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生命故事「我不是活在過去,是過去活在我心中」 ~淺談生命回顧為何為安寧臨床所運用,及其意義與效果~

作者: 
賴維淑(美和科技大學護理系老師)

 

2011/04/13

       臨床照護中,有關高品質的醫療照顧最常被提及的是:整體性、持續性與個別性,這並非是口號,而是一種以「人」為本之照護實踐。反觀臨床照護中,值得醫療照護者深思的是:我們所提供的真的是「持續性」照護嗎?當我們照顧一個人的「病」時,是否有看到生病的這個「人」?當我們看到病人時,是否看到這個人背後的「歷史」。對病人而言,「生病=在病中也要生活」,只要病人活著他就要過24小時,陪伴者應試著去瞭解:病人是如何走到現在?病人的24小時是怎麼過的?病人未來有可能面對什麼問題?與生命脈絡失連的照護,易致使照護失根並失去著力點。安寧實務中,病人在得知壞消息後的反應,是其過去面對人生逆境的縮影,一本安寧實務經典書籍由DeSpelder & Strickland所著,目前已出版至第八版的「最後一舞:面對死亡與臨終(The last dance: Encountering death and dying )」,當中提及「傾聽病人的生命故事遠比病歷上所記載的更為重要」,而生命回顧即是最常被運用的方式。

       生命回顧乃Butler於1963年提出,最初是基於老人喜愛回憶的特性,協助年長者從懊悔、不滿意的生活經驗中,從另一較正向的角度去詮釋舊經驗,重新再出發。將生命回顧運用於安寧實務中,有台灣安寧療護之母美稱的趙可式教授曾提及,生命回顧有助於病人重整秩序(make order)、發現或重新詮釋「意義」、釋放衝突或不滿(reconcile conflict & disappointment)、放下(letting go),同時將自我的小生命統整於宇宙的大秩序中。可運用一些媒材,諸如:照片剪影、家族史、尋根之旅、寫日記、自傳、舊地重遊等方式幫助生命回顧之進行。生命回顧是一種重溫的過程,關注於故事敘說中如何看待現在、過去及未來的自己,具療癒性的生命回顧,有別於沒有經過引導的生命追憶,宜避免侃侃漫談之後,沒有留下任何的東西。有幾種提問技巧,有助於引導病人生命的統整:

       初始,讓病人引領我們走進他/她的「生命故事」:

(1)談談你的人生?

(2)什麼是你覺得最珍貴的時光?

(3)你最得意的事是什麼?

(4)如果有人要幫你拍一部紀錄片,你覺得有哪些重要的事一定要包含進去?

        接著,進到病人生命的核心,省思關於「愛、寬恕與原諒」的生命課題:

(1)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有哪些事情你會有所不同?

(2)有沒有哪些事情或時光是你感到後悔的?

(3)有沒有誰,是你在此刻願意原諒他/她,或是想要請求他/她原諒的?

(4)哪些人的愛,是你放在心裡未說出口的?

(5)你平安嗎?

        最末,關於「典藏與傳承」,完成未竟之事並為一生劃下圓滿句點:

(1)你覺得此生最有價值的一課是什麼?

(2)你想要跟你的後代分享些什麼?

(3)如果有一件事可以當做你人生的典藏傳頌下去,那會是什麼?

(4)還有哪些事情是你想去完成的?

(5)這麼獨一無二的一生,有沒有特別想要感謝的人?道別的人?

       過程中,傾聽者也非常重要,可善用同理心技巧,整理回饋經歷這些事給當事人本身帶來的改變?從瞭解他/她是如何走過來的?如何解釋、重新看待此事?帶來的改變/想法是什麼?引導當事人再闡釋賦予意義,找到支持的內在力量。

       Rene Dubos曾提及「我不是活在過去,是過去活在我心中」。撥開心靈的帷幕回顧生命能使被囚禁的能量自由,將失落整合於生命之中,生命中的喜怒哀樂五味雜陳滋養了人生,汗淚參雜,喜怒交織、不但造就了生命,也豐富了生命。或許病人的故事中隱藏著許多無解的難題,失敗與成功,快樂或痛苦,這是一般表象價值的度量,但若能在當中找到意義,這些事件就能賦予生命能量,成為生命的動能。傾聽者尊重與接納的態度非常重要,而非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霸權橫亙在病人的故事中,蛻去盤據在傾聽者身上的助人糖衣,感佩每個人都有其內在的復原彈性,「臨在」比「做」更為重要(Being more than Doing),尊重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無法複製,不能被比較。 

       被邀請聽故事,是一種信任與恩寵,唯有瞭解故事在生命中的份量,方能瞭解這個人,有時,我們會在別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故事~在故事述說中,述說者與傾聽者貼近彼此相濡以沫,生命裡感受到的新洗滌,療癒就在「臨在 (being with)」中發酵醞釀能量。傾聽者在與病人生命交會的一隅裡,尋回自己遺失許久的柔軟,單純到工作時也用”人”的樣態自然出現,在忙碌的臨床情境裡或停滯凍結的生命處遇中,依然保有柔軟之心,學會在無用與無助下依然能堅定地存在,專注聆聽,等待可以滲入力量的縫隙,感受能量的流動,在光影交疊中看見生命的層次。

* 本網站之課程內容、講義、文章之版權所有, 請尊重作者智慧財產權;若需使用須經作者及本會授權同意,並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