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安寧新聞選粹】

殯葬新服務 美國創新產業模式

遺體化身盆栽,更環保、經濟,也可陪伴親人身旁。(圖取自 / https://www.kickstarter.com/

據估計, 美國殯葬業一年產值達180億美元,隨著人口老化,殯葬業日趨活絡,推出類此新創服務,讓人對殯葬業耳目一新:

  1. 美國公司Willing提供線上服務,用戶可直接線上建立遺囑或填寫醫療委託書,如用戶改變心意,可即上網修改;只須點擊、列印、簽名(Click, Print, Sign)的簡單步驟,就可以完成遺囑。
  2. 新創公司Cake協助用戶安排身後事,舉凡是否放棄急救、葬禮儀式、甚至Facebook帳號如何處理、寵物由誰接手等,都可透過Cake雲端,決定與誰分享這些決定。
  3. MeetGrace為家屬提供喪禮清單,讓家屬按部就班處理去世親人的事務,與自己喪親的哀傷,這家公司甚至可協助親人在喪禮後,處理已故者生前債務或網路帳號等。
  4. 一般人認為殯葬業收費不夠透明,Parting創辦人Tyler Yamasaki因而推出殯葬線上比價服務;只要輸入郵遞區號查詢與比對,便可找尋合意的殯葬業者。
  5. Bios Urn 決改變人們對死亡看法,將「生命的結束」轉變成「生命的回歸」, 認為「死亡是用來形容未知的稱呼」,他們將死者化身盆栽,提供安置親人遺體更經濟、環保方式的服務,也可讓逝者長期陪伴家人身邊。

 


維也納工作坊 亞太九國出席

在維也納召開的亞太疼痛控制工作坊一景。(圖取自 / https://www.iaea.org/

來自孟加拉、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巴布紐幾內亞、斯里蘭卡及越南等九個亞太國家癌症專家,2016 年12日中旬出席在維也納舉行、由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簡稱IAEA),與國際麻醉品管理局、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國際安寧療護協會、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組織及其他區域組織共同籌辦的工作坊,期發展疼痛控制有效方法,以改善癌症病患的生活品質。

來自各國的與會者均認為,推廣安寧療護服務時,最常遇到的困難包括嚴重缺乏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大眾對安寧療護認知錯誤、以及安寧療護未納入衛生醫療政策發展等。

本次工作坊確認了針對各國不同需求所列出的優先發展重點,以及兩年期工作計畫,希望提高癌症病患獲得安寧服務的可近性;這些重點包括增加決策者對安寧療護的認識、加強醫療專業人員對安寧療護的技能,將安寧療護服務融入現有國家衛生及健康管理系統。

 


中國首度公布安寧療護管理規範

隨著中國人口加速高齡化,追求善終已漸形成共識。(圖取自 / http://medical.ofweek.com/

2016年中國死亡人口975萬人,其中221萬人死於癌症,並且常在家屬要求下進行搶救,造成病人臨終前不必要的痛苦。中國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今年2月公布了「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准(試行)」和「安寧療護中心管理規範(試行)」,針對安寧療護中心的床數、設置、職員、建築等設下管理規則。

大陸部分省市已開始推廣安寧療護,例如河南鄭州第九人民醫院五年前創立姑息(緩和)治療暨安寧療護中心、上海自2012年推行安寧療護試點,目前試點已達76個,有300多間醫院開設安寧病房、安寧療護機構共890床。北京松堂臨終關懷醫院為全國首創臨終關懷醫療機構,成立近30年,已為數萬名末期患者送終,另北京德勝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老年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也都開始發展安寧服務。

中國正加速高齡化,目前享有安寧服務的臨終患者尚不及1%,近年來社會已逐步形成:優先減輕患者痛苦、著重生命品質及人文關懷,並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成本等共識。

 


