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愛不止息】愛的下一步即將啟程

作者: 
凃心怡

走過30年,在回顧和感恩的同時,安寧照顧基金會立於邁向第四個10年啟程的關鍵路口,找尋下一個定位,無畏前行。

「回頭看這30年,我們的核心工作始終不變。」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直言,教育宣導即使不停不歇做了30年,依然力有未逮,進入第四個10年,仍會是基金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唯有了解,才能讓行動更精確,也更有意義。根據基金會委請市調公司所做的最新民調指出,近年,台灣民眾已打破談論生死以及預立醫囑的忌諱,然而從「知」到「行」,卻因為缺乏對話契機,仍有極大的推動空間。

宣導教育不能停

林怡吟指出,雖然《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通過至今已過了20年,法條歷經三次修法變革,早已趨於完善,基金會的宣導重心依舊在臨床工作者與民眾身上,「立法之前,我們積極宣導,讓大家了解立法的需求與重要性;立法之後,我們繼續倡議,期望在政策與法條支持下,讓安寧善終扎根在所有人的心中。」

不只是安寧病房的團隊,醫院裡不分科別的醫療團隊都應該要有安寧療護觀念。林怡吟舉例,「很多人看到路上黃燈閃爍,直覺就踩油門,不到最後一秒變紅燈不會停下,現今醫療文化,不也是如此?」如同用路人應該要養成黃燈放緩速度的交通習慣,安寧概念也需要融入醫療人員的內心與生活;當醫療團隊盡心盡力照顧病人,卻因為無法突破醫療極限而陷入瓶頸時,基金會期待此時第一線臨床人員的腦中,能自然而然地浮現安寧療護的選項。

因此,基金會對醫療界的宣傳教育工作不僅不能停下,還要更為積極,當安寧療護精神深植在所有臨床工作者的心中,成為他們專業能力的一部分,才能幫助更多病人在尚且充裕的生命時間內,做足準備。

另一方面,對民眾的宣導教育也是未來一大挑戰。林怡吟直言,國內健保便宜方便,民眾會對於「繼續積極治療,或許會出現奇蹟」抱持想像。對此,林怡吟如果我們可以在人們身心都是綠燈的時候,就將安寧的觀念帶入他們的心中,這樣當他們的生命轉為黃燈時,就更容易與家屬及醫護人員有所共識。」表示,「真正的安寧不是在黃燈已經要熄滅、意識已經模糊時才問病人想要什麼,如果我們可以在人們身心都是綠燈的時候,就將安寧的觀念帶入他們的心中,這樣當他們的生命轉為黃燈時,就更容易與家屬及醫護人員有所共識。」

因此基金會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協助民眾思考自己的生命價值與方向,當他們清楚明白自己所想所望,很容易就可以決定自己最後那段時間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甚至會主動詢問醫護人員,是不是還能有其他的選擇。

讓愛遍及各個角落

談起基金會的下一步,林怡吟有她的藍圖,就是要將安寧療護融入長照領域。雖然基金會早在五年前就已經啟動對話,但一路走來卻是坎坷難行,總是走三步又退兩步,「人口超高齡化只會讓安寧需求更多,發展長照安寧是目標也是使命」,帶著堅定的信念,安寧照顧基金會往下一個十年邁進,一如董事長楊育正的期許,成為「引領著羊群的牧羊人」,走到下一站擁抱綠草如茵。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