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最像護士的護理人員:與林瓊玲護理長的訪談紀實

採訪、撰稿:張嘉芳 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
                     陳怡蓉 安寧照顧基金會秘書
審稿:黃國蓉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研究生

2008/03/31

序言-

  2008年3月初春微涼的早晨,在爵士樂環繞,伴隨著咖啡香四溢的知名連鎖咖啡店內,我們見到了「安寧會客室」的第一位嘉賓-台北榮民總醫院大德病房前護理長 林瓊玲。當天我在約定的時間踏進咖啡店時,卻見到阿長早已氣定神閑的坐在咖啡店一隅,這對與阿長初次正式見面的我而言,心中著實嚇了一跳,加上第一次進行訪談,心底則是莫名的緊張、焦慮了起來。正當我笨拙的思考著該如何開場時,阿長用她特有的輕柔嗓音,拍拍我的肩,告訴我:放輕鬆,別緊張,自然就好!就這樣揭開了這次訪談的序幕……

性格影響一生-

   瓊玲護理長,高瘦而略修長的身材,精緻而小巧的鼻樑上架著一付細邊的眼鏡,温柔的眼神中顯露出一股堅定的力量;簡單、樸實的穿著中散發著一股優雅的氣質。在她的原生家庭中,共有六個孩子,而排行老二的瓊玲阿長,從小於南投竹山鄉下長大,有著一股純樸、實在的個性,她以「不計較、不比較、喜歡和諧」來形容自己。過去家庭生活雖然辛苦,但也養成自己「做而不說」的性格,這種踏實、認真、多做少說的性格,影響著阿長一生。

青澀的年代-

   初中畢業後的護理長,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當年的學子多以師專、師範學校為第一出路考量,阿長也不例外。當時,與同學一起遠赴高雄報考高雄女師,結果,同學與自己分別考上備取第十二名與第十三名,偏偏最後只錄取到第十二名,那應是生命首次重大的失落。後轉而考上台南護校,當時更大的壓力是面對就讀護校的學費,加上註冊時需備有秒針的手錶,以備日後脈搏的測量使用,在家中沈重的經濟負荷下,幸得父執長輩及時的協助,得以踏入護校之門。回顧這一路走來的過程,遇到許多生命中的貴人,一步一步地在生命不同的階段,成為自己極大的幫助,更讓自己立下了「以誠待人、知足常樂」的人生座右銘。

   17歲進入台南護校就讀,離家住校的護校學生生活是十分嚴格的,師長們除了教導護理的知識技巧之外,還包括生活品德教育。猶記當時的校長,除了關切學生的課業,也非常重視人文教育及倫理道德,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下,對護理長日後的護理工作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把握每一分鐘的職場學習機會-

  回憶起早年的護理工作,民國58年7月被分派到台北榮民總醫院的護理長說:「以前工作忙碌的程度絕不亞於現在,工作負荷量也很大,但我總是抱著挑戰與學習的心態,去做護理人員應盡的本分。」因著這份挑戰與學習的心態,阿長表示以前在病房上大夜班時(一個人上),總是自己協助病人翻身擺位,阿長說:「看到病人家屬在睡覺,實在不忍心把他叫起來,所以常常就自己一個人幫病人翻身,其實只要妳掌握住力學原理,就知道怎麼使力是正確的,做事是靠技巧,而非噸位,凡事都要學對、學好、學精。」當時就曾有病人對阿長說,妳看起來雖然瘦瘦的,但觀察了幾天我還真不敢小看妳。

  不論被分派到什麼樣的病房或環境下工作,阿長總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內外科、小兒科甚至也在榮總VIP病房工作過,阿長深深愛上護理這個專業的工作。她說,沒有一個工作像護理這樣,能夠深入地接觸到生、老、病、死,也同時可能接觸到從博士到販夫走卒各階層的人。病人有不同的人格特質、家庭背景、社會階層,但是到了醫院大家都是一樣的受苦,也因為認知到這份苦,對於同事們可能覺得難以照顧的病人或家屬,阿長都願意多花一些心思,不以先入為主的刻版印象去服務及溝通。自己此刻回顧起人生中許多好朋友,都是那時因真心照顧而結合的因緣,這當中也包括因病人家屬介紹而相識的先生。

