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醫師,眼淚-記澳洲安寧之旅

作者: 
陳虹汶(馬偕紀念醫院醫師)

2009 年 9 月亞太安寧大會在澳洲柏斯舉行,會後我與李開敏老師多留了 3 日,跟隨 Dr. Bridge査房,深入了解當地安寧照顧發展的狀況。

Dr. Bridge 工作行程,比我想像中的緊湊。他的工作內容,比較像台灣安寧共照醫師的角色,對於被照會的病患,提供身體病症的醫療建議與心理靈性的全人照顧。在所訪視的近十位病患中,有來自中東地區或歐洲等地,移民、有澳洲原住民,也有傳統澳洲人;可以看到在多元文化、不同宗教、不同年紀的背景下,醫療團對如何順應,尊重每一個體及其家屬在面對生命中重大考驗時,所衍生的各種問題,提供適切的協助。也有幸目睹 Dr. Bridge在面對醫療困境時,如何調整腳步,善用外援,耐心而穩定地支持、引領個案持續向前。

由於 Dr. Bridge 所服務的皇家柏斯醫院本身並無安寧病房,所以他帶我們去參觀了幾家極富特色的安寧病院,這幾家安寧病房的共通點是環境幽雅,硬體設施的舒適度遠優於醫院裡的一般病房,而且似乎也沒有住院天數的限制。對我個人而言,其中最特別的一家,是台灣安寧界也相當熟悉的前亞太安寧緩和醫療學會 (APHN) 秘書長Dr. Shaw 於 20 幾年前所創立的安寧病院,猶記當日下午, Dr. Bridge 特別開車到 Dr. Shaw 家去載她,及另一位也曾服務於安寧病房的精神科醫師,一同前往。迎接我們的是一位相當資深的醫師及一位護士。在參訪的過程中,我猛然驚覺,該醫師居然說著說著眼淚就流了下來。原來,該病房(院)在 9 月底即將吹熜燈號,之後將移至某醫院某一層樓的某一區塊。當我瞭解到這眼淚是爲何而流時,我心中也同樣起了漣漪,原來,我在台灣所面對的危機與世界是同步的!

Dr.  Shaw 對於一手建立的安寧病院就將關閉,一點都不心疼,外科背景出身的她,對事情的發展一直是向前看的,在她的看法裏,如果有更多的醫師有安寧的概念,那麼病房的存在,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Dr. Bridge 倒是提及他自己在所工作的皇家柏斯醫院建議設立安寧病房,十幾年過去了,還是沒有辦法使美夢成眞。另一位來自印尼的兒癌醫師倒是很開心地分享他們即將在 2個月後成立第一倩兒童安寧病房,但隨即被 Dr.Shaw 潑冷水說 :「如果來得及不要設病房,就不要設吧!」

在這些唇槍舌戰中,來自臺灣的我, 一個親眼見證台灣安寧發展,也在這發展中受造就,成爲能夠與國際上這些安寧照顧前輩們就各個議題充分討論的我,應該如何回應這倩世代的需求,又該如何開創新局以應新時代的挑戰呢?我還在尋找答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