,也要努力以赴,面對個案拒絕,更應抱持同理心,諒解對方所做的決定;只是,紀錄片一定要有真實個案,哪來的末期病患願意配合,讓團隊全程拍攝呢?或許,找人來演一演,容易多了!

  上帝的安排真是奇妙!拍攝初期,隨著台大金山分院醫療團隊前往幾位個案家中提供居家安寧服務時,很順利地,得到了羅倪市和李玉蘭女士同意拍攝。兩位純樸、敦厚的阿嬤,對醫療人員居然願意到家中探視他們、為他們換藥、關切病情進展,並解答照顧的提問,他們心中充滿感謝。也因著這分對醫療團隊的信任,且認同拍攝影片或可鼓勵更多醫護人員投入居家安寧服務行列,他們都覺得配合拍攝工作很有意義。兩位阿嬤同意後,讓我如同吃了定心丸,漸漸融入拍攝過程中和個案的真實人生故事,也從中慢慢體會死亡和醫療自主等觀念。

  「中國人一向忌諱談論死亡議題,以至於面對死亡來臨那一刻,常常不知所措。其實,對末期病人來說,死亡既然不可免,過多的侵入性治療只是在延長死亡的過程,並帶給末期病人極大的痛苦。」當我進入加護病房拍攝全身插滿管子的病患時,我終於明白:堅叔談論這些安寧理念的背景。

  透過賴允亮醫師推薦,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帶我進入淡水馬偕安寧病房。這一次,我們認識了片中女主角江幸慧女士,她親切的笑容,緩和了我緊張不安的心情;江女士是前台北市家暴暨性侵防治中心主任,或許是大半生投入社會關懷工作,對人生已有一定領悟,因此,當賴允亮醫師推薦她當拍攝的模範個案時,她沒有一絲猶豫,充滿使命感地說:「如果自己生命的殘餘時光還可以為他人做點什麼,那是上帝的美好旨意。」一直以來,我沈溺在拍攝將擾病患「安寧」的憂慮,因著她這番話,立刻轉成一股使命感;既然她們都願意盡最後心力來促成影片拍攝,惟有好好完成,才不會辜負她們這片心意。

  值得一提的是,拍攝過程中,讓我最深刻感動的是,劇中主角江幸慧女士與先生姚長春的深情。每次居家安寧團隊出訪,他總是熱誠敞開家門,毫無保留地讓我拍攝,紀錄他們生活;江女士在選擇居家安寧後,便坦然面對生命的現實,從容地一一交代清楚財務及各方事務,甚至連自己的後事如何辦理,她也一併安排妥當。守候一旁的姚先生,眼看心愛的妻子一天天消瘦,除了陪伴之外,那份無奈和不捨,也在片中充分流露。我想,紀錄片最珍貴的,大概就是這份真實的情感吧?他們不是演員,透過鏡頭,觀眾都可深刻感受到他們的真實與勇敢。

  也是因這次拍攝任務,才了解安寧療護的意義。對於習慣醫院裡醫護人員忙碌不堪的情景的我來說,安寧團隊能踏出醫院大門、深入社區,走進病人家中陪伴並照顧病患,這也大出我意料之外。他們的體貼出動,除了可以讓末期病患和家屬免於奔波之苦,也成了病患和家屬最大的支持力量,對於第一線醫護人員這樣的付出,我打從心裡深深敬佩,並有滿滿的感動。真心盼望:居家安寧如此人性化而貼心的服務,能早日推廣,讓更多病患和家庭受益。如果《愛你這麼多》這支紀錄片,能對這樣的目標有貢獻,這實在是這項拍攝任務最大的榮耀。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