  職場上的護理長堅持做事就要好好的、認真的做,且只要一有時間就把握學習、進修的機會。因此,她曾於民國77年至美國接受腫瘤、胸腔內科的臨床在職訓練;也曾隨著榮總醫療團至沙烏地阿拉伯服務;後於民國83年至馬偕紀念醫院接受安寧療護臨床實務訓練。這一路走來豐富的護理路程,也印證了南丁格爾所言:護理是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及這一生的學習。

  這種視病猶親且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及至後來身居護理長職,也學習到懂得給屬下更多學習與成長的機會。畢竟工作的環境有時易受人云亦云的刻板印象所影響,且因人際共事密切,常常讓事情更為複雜,阿長表示,一向自勉以客觀及不同的角度衡量事情,就事論事,對於屬下應給予機會表現,但該及時處理時,也要明確果斷。

因緣際會入安寧-

  談到安寧療護,阿長提及,在台灣還沒有安寧療護之前,對「安寧」(hospice)的認知是從國外開始的。當初在美國接受半年的在職教育訓練時,就曾聽到外國講師說"hospice”,但卻不懂它的意思,後於民國78年旁聽黃天中教授臨終關懷課程,算是初步認識,民國82年參加了趙老師在耕莘文教院連續五個週末的安寧療護宣導教育,才有更進一步的接觸。當時非常感動於如此溫馨人性化的照顧理念,每每急於回到工作崗位上與同仁們分享上課心得,終於在83年因安寧基金會的訓練計劃,受派到馬偕紀念醫院接受為期一年的安寧療護臨床實務訓練,深入地了解安寧療護的內涵和臨床實務。

  民國86年台北榮總成立大德病房時,阿長即成為參與籌備的重要人物。不過,以多年接觸安寧的經驗,阿長發現,安寧療護應該是一種醫療的理念、精神。她認為,安寧療護的專業知識要不斷的學習,但其所強調的醫療或護理倫理、人文素養、生命價值與工作態度,應該就是所有醫療專業人員該具備及重視的基本價值,而不是為了推廣安寧療護的條件。這樣的認知也明確的顯示了安寧療護不應只是用在照顧癌症末期病人,它應該要普及到其他非癌症病人身上,就是一種醫療的理念及精神。

「安寧人」的特質也是「為人」的一種特質-

  雖然職場生涯只有後10年投入在安寧療護的領域中,但阿長此刻反思並提到:「其實在安寧病房工作之前,我就一直本著護理的理念在工作上!」以護理鼻祖南丁格爾女士所列出的護理人員必備特質包括:可被信賴、誠實、穩重、成熟的氣質,機警與精確的觀察力,不斷的主動學習,有效率的工作、熟練的技術,服務人的心志、真心、合作、熱誠等,這都和Dame Cicely Saunders所談的做為安寧人的條件不謀而合。阿長也深切地認知到護理是她生命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早已完全融入到生活中了,護理長表示:「身為『安寧人』需要具備的特質,對我而言,其實也是身為『人』的一種特質。」這樣的說法讓我們再次看到,護理長柔弱外表的背後,有著一股以身作則的堅定信念。

  不過,在安寧療護的領域中,即使具備安寧人的特質,如何使這些安寧人繼續留下來且不會燃燒殆盡,護理長認為護理的學習、社會環境、教育背景及組織氣氛等,各項因素都是息息相關。對於安寧護理人員流動率大,身為主管的護理長也有她自己的一套帶人原則。她認為,人必須要不斷的往前走,對於未來的路一定要走得比現在還好,若能清楚思考到這點,離開並不是壞事,應該予以祝福。安寧療護是強調團隊精神的,因此團隊成員間的合作、共識、默契、互動比什麼都重要。阿長也提及,安寧人在人格上要夠成熟,「所謂的成熟度和一個人的年齡並無直接的關聯性,而是和人的心靈成長有關,在職場中要學會去面對問題,學習如何放下自我,尊重、接納你必須面對的人。」安寧療護是一個強調團隊理念的醫療工作,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較其它團隊更為密切,因此必須要能適時地卸下自己的心防。再者,團隊氣氛更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團隊的核心人物必須有營造良好組織氣氛的能力,與長官上司保持良性溝通,持續的支持、鼓勵屬下是不得忽略的。

