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亞洲及太平洋區安寧療護會議,已於106 年7月在居於新加坡市中心的會展中心Suntec Singapor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舉行;場地寬敞、設備新穎,從報到、會議廳指示、午餐盒領取、晚宴設計到醫院參訪,均安排得有條不紊,很有新加坡風範,值得學習。
Yishun community hospital 的安寧療護一般病房,採開放空間設計。
個人此次除了代表部立南投醫院發表兩張學術海報,宣傳本院發展社區安寧成果外,也十分珍惜此次國際交流經驗,三日穿梭會場內外,與他國安寧醫療人經驗員交流與分享,並參訪Khoo Teck Paut hospital,收獲良多。
會議主題愈見豐富、細致
此次亞太安寧會議內容可謂包羅萬象,也可見安寧的分工和領域日見豐碩、繁複,研討主題包括安寧療護教育和E化教育、老人安寧和兒童安寧、建構安寧友善城市、安寧療護的實證醫學、安寧療護經濟學、安寧社區之營造、新疼痛藥物運用、安寧療護的溝通和預立醫療決定;世界衛生組織在世界各地的努力、建立世界安寧網絡等;每日二至三場大會主題研討會,下再分小場討論,內容從失智安寧、末期譫妄、末期呼吸喘處置、疼痛非藥物處置、營養水分等議題,到安寧願景和領導、安寧倫理、悲傷撫慰、社區安寧、非癌安寧和促進安寧品質等,無不涵括其中。
印象深刻的有幾堂課,即便在返台後仍反覆思考,如老人安寧研討時Professor Betty Ferrell 提到,末期病人上醫院,是因為醫院代表診治的希望,即使是癌末病人到醫院,往往不是尋求抗癌治療方法,看到醫師,他們期待的不只是醫師協助症狀處置,更希望醫師能協助他們面對病人臨終前的社會、心、靈問題;所以,安寧療護對現代醫學的價值之一是,讓面臨生命威脅疾病的病人找到希望。她提醒與會安寧人員要仔細思考:面對末期病人時,在工作上自己能提供他們什麼協助和希望?她建議,醫療人員首先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熟悉並了解照護的病人需求,且照護過程中,儘可能給予他們希望。
從安寧經濟學 尋找服務新模式
另一印象深刻的課堂是安寧經濟學(Economic issues in palliative care)。主講的Dr. Martin Knapp 是專精於融合醫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英國專家,常為政府擘畫衛生政策;他強調,投入再多的資源,對滿足需求來說仍永遠不夠,因而重點在找出合理、有效、可行的安寧療護服務模式。
首先,Knapp 強調,在提出新的安寧服務模式時,必須以實證醫學數據為基礎,掌握病人需求和所需資源,並與現有資源與服務深入比較,才能評估新模式是否信實可行,並與各領域專家反覆討論後,產生新的安寧服務模式,做為政府施政內容參考。
病人也可返社區 接受居家安寧
此次參與APHC 另一重要學習來自參訪Khoo Teck Paut hospital, 院區分三個主要部門, 一是Khoo Teck Paut hospital,於2010 年成立以急性醫療為主的醫院;其次,2015 年12 月新成立Yishun community hospital,屬於亞急性醫療的社區醫院; 再來是社區安寧居家團隊服務部門,三個部門則同屬Alexandra Health System。其中,Yishun community hospital 亞急性醫療概念與台灣健保推出急性後照護病房相似,也是新加坡首一亞急性照護醫院,其下包括參訪的安寧療護病房和失智照護病房。經了解,入住亞急性安寧病床,需經醫師評估存活期不到一年,相較於新加坡其他獨立型安寧病房需經醫師評估存活期低於三個月明顯有別;該病房以提供照護和基本醫療為主,萬一需要輸血、抽胸水或抽腹水等較複雜的醫療時,病人則需移往隔壁的急性醫院處置。
住院的安寧病人也可選擇返回社區接受居家安寧服務,或白天到安寧院所接受日間照護,晚上仍回家由家屬照護。此安寧病房和失智病房採共同運作,醫療費用則依病房等級,由病人部分付費,共計32 床。一般病床採開放空間,白班有三位註冊護理師(RN)、一位登記護理師(EN) 和一位護佐(Assistant) 負責照護,並配置個管師、醫療社工師、營養師、復健師、藥師等專業人員共同參與照護。
尊重他領域專業的態度 值得學習
安寧療護常被視為一個國家醫療人文和文明進步的櫥窗,台灣在2015 的死亡品質評比中排名雖高於新加坡,但參訪時偶遇在新加坡工作的放射師、安寧社工師和安寧醫師,明顯感受到他們對工作投入的企圖心與熱誠,尤其新加坡對投入安寧領域工作的非醫護專業人員的人力投入與尊重,更是台灣需要向新加坡看齊之處。
新加坡 APHC2017
作者於大會發表論文海報,宣傳南投醫院在社區安寧的床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