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堆砌在安寧第一線的重任|專業介入輔助 為安寧護理撐起強大支柱

作者: 
凃心怡(採訪) 圖.Sutterstock

身處安寧臨床第一線,面對需要更多照護需求的病人,無論是照顧的強度或是張力,護理師們所要承受的是難以想像的沉重,除此之外,面對臨床現場的照護人力不足、心理支持低落,甚至是來自病人與家屬的期待與寄託,均使他們背負重大壓力。

在內科病房7年,秀眉看過太多令人為之心碎的畫面,許多病人透過各種治療方式極力救治之後,最後都以令人不忍直視的狀態嚥下人生最後一口氣。

「曾有一位老伯,才剛因針扎而瘀青的皮膚,在還來不及復原下,因為新療程開始,又被扎入新的針。」即使已經是十多年前所照顧的病人,秀眉如今想來依舊歷歷在目,老伯的皮膚到了最後幾乎難已辨清血管,「在新的療程開始,並在他的脖子打入導管後,隔天清晨就過世了。」

「如果我們已經無力挽回病人的病程,是不是可以讓他最後一段路走得更舒適一些?」轉調安寧病房的想法從心中萌芽後不久,秀眉就如願轉到安寧病房服務。

「但我進去之後卻非常痛苦……」苦澀在秀眉的嘴邊擴散,她曾經以為,走入安寧病房會是她重展護理人生的開始,卻萬萬沒想到,後來的一切完全出乎自己的想像。

人力困窘 難以承受之痛

秀眉首先要面對的,即是人力嚴重不足。

安寧人力不足的原因很多,其一是健保給付不夠寬裕,隨之影響的是醫院營運的考量,因此在分配人力上,除非院方大力支持,否則大多以最基本的人力支撐;再者,在國內醫護訓練上,仍以搶救、延長生命為主,安寧教育並未被重視;除此之外,必須承擔生命邁向死亡的重量,也是在工作志願表上時常被列之末席的主因之一。

在秀眉印象中,在前一個單位的安寧病房那3年,每到大夜班,幾乎都只有一位護理師值班,但卻要照顧將近18名左右的病人,「曾經試圖多派人,但很短暫,當醫院人力不足時,人就被調走。」

曾經,她照顧的18個人當中,有3個容易大出血的病人,幾乎整個晚上,她都埋頭在擦拭病人身上以及地板上的一攤攤血跡,好不容易熬到天光破曉、終於能交班之際,她才發現自己的一身制服早已血跡斑斑。

大夜班人力不足,為值班護理師帶來的,除了忙碌,還有難以承受的壓力。

「有一天在交班的時候,我大概就知道有4、5個病人可能會在我的班內離開。」那一整晚,她繃緊神經,不出所料的,一名病人狀況幾乎已經要到終點,然而在此同時,另一邊非安寧病房傳來病人休克必須緊急壓胸的請求,秀眉當機立斷搖醒病人的看護,請他通知家屬來醫院,再趕忙支援急救。

「結果等到我回來時,病人已經離開了,可是看護卻因為這幾天照顧得太累,忘了我剛剛的交代。」幸好在交班的資料裡,家屬明確表示在病人離開之後再通知家屬到場也無妨,這才讓她稍微鬆了一口氣。

家屬來的時候,情緒表現平穩,也在秀眉的協助下一起進行離世護理工作。然而礙於疾病關係,他們遲遲無法讓病人的眼與口閉合,最後只能無奈的交由禮儀社負責後續的遺容處理。

「那天就這樣過了,結果隔一天家屬來辦出院手續時,開始哭天叫地,痛斥我們讓他的家人死不瞑目。」即使已經是多年前的回憶,死不瞑目這4個字就像顆沉重的大石,壓得秀眉喘不過氣來,如此嚴重的指控在日後數年間,每每讓她心痛的眼淚直流。

「他的遺容無法完好, 是因為疾病。如果一個人死得不好,卻要怪在護理師身上,那麼我是不是也只能付出生命才能挽回這件事情?因為他已經死了,我也沒辦法再多做些什麼了。」秀眉的一字一句就像即將走入秋季的花朵,隨時都可能凋零。

引導的力量 提振第一線信心

人力的匱乏、家屬的情緒,諸多壓力層層重壓在護理人員單薄的肩膀上,日復一日,讓不少臨床護理人員心中對安寧所懷想的熱忱,一點一點銷蝕。

或是逃避,或是武裝,為了避免自己情緒受傷,他們選擇讓曾經熱情的心趨於冷漠,然而這堵高牆的形成,不僅阻絕了他們與病人、家屬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同事間因為努力目標不同,而在工作上產生隔閡。

一畢業就投入安寧的曉喬說道,自己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單位的學姊都很有熱忱!要不是他們一直在鼓勵我們、帶領我們,我想,面對安寧病房那龐大的壓力,我可能也很快就想離開了吧!」

她在現場看見許多病人反覆入院,從原本能夠講話,漸漸變得愈來愈衰弱,甚至即便用藥也難以完全緩解症狀。好長一段時間裡,只要有病人離世,即使下了班,曉喬也總是不斷陷入反省,「是不是我哪裡還做得不夠?如果再重來一次,我是不是會做得更好?」

面對病人在自己的上班時段離去,年輕的曉喬不是沒有過壓力與恐懼,所幸經驗豐厚的學姊選擇在適切時機,給了她足以收藏一生的勸慰,「學姊告訴我,病人願意選擇在我的班內離開,願意讓我幫他清潔、更衣,走完人生最後一哩,代表他很信任我。」

曾經,她也糾結著在病人離世後,是不是該秉持護理人員應有的專業形象,讓悲傷的情緒往心裡縮,但學姊卻告訴她,護理人員在送別病人時,即使悲傷落淚也是再正常不過的,「畢竟你照顧他也是會產生感情的,我們會哭,也是理所當然的。」

受限經驗不足 難以即時上線

能在一個為了安寧而全力以赴的團隊中工作,曉喬始終視之為自己的幸運,然而這一路走來,何嘗沒有過挫折。

由於安寧現場人力短缺,因此多數醫院只能派發新進的護理人員到安寧病房,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羅惠群對於這些一畢業就投入安寧的護理師,總感不忍,他進一步分析,根據文獻研究,面對安寧這類會遇到生死議題的高強度工作,其照護人員平均年資至少要有10年的相關臨床經驗,才能建置足夠的心理強度

曉喬坦言,在22歲那年,剛踏進安寧領域時,一度像隻誤闖叢林的雛鳥,「我以為來到安寧的病人都已經做好了準備,但其實他們還是很害怕死亡,有很多難以解開的結。」

她知道,此時此刻,自己必須要做的工作是引導、勸慰,但同時也才發現,這些艱澀難解的人生課題之於自己,也是一個全然陌生的國度,「無論是生命經驗、人生閱歷,才剛踏入社會的我是沒有足夠力量能引領他們的。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在安寧方面,也只是稍微帶過而已。」

面對如此困境,她不得不再次感謝自己擁有強力後援,「還好學姊都很幫忙,不過我們也要讓自己必須趕快跟上腳步。」

面對臨床現場的困境,多數狀況並非沒有解方,曉喬的幸運來自環境供予助力,然而在安寧現場,不如她幸運的護理師比比皆是,只能深陷心理折磨與能力難以負荷的低潮。現已轉換環境、到另一個單位服務的秀眉表示,若院方能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持,並且重視安寧的人力需求,或許安寧現場的困境就能有鬆綁的可能,「即使身為專業照顧者,護理師們也極其需要專業介入照顧,請別讓走在臨床第一線的我們,只能被放在眾多改進項目中的最末端。」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