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寧】板橋榮譽國民之家 請讓我在最熟悉的地方告別

作者: 
文.游苔 圖.板橋榮譽國民之家

家,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而榮譽國民之家就是榮民們的家。
板橋榮譽國民之家秉持著對待自家人的心,讓每位榮民伯伯能以最舒服自在的姿態,與世界道別。 

「伯伯,你在醫院過得怎麼樣?」板橋榮譽國民之家護理長潘素珍拿著手機,與正在醫院治療的榮民伯伯視訊。幾天不見,不習慣醫院生活的榮民伯伯,正如孩子一般吵著要回家。甚至當醫院醫護人員詢問是否簽署醫療文件時,他們會嚴肅地回答:「我要回家跟家人討論之後才能決定。」

讓這些伯伯們心心念念的「家」,正是板橋榮譽國民之家(以下簡稱板橋榮家);而他們口中的「家人」,除了數百位同袍之外,便是天天見面的板橋榮家醫護與照服人員。

1969年成立的板橋榮家,原址為婦聯新村之眷舍,占地4.62公頃,專門安置年滿61歲、無領退休俸之榮民,照護方式多元,除了生活可自理的安養樓、需醫療照護的養護樓,還有照護失智症狀榮民的失智樓,以及日間照護中心。目前政府核定床位為784床,占床率約九成,除部分有眷榮民之外,大部分都是單身榮民。

結合北榮能量 因應需求向前推動善終


板橋榮家的照護人員溫柔為榮民們執行洗澡等安寧照護。

「榮家就是榮民們的家,我們要做的,除了保有榮民們的尊嚴,還要給予他們家的溫暖;尤其單身榮民,更要做不棄不離。」板橋榮家主任張長林說,早期一旦單身榮民因病失去意識,無人可知他們對插管、急救等侵入式治療的想法,更無人有權力代為決定醫療方式。

因此當2016年板橋榮家改建完成,榮民們陸續遷回後,板橋榮家的同仁開始思索:「如果一般民眾有居家安寧的選擇,那麼以板橋榮家為家的伯伯們,應該也可以回到他們最熟悉的地方終老。」為了提供伯伯們更好的選擇,保健組及第一線照服員先後到臺北榮總完成耗時8個月的漸進式安寧療護課程。

「雖然大家都經過專業訓練,但要真正開始落實,還是面臨很大的挑戰。」板橋榮家保健組長廖淑真首先點出人力困窘的現實面,「醫院照護第一線為護理師、照護比為1:1;而板橋榮家的第一線是照服員,照護比則是1:8,相較之下人力實在吃緊,讓同仁們不確定何時才能『開始』。」

「鄭伯伯的需求,是我們施行機構安寧的契機。」板橋榮家前護理長洪嘉妙說。2017年,榮家住民鄭伯伯被診斷罹患肺癌,由於病症惡化得很快,本身就是退休醫師的鄭伯伯不願意進行積極治療,也不斷提出希望能夠回到板橋榮家的請求。

鄭伯伯的意願如同一陣恰好來到的東風,讓板橋榮家順勢啟動安寧照護。醫護團隊一邊照護伯伯、一邊檢討,滾動式修正各種標準照護流程,甚至建立聯繫群組,與榮總安寧居家護理師保持積極互動,就是為了讓照護更趨完善。居家護理師也依鄭伯伯的照護需求,客製化「舒適包」,置放鄭伯伯可用的止喘藥等藥品,讓一線護理人員有足夠的「彈藥」應付突發狀況。

當時榮家尚未購置專業的沐浴機,於是在某個假日最溫暖的中午時分,保健組夥伴捲起袖子,齊心協力幫愛乾淨的鄭伯伯洗最後一次澡,再請陸續趕到的家人圍繞著伯伯同心禱告,做最後的告別。

這次平和安詳的照護經驗,不僅讓大家備受感動,也為板橋榮家同仁們建立信心── 要讓更多願意在榮家終老的長輩,能夠得償所願。

不易標籤化 在最熟悉的環境終老

「機構安寧與一般醫療院所的最大區別,在於較不易被貼上病人標籤,榮民伯伯們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走向人生終點。」回到最熟悉的環境,伯伯們心情好轉、精神也變好,還能與護理人員說說笑笑,存活期往往比醫院預估的更長。

