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手札】慈悲關懷 讓身心靈獲得安適與滿足

作者: 
安寧照顧基金會〔vol.104〕

為了讓重症病人、衰弱老人、失智失能者等,能在習慣、舒適具安全感的環境中走向最後一哩路,歐美各國乃至於台灣的醫療機構、政府機關都在積極推動各項照護工作,2023年世界安寧日更以「慈悲關懷社區 同心緩和照護」為主題,期望以如同傳統社區鄰里之間的相互協助、緊密親近,讓病人及照顧者的身心靈都可獲得更大撫慰。

慈悲關懷社區的「社區」也不一定是居住點,而是這種關懷資源的網絡,例如辦公室職場、宗教宮廟教會等。共同的特色,就是帶領民眾進行生命故事的梳理、開啟自己的善終思索,同時,也將緩和醫療理念落實於團體、社區或各種場域。因為攤開數據,台灣死於非癌症的人口數量是癌症過世人口的2倍,這些為數眾多的族群,生命的最後一年通常是在住家社區活動,而非你我所想的長期臥床住院。如何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得到關愛與支持,病人與照顧者的需求都可被聆聽與滿足,在在都是「慈悲關懷社區」的願景與挑戰。

認清醫療有其極限後,人們最需要的不僅是生理上的舒緩、更需要心靈上的寄託與生活上的支持。因此,無論是天主教、基督教或是佛教等,近年都積極培育靈性關懷師、宗教師等輔助人員,希望能透過既有的宗教網絡,讓每一個人都能「生於斯、終於此」,藉由互助與關愛,讓每一個人生命逐漸衰弱時,都能在更優質的醫療照護及陪伴,及至善終的全人之路中,不改初衷、勇敢關心,讓愛茁壯。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