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走出醫院的安寧 讓善終回歸日常生活

作者: 
文‧凃心怡 圖.安寧照顧基金會


安寧照顧基金會透過臨床帶教走進機構,教導細膩的安寧療護照護技巧。

在邁入高齡化社會的今日,長照機構逐漸成為許多長者及病人的第二個家,同時也是臨終前最後一個家。讓長照機構執行安寧療護是否可行?對於國內日益增加的安寧需求又能發揮哪些關鍵作用?
且讓台灣長照專家帶領我們一探究竟。

「安寧療護的起源,一開始就是從社區做起。」談起安寧療護的緣起,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顧問陳惠姿教授,首先從1967年設立的英國聖克里斯多福安寧院(St. C hristopher's Hospice)說起,這間由現代安寧療護發起人西西里.桑德斯(Cicely Saunders)所建立的機構,之所以被稱為安寧院而非醫院,從字面上就能清楚它的目標。這幢坐落在社區、看起來簡單又舒適的建築,「雛形很像如今台灣的養護機構,病人可以就近接受安寧療護。」

如今英國的安寧療護大部分仍分布在社區,並召集大量的民間志工投入其中,以便落實居家安寧。陳惠姿認為,這對生命臨終階段所需的各項照護而言,是再適切不過的,「因為死亡不是醫療的問題,而是生活事件,人們在離開前仍想過著正常的生活,即使只是散步、喝咖啡都好。」


安寧照顧基金會近年持續走入長照機構,為長照人員、住民及家屬提供安寧療護知能。

居家安寧 自居家護理延伸發展

台灣安寧療護方式多元,最廣為人知的便是醫院設置安寧病房的「住院安寧」,而另一個同樣在醫院進行的安寧療護,則是由安寧療護團隊與原診治團隊共同照顧末期病人,讓住在一般內外科病房的病人,也能同時獲得安寧緩和醫療持續性的照護,稱為「安寧共同照護」。

相較於國人較為所知的住院安寧、安寧共照,陳惠姿笑言,其實台灣的安寧療護最早應該和英國一樣,亦是從居家安寧開始做起,「1990年馬偕醫院成立台灣第一間具備18床的安寧病房,在此之前,台灣已經率先做居家安寧了。」

「在1980年代,居家護理可以立案開業;與此同時,癌症安寧居家護理以及醫療嚴重型居家護理亦同步發展中。」陳惠姿進一步解釋,台灣的居家護理起源最早從教會醫院開枝散葉,例如台北的馬偕醫院在1960年代就開始進行居家護理工作,到1970年代的彰化基督教醫院也在居家護理領域做出名聲,只是當時服務的對象並不侷限於臨終病人,「那時的教會醫院不捨病人尚未痊癒就必須返家,於是派遣護理人員前往照護。」1970年代名列在往診護理人員之一的陳惠姿,便時常前往重症病人的家中,協助對方找回生活的尊嚴。

「與其躺在醫院打嗎啡,讓病人在家不是更好?」當時的陳惠姿經常跳上腳踏車,奮力往個案家的方向踩踏前去,往往人還沒到,遠遠地就能看見家屬萬般焦急地在門口等候,「因為這一針嗎啡打下去,病人才能有點力量喝個稀飯、吃點東西,我們帶去的針藥可以舒緩他的痛苦,獲得一些生活的能量。這是我們60、70年代就開始做的事情,雖然量不多,但是和現在居家安寧的出發點是一樣的。」

到了1997年,安寧居家療護正式納入健保給付, 根據規定, 經醫師評估後,對各種治癒性治療效果不佳的疾病末期病人,其病情不需住院治療,但病人自我照顧能力有限,清醒時間超過50%以上,且家屬有照顧意願及能力,也能配合安寧相關照護之指導與處置等條件下,申請居家安寧療護;依健保局規定,由安寧團隊專業人員,依病人需求提供居家訪視,安寧醫師與社工師每週探訪一次,安寧護理師每週探訪二次,協助病人各種不適症狀緩解,並指導家屬相關照護技巧,讓病人在熟悉的家中也能享有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安寧照顧基金會設計實務操作課程,提升長照機構人員的舒適照護知能。

長照安寧 等待補上的缺角

長期投入長照關懷的陳惠姿認為,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如今家已不若以往的傳統定義,據統計,台灣目前入住到安養機構、養護之家者約有4萬人,再加上護理之家,總計長照機構人數高達近10萬人,對這些住民而言,長照機構相當於他們的第二個家,有時也是最後一個家,「有些住民一住就是10幾、20年,稱這裡是
『家』,一點也不為過。」

可惜的是,在長照機構內卻沒有健保給付的安寧療護支持,讓住在長照機構內的住民減少一個善終的重要管
道。「他們身上常不只一個疾病纏身,痛苦難耐遠超乎想像,這樣的人,你說他需不需要安寧?絕對需要。」陳惠姿感嘆地說。

安寧療護若無法走入長照機構,將成為安寧療護的一大缺口。因此國內有少數大型長照機構自發性地以基金會募款方式,設置一床安寧床位,並自費派員接受安寧療護訓練。以至善老人安養中心的臨終人數為例,一年中離世人數約50到60位,平均下來,幾乎每週就會送別一位老人,「因此至善中心的那床安寧床,可以說有很好的利用率;但設置這一床安寧床,除了讓老人家在臨終前三、四天有個善終的機會,至善能得到什麼?」陳惠姿搖搖頭說:「什麼也沒有。」

她進一步解釋,至善中心不僅要自費派人受訓、自費照護安寧病人,雖然轄區後援醫院會提供藥物,但因為是長照機構,根據現行規定,無論是醫療人力或是藥品都無法申請健保給付,「這就是現今國內推動長照安寧最困難之處,面對生命晚期的個案,機構看到了安寧療護的需求,但有些症狀因為沒有配備醫療設備、藥物,即使從醫院送過來,也相當昂貴,讓機構也愛莫能助。」


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專家及執行長拜訪陳惠姿教授(中),請益長照安寧相關問題。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