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寧好 故事集】旅程中的兩個畫面

作者: 
王小棣

前次去沖繩附近的小島,這個行程算是一次是滿昂貴的電影籌備勘景,成敗未卜,心裡難免忐忑。

第一個畫面是在搭渡船的時候看到好幾組結伴出遊的高齡阿嬤,航程中有時渡船忽然大幅顛簸,浪花打入船艙,阿嬤們像小孩子一種歡笑驚呼,笑容燦爛,眼光晶亮,笑顏中還有一樣引人注目之後的靦腆。抵岸下船,大家紛紛起立排隊,才發現她們的身高也真的像是現在四、五年級的小學生,笑咪咪,暖呼呼,矮咚咚的,各個優雅、矜持、謙讓,我真的好想上前摟住她們說一句什麼她們聽不懂的話,讓她們把我當個頑皮的傢伙拍打歡笑樂伙一陣。後來雖然抑制了這個可能失禮的動作,但這一小段同船共渡依然讓我留下了很溫暖的一個體悟。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有時感覺很漫長,有時卻像是眨眼即過,煙消雲散,水過無痕,睡前或晨起靜思,往往是許多未盡事宜,苦楚自省,甚或有些迷惘空虛,不知自己在這世間如滴水入汪洋的生命究竟有什意義。那天看到這些日本阿嬤們矮矮的身型,自然會想起現在日本青年們時髦高䠷的模樣,忽然明白了這十公分左右的身高差別,就是一個世代的人用生命灌注的回饋與奉獻,阿嬤們不特定是誰的祖母,其中也可能有人終身未婚,但她們一起用自己每日的勤奮,如持家,或執教,或做個基層公務員,或開個小麵店,或清掃街衢廟宇。積一生的歲月,共同育養維護了下一代的成長。下一代從承傳的基因中立地拔高了十公分,阿嬤們反而像電影中傳奇的哈比人一樣,快樂出遊。

「啊,只要認真努力,這過程比最後這部電影的成敗重要,」我於是這樣告訴自己。看著她們走遠,我除了對自己國家的長輩們心生感謝,甚至想到年過半百的自己也有了一種寬心的慰藉,就是簡單勤奮的生活吧!生命已然通過我們的人生涓滴流播。

再來就是勘景結束要再搭渡船回航的時候,船才離港,沒有想到民宿主人居然在岸邊揮手之後紛紛縱身一躍跳下碼頭,人掉在落差甚劇的波濤中再度引身向上伸手揮別,讓不知情的客人驚訝屏息,不自覺地張嘴注目奮力搖手。當地的朋友說這是他們特定的習俗,表達真切的地主之誼,這樣的告別當然會增添這段旅程在回憶中的分量與滋味。

人生究竟要怎麼告別呢?我常常在想。

告別的內容是什麼呢?一定有悲傷難捨的情緒吧,一定有誠摯的祝福與感謝,一定有許多許多的交代。但是會有關於體會「生命圓滿」的分享嗎?會有令人回味或驚喜的安排嗎?會有這種餘裕嗎?

生活的繁瑣與重複往往遮掩了背後那在大化之中安靜而透明的生命,我們往往只知道生活苦,不知道生命力也許正昂揚;只知道日夜時序悲歡離合,不知道生命的虛與實,是不是因為知道得這麼少,讓我們害怕這最後的告別,只好把它丟在思緒之外, 閉著眼睛走到動身離開的那一天。人生究竟要怎麼告別呢?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們大家都想一想,也許會有一些好主意吧!

 

作者介紹

王小棣
「越來越常微笑的黃黎明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生命的一部分,讓我們帶著她的微笑,勇往直前好好生活。」

這是台灣知名電影、電視劇的導演也是編劇王小棣,在二○一四年六月好友兼事業夥伴追思會上播出影片吐露的心思, 在哀傷中帶著生者往前的期許。六天後當國家藝術基金會宣布她得到國家文藝獎時,她眼眶泛紅不發一語,遺憾兩人一起創作打拼事業,卻已無法一起分享。

外表樸素剛強的王小棣,內心極溫柔,擅長把她關心小人物、觀察社會底層現象的感觸,化作戲劇喚起觀眾在跟著哭笑之後,思索美好社會可以如何被實現。創作類型橫跨電影、電視、動畫、紀錄片、劇場。

她的創作精神也長期影響台灣年輕創作者,所以被許多知名導演與演員尊為恩師,即使一年只有幾個月的戲,她都不計成本,經年聘請這些年輕人,讓他們有穩定的空間成長。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