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補給站】了解死亡真相 選擇善終之路-《還有心跳怎會死》

作者: 
唐祖湘 圖:黃軒

重症醫學專科醫師黃軒提筆寫下《還有心跳怎會死》一書,還原各種死前徵狀的背後成因。 

「醫生,請你救救他!」這是身為重症醫學專科醫師的黃軒經常聽到的話,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都有對生的渴望,但對死的恐懼卻諱莫如深,他提筆寫下急診臨床常見14個生命消逝前的徵象,帶讀者從醫療科學角度認識死亡,選擇如何自在走完最後一哩路。

從事急重症醫學工作20年,黃軒遇過無數家屬無法接受親人即將死去,無助地懇求他急救,但即使竭盡全力,醫師仍只能順應天命,許多時候,他只能眼睜睜看著病人的肉體在臨終前受到極大折磨痛苦離世,「若是大眾對『生理死』的理解能多幾分,或許就不會造成生死煎熬的遺憾!」黃軒感慨地表示。

只是,社會大眾向來畏懼談死,對於死亡的概念常流於道聽塗說,在醫療決策的過程裡,不僅容易誤導家屬面對病情的態度,還會干預正規醫療,因此黃軒潛心研究各種文獻,結合經年累月的臨床經驗,出版著作《還有心跳怎會死》,運用醫學根據,還原各種死前徵狀的背後成因。

科學實證 戳破民俗傳說假象

「我想透過這本書傳達,死亡當下是有很多變數的。」身為醫師,他常被家屬詢問,病人剛剛好好的,還有心跳,怎麼一下子就走了?甚至被指責救護不力,「但進了醫院就要有接受死亡的準備,」黃軒強調,「什麼都可以計畫,唯一不能控制的就是死神何時到來。」

書裡每一案例都是他親身見證。例如曾有位癲癇發作、手腳拍打得滿是瘀青的病人,他的太太堅信會有抽搐狀態是因為「神明附體」,且因為神明保護,先生的肺部腫瘤神奇消失了,但經黃軒診斷,那是因為腫瘤轉移到腦部,刺激大腦才會癲癇發作,其實已經命在旦夕。後來病人在做腦部檢查時陷入昏迷,沒了呼吸心跳,雙眼瞪得大大,出現坊間盛傳「死不瞑目」徵狀,讓太太崩潰難以接受。

黃軒解析,當心跳跟呼吸停止,腦神經細胞因得不到氧氣很快就會死亡,大腦還來不及傳導,就像停電一樣,訊號突然中止,此時眼、嘴張開,是屍體僵硬前期的正常過程,特別是腦部腫瘤導致顱內壓升高,影響中樞神經,張開機率更高達8成!但一般人對死亡的認識,都是從電視劇與小說而來,加上相信民俗說法,自然驚嚇不已,誤認親人含冤而死。

同樣的誤解也常出現在「迴光返照」上,家屬看到昏迷多時的病人突然清醒,以為是病情好轉,但在醫師眼裡可就不妙,因為當人體心跳呼吸即將停止,一些缺氧耐受力強的病人,會啟動平常沒在運作的大腦側枝循環小血管,在生命最後關卡奮戰瞬間全部打通,分泌腎上腺激素起應急作用,讓各器官表現出最佳狀態,無奈這只是臨終前的曇花一現。(故迴光返照的臨床正確名稱為「臨終清晰期」)

還有令人嘖嘖稱奇的「靈魂出竅」瀕死經驗,事實上那只是大腦的感知分離,產生幻覺,讓人誤以為自己有另一副身體;另外像是「人生跑馬燈」、「印堂發黑」、「鬼壓床」等等,也都是死神施展的障眼法,各種「死之謎團」均在書中逐一解開。

破除迷思 與家人坦然談死

「我們的科技、知識遠遠超過前代,如果可以看懂更多醫療常識,提早認識、了解、接受、面對死亡,或許就可以稀釋死亡帶來的恐懼。」黃軒指出,多數人始終忌諱談死,以致臨床上不斷發生讓親人被過度醫療,帶來不必要痛苦的例子,造成永遠的遺憾,其實唯有正確理解死亡,才知道如何去安排自己的生死。所以他主張平常就應該要撥時間與家人坦然討論死亡,充分了解彼此的想法與價值觀,當真正面臨死亡危機時,才不會把難題丟給家人,被迫焦頭爛額地處理臨時突發的種種陌生狀況。

在今年《病人自主權利法》開始推行下,黃軒更提倡人們在健康時,與親人一同跟醫療團隊作「預立醫療照顧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提前思考死亡的大哉問。「當無常來臨時,才能依自己的心願『好死』,減少痛苦與折磨,走向善終之路。」


 

還有心跳怎會死?
重症醫師揭開死前N種徵兆

作者:黃軒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19/05/29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