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餐廳裡泛黃的白牆上,播放著我為最愛的老爸所做的八十歲生日禮物:用家族老照片做成的影音紀錄片「甜蜜的二十五億秒」,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那是二○一○年的春天,從那天以後,我的心就默默開始準備,有一天將要和父親說再見!
我們家一直不排斥談論死亡等看似禁忌的問題,因為有信仰,知道自己死後靈魂將去哪裡,便能更正面看待生命的的另種形式。關於疾病治療、放棄急救、器官捐贈和骨灰的住所,父母親都盡可能為自己安排好,一方面不想麻煩我和姊姊,一方面希望能照他們的意思辦理。這樣開放的態度相當難得,在很多家庭是做不到的!
完成心願不留遺憾
父親在二○一九年初診斷出大腸癌,因為年事已高,癌細胞是沒有養分的,我們決定不積極治療,也不吃任何抗癌藥物,只做了一個相對簡單的腸繞道手術就出院,開始與腫瘤共處。
父親理解自己的病情後,我們建議他轉到離家裡比較近的桃園榮民醫院,並參加了安寧居家療護計畫,更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自己簽了「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
現在回想起來,才知道讓病人清楚自己病情,是通往善終最重要的第一步!
之後,父親幾乎大部分時間只需要待在家裡靜養。每週,安寧病房的醫生和護理師會定期來探望,並提供一些基本藥品。加上媽媽和住在附近的姊姊細心照顧,居家的日子過得很平靜,也比較有品質。
這段時間父親完成了所有心願:過了金鼠年春節、吃了九十一歲生日壽桃、慶祝和母親的五十週年金婚,也完成再去吃喝玩樂和看到外孫大學畢業的願望。
一直到最後幾個月,問他還有什麼願望時,他都說:「我沒有什麼願望了啊,我的願望都達成了!」他說:「妳和姊姊讓我很放心,從妳們照顧我的樣子,就知道以後妳們也會照顧媽媽,然後孫子們都乖巧孝順,女婿們也都很照顧家庭。我這輩子沒有遺憾了!」
在離開前的最後兩、三週,父親變得極少量進食。腫瘤開始會讓他疼痛,安寧病房的主任立刻帶來嗎啡貼片,因為這樣,父親昏睡的時間愈來愈長,但也幸好能讓他減輕疼痛。
由於幾乎不飲不食,剛開始母親還是非常擔心,但我和姊姊都一直小心地安慰媽媽,不要勉強爸爸。我們能理解,飢餓、脫水、缺氧、二氧化碳囤積都是正常的現象,只要不採取任何延命醫療措施,臨終的病人就能陷入如夢似幻的安詳狀態裡。護理師也留給我們一本手冊,裡面有各種臨終時的狀況,讓我們更多了解,減少害怕不安。
在愛裡得享心靈安寧
那一天,父親在滿室冬陽的家中,安詳離世。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趕進家門那一幕,看到母親側躺在父親旁邊,頭靠在一起,一手攬著他的肩,一手撫摸他的臉,正在為他祈禱念經。
父親就像熟睡了。因為沒有最終的輸液、打針和餵食,臉和手完全沒有水腫,走後也沒有排泄物。這代表不灌食、不輸液,讓他的身體沒有多餘的負擔。父親以一個乾淨純潔的身軀,充滿尊嚴地走向生命終點。我握著他的的手,親吻他的額頭為他祈禱,讚美他做得真棒!孫子們也都在身邊陪伴著,牽著外公的手,雖然掉著淚,心情卻很平靜。
父親完成了此生最後一個任務,用身教告訴子孫們什麼是安詳寧靜的死亡。他以極有尊嚴和自主權的方式離開,其實對我們有很大的安慰!不僅讓我們更快走出悲傷、真心為他高興,更讓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在最後階段「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體貼」!
現代醫學的進步並不能讓所有人幸福終老,有時候竭盡所能地救活,就是盡其所能地折磨。從十年前開始大量閱讀跟死亡、臨終、看護有關的書和醫學常識,其中關於安寧療護和尊重放手的觀念,深深影響我和家人。
我不是醫護人員,不敢說什麼是對或錯,只願為自己和家人開一扇窗,知道走進死亡前可以有更多準備,盡可能現在就簡化生活、尊重身體、彼此相愛、善待心靈。
我相信,當這一生走到終點前,能好好道謝、道愛、道歉、道別是多麼大的福分!就如同我也相信,無論是永生還是重生,生命終究要以另一種方式存在。所以,那一天,永遠就只是暫別!
作者介紹
畢雁翾
自詡七○年代文青婦女。目前為資深的壽險顧問,在聆聽了數百件家庭故事、老病死殘後,愈發明白《禮記.禮運》的「使老有所終」多麼不易。父親安詳走後,致力於分享安寧緩和醫療,期盼更多家庭能安然面對親人的最後一哩路。
已婚,育有一子一女。喜愛閱讀、寫作、旅行和追劇。閒暇時經營自己的烘焙粉絲專頁,做做點心為生活中之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