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啟後】新任董事長承接重責|善終 到達「止於至善」的 終點仍須努力

作者: 
撰文、圖片.施壽全(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第十二屆新任董事長)〔vol.106〕
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現任董事長 施壽全
董事長任期:第十二屆(2024年08月19日起)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內科胃腸科系 榮譽主治醫師  馬偕醫學院 兼任教授  台灣長照醫學會 理事
主要經歷:馬偕紀念醫院 院長  老人急重症醫學會 理事長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無論活到幾歲,終將有告別世間的一天。臨終之前,任何人都會經歷一段或長或短的辛苦時間,如何讓這段已不可逆的時間中的辛苦,能夠減緩或甚至免除,就是所謂「善終」。這是一個嚴肅而且需要所有人都重視的課題,也是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長久以來,努力承擔與推動的主要任務。

整體來說,絕大多數人在生命末期的大部分時間都會在醫療機構中度過,接受各種與疾病相關的處置,但這些處置有些是對病人沒有效益的,因此,所謂善終的觀念,就是在適當時候,先行表達當時候到了時,不再接受沒有效益之處置的意願,若時候真的到了,就只進行種種針對生理或心理上苦痛的緩和性(PalliativeCare)醫療。

薪火相傳
持續為善終而努力

善終處置是一件複雜的事務,牽涉到病人的感受、親人與家庭的情繫、醫療團隊的責任與倫理考驗等等,而最重要的是,善終的處理,都需要在合法的前提下進行,安寧照顧基金會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關鍵催生者,這幾年《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通過後,安寧照顧基金會也努力配合推動該法「預立醫療決定」的核心觀念。

34 年來, 基金會在善終領域上努力的耕耘,無論是教育訓練、弱勢補助、學術研究與國際接軌等等工作,都有堪稱卓越的貢獻,甚獲社會大眾的肯定,所以最近榮獲第七屆堉璘公益成就獎與第三十四屆厚生基金會團體醫療奉獻獎, 實為國內公益團體的楷模。

自1 9 9 0 年馬偕醫院淡水分院成立第一家安寧病房開始,到2023年的統計顯示,國內醫療院所配置安寧病房的有86家,具安寧共照或安寧居家服務的, 則分別有1 6 8 與4 9 5 家, 也有270家醫療院所能執行預立醫療的諮詢服務,但末期病人的問題包括疼痛、呼吸困難、腫瘤質塊或異常體液的壓迫、水分與營養的失衡,還有家屬的心理焦慮與哀傷等等,因為每個人的家庭結構不一樣,安寧療護機構的規模也差異很大,實在無法期待個個都能達到所謂五全(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乃至於六全(再包括全心或全信)的照護標準。如果照護未達標準,病人就無法在該段期間內,處在相對舒適又不違反自然變化的狀態下離開人世,所以善終的挑戰一直是,我們能否確實掌握妥適的辦法,把生命末期的痛苦完全消弭?

任重道遠
迎接善終處理的挑戰

我個人曾擔任過兩屆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對於董事會的運作並不陌生,但也不夠深入,此次蒙上主呼召與各位董事支持,接下楊董事長已立下多項佳績、成為榜樣的重擔,至少需要守成,或甚會被期盼展現更多建樹,內心實感十分惶恐,所以殷切盼望董事會所有同工們能夠鼎力支持,政府與社會各界,也能一本愛護與認同安寧照顧基金會的初衷,持續給予我們鼓勵、鞭策與指導。

台灣每年都有十多萬人因各種原因而過世,這之中當然必有一定比率的病人,需要安寧療護與預立醫囑的服務與協助。善終處理是一件社會需求,將會需要越來越多的事工,而任何事工辦理的最佳狀況就是止於至善,但善終工作,要達到止於至善的終點,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