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的作者肯尼斯J.多卡,藉由這本書來協助讀者透過自身的悲傷建立屬於自己的道路,勇敢地面對悲傷的情緒,學會與失落共處,我們會因而成長。
任何形式的失落都會引起悲傷,只要失去自己依戀的某樣東西,或是與個人的關係中斷,都可能令人憂傷,如:寵物死亡、離婚和分居令人心碎,失去重要的工作、身分、健康、自主性等都可能令人頹喪。摯愛的逝去對人的衝擊很大,悲傷會在許多不同的層面表現出來,包括在肢體、情緒、認知、行為和精神上。我們可能悲哀、生氣、焦慮,「悲傷沒有時間表,也沒有任何有效的路線圖走出憂傷。」
找到自己可以通過失落的小徑
數年前,我的弟弟未預期的過世,個性鎮定的我,竟然嚎啕痛哭。我懊悔弟弟死亡前一天去醫院探望他時,沒有給予足夠的溫暖關懷,沒有道別。我不斷反思死亡的意義,並閱讀有關死亡的書籍,因此遇到這本書。書中作者問:「死亡是什麼顏色?」我的直覺是灰色,但作者說是綠色,因為亡者已經獲得新生命,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回顧弟弟死亡前的10 年,陪伴他的過程中,我歷經焦慮、痛苦、害怕,我唯一的依靠是天主,也漸漸學會了祈禱的力量,猶如作者所述:「悲傷是一趟心靈之旅,找到自己可以通過失落的小徑。」
作者鼓勵悲傷者以儀式和紀念活動處理失落悲傷,按自身的才華和興趣,運用藝術表達悲傷;或可以寫一封信給逝者,述說過往的記憶、逝者對自己的影響;也可畫一幅逝者的圖像,或抽象地描繪失落和悲傷;抑或是寫詩詞、散文抒發內心的悲傷;甚至可以創作一首歌,分享共同的回憶與情感,如英國歌手Eric Clapton 以〈淚灑天堂〉(Tears in Heaven)這首歌,紀念他年僅4 歲的兒子,藉此走出悲傷。
我曾服務過一位愛滋病人,名叫麥克,他勇敢面對疾病痛苦,並積極鼓勵、陪伴其他愛滋病患,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動同仁與病友。過世時,大家哀傷不已,我們為他舉辦告別式,近百人參加,我們邀請好友每人寫一段話獻給麥克,也送給告別式出席者。幾位深交的病友與同仁,一起作「愛滋被單」,拼圖都是麥克的生活點滴與我們對他的懷念,在製作時有哭泣有歡笑,我們也因此得到療癒。
安靜陪伴療癒哀傷
安寧病房的病人家屬,由於長期擔任照顧重責,經常承受情緒與照護的壓力,可能陷入兩種心情:希望這情況結束,又希望能停留在這一刻,期待病人康復。當病人過世時,家屬可能因為病人所受的磨難終於結束,而自己的奮戰也可告一段落,而感到內疚和困惑。作者指出「當死亡終於發生時,覺得自己的苦難將隨之結束,並不是自私或是錯誤的想法,這是正常的,也是人性。」 家屬對親人離世會感到悲傷,但是可以欣慰在照護時共處的時光是一種恩賜,並且感受到深刻而永恆的愛與感謝,死亡並不會讓關係結束,而是滋養並溫暖我們的生命。
作為安寧醫療團隊,我們經常需要撫慰或輔導逝者的家屬。作者指出我們在安慰人時,可能說出「錯誤的鼓舞」,諸如:「天無絕人之路、為了孩子你要堅強、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神不會帶給你超出你所能承受的事……。」這些老套或言不及意的安慰,並不會消除對方的失落痛苦,甚至可能引起悲傷者的憤怒。最好的支持往往是安靜的陪伴,包容他們的痛苦,我們只需要說「我很遺憾」或「怎樣才能幫上忙」,聆聽才是我們能給予傷痛者最佳的禮物。
曾有位奶奶過世後,護理師與家屬正進行遺體護理,高齡94 歲的配偶呆坐在病床旁。我牽著老伯伯的手,他茫茫然地跟著我到會談室,我學習運用「正念」陪伴他,我靜默地看著他、慢慢地撫摸他的手。他是原住民,一輩子在山上耕種,眼神呆滯著訴說他們夫婦共同耕種、養育兒女的過往,他含淚地說:「她死時,我抱著她……」整個過程,我沒有多說話,我只說「她很幸福,在你的懷抱中離去」。
失去是生命必經之旅
作者為幫助悲傷者找到通往坦途的方向,因而撰寫此書提供適切的指引。此書探討悲傷的諸多迷思、各種反應,及影響悲傷的因素,內容非常豐富詳實,並提供案例說明,非常適合悲傷者閱讀,也適合輔導者從中了解悲傷者的各種可能經歷,並學習陪伴悲傷者的方法。
猶如作者經驗,「悲傷之旅是終身的歷程,我們一生中都將與失去共存。我們會學會接納失落感,將之融入我們的餘生中,失去的痛苦也會逐漸減輕。」我們終將學會悲傷之旅成為饒富意義的新生活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