美國為病童送終的專業「養父」

黎巴嫩裔的Bzeek視臨終病童如己出,給他們最後的溫暖。(圖取自 / http://www.latimes.com/

美國為病童送終的專業「養父」美國由聯邦政府兒童家庭服務處追蹤的35,000名兒童中,約600名有醫療看護需求;洛杉磯一位黎巴嫩裔回教徒 Mohamed Bzeek志願提供這些病童居家安寧,當病童們離世前的的「養父」,並將病童視如己出。

Bzeek 與妻子自1989年起領養病童, 他的長子在1997年出生時即患有脆骨症及侏儒症,2014年妻子因病過世,獨身的Bzeek決定全天候投入安寧居家照護,至今他已為十位病童送終,有些孩子是在他愛的懷抱中安詳離世。

Bzeek正專心照顧腦部缺陷的六歲女孩,她四肢癱瘓、對外界刺激毫無反應;但Bzeek還是每天抱抱她、和她說話, 因為他相信:「她也是個人、有靈魂、能感覺」。

 


加拿大 照顧流浪漢的臨終權益

加拿大推動「行動安寧」,提供流浪漢臨終陪伴。(圖取自 / http://www.cbc.ca/news/

加拿大安大略健康長照局支持的城市內部健康協會(Inner City Health Association), 最近推動「流浪漢安寧教育及照護計畫」(PEACH)。

杜沙尼(Naheed Dosani)是安寧療護的專科醫師,他的工作場所不在病房或居家,而是每天開車穿梭於多倫多街頭,照顧將近5,000名居無定所、與社會失去連結的流浪漢;這輛車就是PEACH的行動安寧看診室。

加拿大聖米歇爾醫院研究顯示,加拿大人平均壽命為77~82歲,但流浪漢平均壽命僅及常人一半,約34~47歲;由於大部分流浪漢沒有社會支援,多在乏人陪伴下孤單去世,杜沙尼的任務就是幫助流浪漢與社會資源連結,確保他們的臨終安寧權,在最後的生命時光中,提供流浪漢陪伴、看護及一張安寧病床。

 


年輕志工 印度安寧服務幕後推手

印度喀勒拉邦的安寧服務,多賴志工的奉獻。(圖取自 / https://www.youthkiawaaz.com/

儘管安寧療護已引進印度20多年,但2015年善終報告顯示,每年約600萬人需要安寧療護的印度,在全球80國中僅排名第67名。喀勒拉邦(Kerala)是印度29個邦中唯一將安寧療護納入健康照護系統者;邦政府於2008年依照庫瑪(Kumar)醫師於1993年建立的安寧療護網絡再行擴展、推廣,目前已有200家以上醫療院所提供安寧服務。而能成就安寧服務自成網絡的幕後推手,是一萬多名30歲以下的年輕志工默默付出。

以該邦一安寧團隊為例,共照顧173名末期病患。創立時即以麻醉師身分投入安寧的庫瑪醫師表示,醫護僅能處理病患的生理痛苦,而社會、心、靈面向仍需由志工協助。

該區域的志工政策成功關鍵在於,完成受訓的志工並無參與特定組織的責任與義務,來與去皆順其自由意志。當志工感受到所作所為是單純發自內心時,他們更會全心全意地投入;因此,這些安寧志工和任一機構或社團沒有從屬關係,而是單純屬於社區。

推動志工投入服務的動機, 是希望未來自己臨終時也能獲得同樣對待。庫瑪醫師表示,這麼多人願意投入安寧病人陪伴,多基於同理心,「你所展現的憐憫,就是你期待未來身處同境地時,別人給你的待遇。」庫瑪醫師強調,安寧療護是人人平等的權利,而非特權

 


澳洲研究証實 社區安寧有效減少急診

今年2 月刊載於澳洲《急診醫學年鑑》(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統計2009至2010年居住在西澳,死於癌症、心臟病、腎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近12,000個病例發現,患者去世前一年內平均急診兩次,但若接受社區安寧療護,急診次數則明顯減少。

