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薈萃】安寧療護裡憂傷懺悔的靈

作者: 
李家文(前署立台北醫院家醫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衛福所博士班)

安寧療護的照顧對象擴大了

臺灣安寧療護的照顧對象已經不再只是癌症末期病人,而是擴大到漸凍人、急重症病人、失智症患者、心衰竭、腎衰竭等慢性疾病的病人;之所以如此的擴大範圍,因爲安寧療護的全人醫療是每個病人及家屬應該擁有的基本照顧人權。全人醫療不只是身體、心理的安適,也包括靈性的安適。

只是還少一件

台灣在 1990 年成立第一家安寧病房,至今 20個年頭,我們對末期病人症狀控制的研究已有心得,並擬出治療準則供安寧團隊參考,乃是醫護人員在原有的醫學基礎下努力的成果(如疼痛控制的研究、疼痛問卷的信效度的進步、疲倦或虛弱的研究包括賀爾蒙的使用或類固醇的靈活運用、甚至加上中藥的介入、呼吸問題、頭頸部傷口的處理…都有共同交流後的明顯進步)。甚至美術療育,芳香療法,景觀治療都蓬勃發展中,乃爲了要提供完整的全人照護。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全人照護的靈性照顧還沒有發展一套或多套準則供安寧團隊參考,比起身體或心理的照顧,靈性照顧來的艱難許多,比調整嗎啡劑量的挑戰性還要大。

憂傷痛悔的靈,歸向哪裡?

以癌症爲例,其發生率和死亡率,有著明顯的區域不平等; WHO 矜2009 年的資料顯示,2005 年,全世界有760 萬人死於癌症,其中四分之三的人生活在中低收入的國家,預計高所得國家的癌症死亡人數由2005 年的210 萬人增加到2030 年的250 萬人,而中低所得的國家則是550萬人增加到890 萬人。這些憂傷痛悔的靈,在肉體漸漸毀壞的當下或之後到底要歸向哪裡?無依無靠的靈啊!是死神留給人類最無情、最冷酷、最嚴厲的控告。

窮人,有錢人,面對癌症態度差很多

英國人看癌是看到「死」,癌症引起的疼痛反而不是問題,當面對死亡時是生氣的,而且不願意讓人知道他得了癌症,同時需要靈性的照護,病人關心的是未來如何適應這個疾病,在英國得到安寧照護是容易的。反觀肯亞人,癌症的重要議題是停在身體的折磨尤其是疼痛,止痛藥並不普遍,只是當面對癌症時不是生氣而是接受,並且願意接受來自鄰居的支持,一但診斷出來除了等死之外最擔心的是經濟負擔,社區裡缺乏安寧療護,癌症防治不是肯亞這個國家的重要政策。高所得國家實在該學學這涸低所得國家,幫助癌症病人面對死亡,藉著社區鄰里的彼此扶持來度過這個人生中最艱難也是最後一次的困境。當醫學撤退之後,面對死亡,我們不是無計可施只能等死,親愛的家人或朋友的陪伴和自我存在價值的肯定,平安與存在的意義就是靈性的安適,也是末期病人不絕望的原因,是不再想「快點死吧! 一了百了」的原因。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