落實安寧的精神於照顧家人-

  對於自己的家庭,阿長特別表達她對家人,尤其對公婆的感恩,由於有他們的支持與幫忙,讓她在榮總的護理生涯中,無後顧之憂。唯在必要之時,阿長也能將家庭排在首位。工作過程中,就曾有兩次因為兼顧家庭而離開榮總。她表示,護理工作的特殊性,若非家人的體諒與成全,實難如此全然投入,因此,當時自己就有一個想法,未來若家人需要她,自己絕對是義無反顧的。
在婆婆晚年失智的生活中,果然皆由阿長一手包辦所有照顧工作,吃喝拉撒、生活起居,阿長無不用心去做,也因此,與婆婆關係親密到連先生都自嘆弗如。身為一個專業護理人員,對於自己能有這樣的機會在婆婆晚年時親自陪伴照顧,充滿了感恩;並對於婆婆生病過程中,鮮少進出醫院,將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最後能讓婆婆在家中平靜安祥走完人生覺得欣慰,總算未辜負身為一個護理人員的使命與責任。

  不過阿長說,雖然自己一向秉持這樣的護理理念,但照顧老人確實是件不簡單的工作,偶爾還是免不了會有失去耐心的時候,只是當下會及時自省糾正,之後伴隨而來的則是自責及對婆婆的歉疚。追憶起婆婆,阿長還是忍不住哽咽地表示:「每失去耐心一次,就會自責一次。不過,從照顧婆婆的過程中,學習到許多不同的照顧方法,這些是妳即使看再多書,若沒有親身照顧,也永遠學不到的。而且幫助與陪伴婆婆毫無罣礙的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讓婆婆與家人、自己都沒有遺憾,思念與感恩則是永遠的。」

  在經歷了去年婆婆的往生後,阿長也重新思考死亡的意義。她說如果生命只剩幾天可活,唯一掛心的,就是先生吧!然而對於自己的死亡則是不會感覺到恐懼。「我覺得所有的遺憾、恐懼都不是剎那的事,因為這些預備的工作都是在日常生活當中。」

真誠、愛與關懷的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在台灣推展至今走了近二十年的路,一路走來雖然篳路籃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未來安寧療護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訪談的最後,阿長便語重心長的道出:「安寧療護是漫漫長路,過程中妳要慢慢的走、細細的賞,不要把自己推到極限,走到一個關卡妳就要跨出去,不能在原地嘆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安寧療護要有足夠的馬力即是指專業能力與團隊的凝聚力,而團隊中只要有任何一個問題的發生,通通都會受影響。」安寧療護的工作對內講究的是團隊合作;對外所接觸及面對的病人層次則是非常廣泛,從達官顯要到販夫走卒,如何在面對不一樣的、各有其特性的各種人時能有良好的溝通互動,並陪伴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這當中有許多的知識要去面對與學習,而學習則是永無止境的,阿長最後用勉勵的語氣說道:「事在有心人為,凡事要有信念與努力,這二者像是鐵軌一般並行著,缺一不可,工作上永遠要求進步,只要用心、努力就可以看到信念。」

  訪談結束後,在護理長離去時,看著她纖細的身影,我想:當年,與入師專、當老師的機會失之交臂,始能與護理結緣;今日,卻成為每一位護理人員值得效法學習的典範,這或許是當年青澀年少時期的瓊玲阿長始料未及的吧!而一路走來護理長"歡喜做,甘願受"的想法,也讓我們看到安寧療護領域裡,更多的真誠、愛與關懷。畢竟,身為一位安寧人,在把病人當作是生命中的導師同時,如何有效落實安寧療護的理念且身體力行,這或許是更需要學習的課題。

*原文刊載於68期安寧照顧會訊

* 本網站之課程內容、講義、文章之版權所有, 請尊重作者智慧財產權;若需使用須經作者及本會授權同意,並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