研究主持人Lorna Rosenwax博士表示,大部分末期患者去世前一年,會頻繁地進出急診,有人甚至一年內急診高達74次;而研究中的末期病患,約有三分之一接受社區安寧照護,他們明顯減少緊急就醫的次數。研究同時發現,年長、有伴侶、居住在資源豐富區域的末期患者較少急診;而居住偏遠地區、社會資源稀少的年輕人則多會直送急診。

Rosenwax博士表示,高品質的安寧療護足夠處理末期病患急性症狀,不需住院治療,該報告也顯示,社區安寧照護可降低醫療城鄉差距,也為如何提高末期照護品質提供重要的方向。

 


美國安寧院 為末期病患圓夢

當安寧院送來五隻小貓咪時,海茲曼滿足地笑了。(圖取自 / http://news.ltn.com.tw/

美國肯薩斯州的社區安寧院 Groves Community Hospice,針對入住該院的臨終病患進行「快樂是…(Happiness is)」計畫,希望找到讓病患感到快樂的事物,協助他們完成心願。

當海茲曼(Carol Heizman)被問到「快樂是什麼?」,她毫不猶豫地回答:「快樂就是抱著一窩小貓咪!」很快地,當地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帶著五隻小貓咪來拜訪海茲曼,海茲曼滿足地微笑了!

另一位末期病患則認為,快樂就是參加一場古典鋼琴演奏會,雖然病患在這個心願完成前便辭世,「文藝復興節」主辦單位仍贈送病患家屬入場券,而這場音樂會也成為這家人共同懷念逝去親人的活動。

 


水仙花海 英國為善終服務籌款

一片水仙花海,猶如黑暗中的光,為臨終病患照亮最後一哩路。(圖取自 / http://news.ltn.com.tw/

每年3月,英國最大安寧組織 Marie Curie Hospice Service都會發起名為「大水仙訴求」(The Great Daffodil Appeal)大型慈善募捐活動,今年亦不例外;該組織在倫敦聖保羅教堂外設置大型水仙花照明擺設,以籌募善款。

這片花海由2,100支人造水仙花組成,每一支花代表慈善組織內每位在全英各地照顧臨終病人的護士。參觀者在欣賞擺設同時,還可聽到病人家屬的感謝信錄音留言。主辦者形容水仙花擺設有如黑暗中的光,為臨終病人伴行人生幽谷,並照亮他們人生的最後一程;希望民眾踴躍參觀,並在胸前別上一朵水仙造型的別針,以支持並呼應該組織的安寧訴求。

 


一路玩到掛 美國諾瑪奶奶的壯遊

諾瑪奶奶的壯遊實錄,在臉書上每周吸引上百萬粉絲閱覽。(圖取自網路)

美國高齡「網紅」諾瑪奶奶,去年9月30日以91歲高齡辭世。她選擇在離家三千公里之外的聖胡安小島接受安寧療護,就在休旅車小床上,結束她的人生壯遊;距離她罹癌、賣掉房子、踏上旅程,剛好滿一周年。

這位「一路玩到掛」的諾瑪奶奶, 一年前丈夫剛過世兩天,醫師就宣布她已屆癌末,她面對的是開刀、化療、放療等艱難選擇,卻不確定是否捱得過;她當下決定和兒子、媳婦及狗兒林哥一家四口,由密西根老家出發,為自己訂製人生結局。一年來這家四口以車為家,行過20,900公里,在32州夜宿過75個不同地方,所有旅程記錄在家人為她開的「Driving Miss Norma」臉書網頁,吸引四十餘萬名粉絲,每天與諾瑪一家同行,每周有逾百萬點閱數,看著九旬老人歷經許多人生第一次:登上熱氣球、騎馬、賞鯨、美甲、嚐生蠔及油炸綠番茄!

2016 年8 月24日諾瑪奶奶在華盛頓州吹蛋糕,歡慶公路之旅一周年;此時她健康已惡化,兒子在臉書貼文,「生命是緊握與放手之間的平衡」,數天後她戴著呼吸器,彈烏克麗麗自娛,在聖胡安小島告別她精采的人生。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