離安寧病人最近的照服員會盡量讓伯伯們保持舒適的狀態,讓他們吃喜愛的食物、陪伴他們散步、聆聽他們的心聲,偶爾享受精油泡澡,舒緩受病魔摧殘的身心。如果遇到身體狀況不佳時,便需要密集觀察伯伯們的呼吸、或以非侵入式的方式監測心跳,以便隨時回報醫護人員。在板橋榮家,照護和醫療溫柔結合。

「我們會不斷推演接下來的情況會是什麼,遇到什麼狀況應該要做什麼處置。」潘素珍說,迄今已有十位榮民伯伯在榮家告別戎馬一生,過程都相當平靜。其後會由家主任帶領保健組、輔導組等板橋榮家工作團隊,一起送別榮民伯伯們到助念室,並享有將尊崇的國旗覆蓋在身上的尊榮。

由於榮民伯伯們與照服員幾乎是朝夕相處,早已建立更勝家人的情感,有些伯伯會握著照服員的手,直到呼出最後一口氣。有天半夜,張長林得知有位伯伯辭世了,只有一位板橋榮家同仁正在助念室陪伴伯伯。他擔心同仁感到害怕,連忙趕去一起助念。他問那位同仁:「你不害怕嗎?」同仁笑著回答:「我們都是伯伯的家人,怎麼會感到害怕呢?」


榮民在榮家告別戎馬一生後,會由家主任帶領板橋榮家團隊,送伯伯們到助念室,並享有將尊崇的國旗覆蓋在身上的尊榮。

圓夢計畫協助榮民落葉歸根

不僅照顧安寧病人的身體,板橋榮家也會傾聽榮民伯伯們未了的心願,並替他們擬定「圓夢計畫」。

88歲的馮伯伯,個性樂觀活潑,一直是板橋榮家的開心果。當他被診斷出大腸癌時,癌細胞已經擴散至肺部。社工師深入了解後,明白馮伯伯不想積極治療,但有一個未了的心願,就是回到河南省的老家終了一生。

在社工師的積極協助下,板橋榮家聯繫上馮伯伯在河南省的侄子,對方也願意協助舅舅圓夢,但就在出發返鄉的前一晚,馮伯伯出現了嚴重的症狀。那時大家都十分擔心,馮伯伯會因身體太虛弱而被機場「退貨」,因此照服員與醫護人員除了舒緩伯伯的症狀,也不斷在伯伯耳邊鼓勵打氣:「伯伯你要加油,如果身體好一點,我們早上就可以去搭飛機了!」

幸好馮伯伯的精神在清晨逐漸好轉,板橋榮家的主任、社工師、醫護人員與照服員們全員到齊與伯伯道別,最後馮伯伯順利抵達河南,在看見令他魂牽夢縈的老家後,便住進當地醫院,平靜地與世界告別。

憶起馮伯伯撐著虛弱的身體,向大家揮手道別的模樣,潘素珍與團隊人員仍紅了眼眶。「面對死亡,我們很難有標準答案,但我們抱持的信念就是必須盡全力替伯伯們完成心願。」

值得一提的是,馮伯伯年輕時曾是空軍偵察機部隊「黑貓中隊」的一員,當時電影《疾風魅影-黑貓中隊》導演楊佈新也曾拜訪馮伯伯取材,還在板橋榮家舉辦放映會,邀請所有住民一同欣賞。板橋榮家也藉此機會,持續宣導「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DNR)以及《病人自主權利法》,鼓勵伯伯們進行預立醫療諮商(ACP),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

把握宣導病主法機會 散播善終種子


這些一生顛沛流離的伯伯們其實並不畏懼死亡,平常還會「呷好道相報」,互相邀請參加ACP。

現在板橋榮家的住民平均年齡為87歲,這些一生顛沛流離,甚至曾在戰場與死亡擦身而過的伯伯們其實並不畏懼死亡,平常還會「呷好道相報」,互相邀請參加ACP,或是詢問工作人員:「我覺得某某同袍那樣離開的方式很好,要怎樣才能跟他一樣?」截至今年一月,板橋榮家住民簽署DNR比例達到52.1%,《病主法》上路一年後,已有120人接受ACP、109人完成AD。

「與其說我們支持著伯伯們,不如說是伯伯們支持著我們,在安寧療護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板橋榮家護理師蔡欣儀感性地說,「因此我們很謝謝榮民伯伯們,用寶貴的生命歷程來教育所有同仁:生命的終章,可以有更溫柔的寫法。」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