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防疫不防愛的醫療照護|勇敢而溫柔地面對生離死別

作者: 
唐祖湘 圖.達志影像、慈濟基金會、江戴圓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瞬息萬變,站在第一線與病毒對抗的醫護人員,扛起防疫重責,以專業與使命感照護陪伴染疫病人,在臨床看見緊急疫情下的人生百態,本文特邀兩位專業護理人員現身說法,訴說那些發生在醫護、病人與家屬之間的生命故事。

擁有豐富安寧療護經驗的台北慈濟醫院護理長陳美慧,在2003年就參與SARS抗疫,18年後新冠疫情爆發,陳美慧成為新冠專責病房的一員,她認為在歷經SARS磨練後,醫護防疫專業與信心提升許多。面對新型病毒詭譎刁鑽,盡管如今挑戰可說猶有過之,但那些以愛和關懷為圓心的暖心故事,同時在隔離病房裡不斷上演。

隔離孤獨 醫護暖心製人偶相陪

「一旦確定染疫,住進隔離病房至少10天起跳,究竟能否安然渡過,成為病人心中最大恐懼。」陳美慧聽過確診者表達恐懼的心情:「那感覺像在坐牢,每天都擔心撐不過去,只要一喘起來就害怕,擔心自己是不是快死了,夜晚甚至不敢閉上眼睛,因為怕睡著後,就再也醒不過來了。」

特別是置身在密閉隔離環境,容易產生恐慌、害怕、被束縛的感覺,陳美慧就遇過一位失智的老奶奶,因為獨自住在陌生的病房空間,情緒顯得焦躁不安,不僅會喃喃問著同樣的問題,從早到晚,還一直「咚、咚、咚」不停敲門,甚至拉扯已經上鎖的門把,想要衝出房外,大家用盡各種方式,都沒法讓她情緒平靜下來。

後來團隊詢問老奶奶的女兒,得知只要有人陪伴在旁,即使坐著不說話,也能安撫老奶奶;可是,如今醫院人力幾乎全數投入救治,哪有多餘人手陪伴呢?靈機一動下,團隊找來如真人一樣大小的充氣娃娃,為它穿上防護衣,戴好口罩與手套,仔細畫上五官後,放在病床旁,老奶奶看到有「人」在旁邊,心情穩定下來,終於能好好配合治療,最後也平安出院。

「其實奶奶也知道,那不是真的醫護人員,」有次陳美慧看到充氣娃娃快要沒氣了,就拿起氧氣筒幫它灌氣,老奶奶還在一旁幫忙,「奶奶,我們找來一位護理人員專門陪您,您開心嗎?」「有啊!」想起當時老奶奶的笑容跟感謝,陳美慧備感欣慰。


慈濟醫療團隊為充氣娃娃穿上防護衣、戴好口罩與手套,仔細畫上五官後,放在病床旁,老奶奶看到有「人」在旁邊,心情穩定下來,終於能好好配合治療,最後也平安出院。

以人為中心 專責病房也有安寧

還有一位重度菸癮的病人每天都要抽3包菸,突然染疫被隔離,不能抽菸的日子讓他簡直度日如年,為了解癮,這位病人不僅徒手拔開門鎖想偷溜出去,還曾攻擊巡房人員,搞得雞犬不寧,加上團隊深怕影響他的肺功能,甚至誘發墜積性肺炎,因此在鎮定或舒緩情緒的用藥上只能更加謹慎小心,醫病關係一度相當緊張。

於是,陳美慧帶著多年來在安寧病房訓練出來的溝通能力,進去跟他「聊一聊」,不但聊病情、後續治療方式,也針對菸癮討論出一個平衡點。接下來的日子,陳美慧讓病人使用戒菸吸入劑、也曾將香菸湊近病人鼻尖讓他嗅聞止癮、病人戒菸期間不斷想吃東西彌補口慾,她便供應大量餐點與零食,安撫病人戒癮和隔離的種種焦慮,後來病人不但能安定治療,還能聽從醫護人員建議,在房內做簡單運動,不久便病癒出院。

「充分溝通醫療處置,並且以病人的舒適和最大利益提供醫療照護,其實也是安寧療護的精神。」陳美慧為這種個別化照護下了註解,安寧療護不只是照護方式,而是醫療的溫度。

輕柔按摩 重症病房不防愛

同樣前進抗疫第一線,在繁重高壓的專責病房中為隔離病人導入安寧療護的,還有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病房護理師江戴圓。

