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安《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作者: 
靜修女中 陳怡安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讀後心得
 

對於死亡我想沒有人是不害怕的,本書的主角—莫瑞教授也不例外。他也曾經害怕恐懼過,也曾自怨自艾,但在他真正明白死亡的真諦後,他不再流淚,他選擇迎向陽光,轉而以積極的態度來生活,因為他知道:他的來日不多了,他要把握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把心裡想說的話告訴他愛的每個人聽,即使在面對自己逐漸凋零的身體,他仍一步步的堅持下去,而且是以超乎我們想像的毅力和勇氣;在提及死亡這個嚴肅的議題時,也不改幽默的本性,他的開朗感染著週遭的每一個人。或許從個角度來看,死亡倒也不是件悲觀的事了。

然而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憾是—「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習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我的爸爸是一位巴金森氏症的患者,在他生病的十幾年裡,我們看著他的病情每況愈下,日復一日,無盡的痛苦與折磨,一點一滴侵蝕著他的身心。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他也漸漸地喪失了生活上的能力,需要家人的看護照顧,更遑論工作。看了墨瑞的故事,我深深的感動,想到爸爸的痛苦與無助一定不亞於莫瑞,不禁淚如雨下。

我明白人活著總是要面對生老病死,說不定有一天爸爸連我是誰他都忘了,到那時候,他也許無法知道他的女兒是多麼愛他,所以現在我知道「愛要即時表現出來,」我想趁著爸爸意識還清楚前,我要讓他知道我是真的真的很愛他,在我心裡,不管他是否是個健康的父親,他永遠都是——我最敬愛的爸爸。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