江戴圓加入安寧團隊前,曾在加護病房服務長達9年,因此疫情期間,她也被派往新冠重症專責病房支援。每天穿著密不透氣的隔離衣,全身都被汗水浸透,江戴圓形容,「就像上戰場一樣。」然而,醫療團隊對抗的不只是棘手的病情,還需面對另外一大挑戰── 如何緩解隔離病人的情緒與心理壓力。

此時,急重症和安寧療護的雙重專業,在江戴圓身上融合並發揮。雖說在防疫考量下,醫療人員皆盡可能縮短照護時間以免增加自己的染疫風險,但是江戴圓了解病人的無助和孤單,特別帶著乳液進到病房。「完成該做的醫療照護後,我會幫他們擦擦乳液,即便他們插著管、或甚至意識昏迷,都希望能藉著碰觸和簡單按摩讓他們感受到陪伴。」

這樣的心意也感染了從其他科別前來專責病房支援的夥伴,快速敏捷地提供照護是許多科別的專業表現,「他們沒想過還可以這麼做,」江戴圓笑著表示,「但是慢慢的,也看到其他夥伴在進入病房前,會先擠一些乳液在掌心,可見每個人想為病人多做一些事的心念都是一樣的。」


即便渾身被汗水浸透,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們也想為病人多做一點。

抗疫治療不忘舒適與尊嚴

在這段支援專責病房的期間,遇到不少令江戴圓難忘的個案,一位染著亮麗紫色長髮的時髦阿姨就是其中之一。

時髦阿姨因血氧濃度驟降插上呼吸器後,在重症病房治療大約2週才逐漸穩定,當她終於能夠脫離呼吸器下床走動時, 第一個心願就是「想好好洗個頭」。於是,江戴圓與另一位同仁準備好全套的盥洗用具,扶著阿姨進浴室,從頭到腳洗了暢快,還將打結的頭髮一一梳順,就聽見阿姨開心地喊:「我的病與心情都好一半啦!」隨後阿姨更在跟家人視訊時,眉飛色舞地炫耀那頭散發著香味、閃閃動人的紫色長髮,讓包著防護衣、忙得滿身大汗的兩人也笑了。

親身經歷疫情中的生離死別

江戴圓也感嘆,這次病毒十分不容易應付,諸多症狀中尤以「隱形缺氧」最難預測,往往是上一秒正常,下一秒就急轉直下,因此病人本身在毫無察覺下,突然被迫面臨分秒間決定生死的緊要關頭,也造成許多來不及好好告別的遺憾。

一位老阿伯經插管急救仍回天乏術,當兒女趕到後,眼眶泛淚地拜託「我可以進去抱抱他嗎?」團隊折衷之下,只能打開監視器與對講機,讓家屬用說的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愛,「當話筒一接起來,在場所有人都忍不住哭了。」無法隨侍陪伴至親走完最後一程,只能無奈接受不得不的情況,讓人相當心痛。

令江戴圓想不到的是,類似境遇也發生在自家人身上。高齡90歲的遠房親戚意外確診,送到醫院時喘得厲害,情況不樂觀,老奶奶本人無意願插管,但兒女遠在國外無法趕回來,只好以視訊向媽媽完成道謝、道愛、道歉、道別,看著高齡長輩吃力地以點頭搖頭示意,兒女淚崩告別的畫面,讓江戴圓更能同理病人及家屬的遺憾與悲傷,也讓她願意做得更多。


穿上密不透氣的隔離衣,照護人員每天都像上戰場般緊湊高壓。

以心陪伴 傳遞前行的力量

重症病房裡當然也有狀況相對穩定的病人,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被隔離,不知白天黑夜的孤單和對未來的不確定,讓治療過程顯得更難熬。江戴圓總會在進入病房的有限時間內,邊做事、邊陪他們聊聊天,「我會問,『病癒後您最想做什麼事?』讓他有所盼望,能打起精神渡過難關。」團隊也會透過監視器觀察病房內的動態,並隨時用對講機與病人保持互動或安撫情緒,讓他知道自己不是孤軍奮戰,「門的另一側一直有人在陪伴」是許多病人在隔離治療期間的力量來源。

治療結合安寧 提升生活品質

支援專責病房一個多月,江戴圓笑著說:「要學習的還有很多。」雖然這段期間的生活緊湊高壓,但她仍認為,不同科別護理師藉此機會共同交流學習,是很寶貴的經驗。

經此一役,安寧療護的價值更顯珍貴,它不只是臨終照顧,更是一種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專業,可以與不同疾病治療相互融合,為病人帶來更多柔性的力量,也能落實在各個醫療場域中。


馬偕醫護團隊日日緊密觀察、溝通每位病人的現況,隨時調整治療計畫。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