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有情天—在社區與長者話安寧

作者: 
李英芬(馬偕紀念醫院護理部督導)

 

2009/11/13

       人的一生該如何劃下句點?在醫療科技日益進步的現在,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高齡化社會中,何時才是思考或面對生命重要議題的最佳時機?是遇到了再說?還是要先想一想?又若是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遇到重病、在生死交關之際,該做怎樣的決定才是對他最好?尊重他,讓他自己決定要怎麼做?還是考慮他年事已長,由家屬決定就好?還是……?這麼多的問題或許你曾經有想過,又或許你是還沒有機會去想,但陸續發生在醫療院所中因為不清楚安寧緩和醫療,而讓長者多受無謂急救措施,造成病人無法善終、家屬遺憾的情形,讓推廣安寧療護觀念的安寧照顧基金會,要將這些長青族的需要視為重點,自民國九十四年,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及感恩基金會的補助下,長青族安寧療護社區宣導活動開始了。

       為推動這個活動,基金會邀請了多位熱心的專業夥伴一同規劃,在南投署立醫院翁益強醫師的帶領下,台大醫院姚建安醫師、馬偕紀念醫院的張玉仕社工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黃秋鳳社工師和身為護理人員的我,還有老人照顧專家的輔仁大學沈淑芳老師、雙連安養中心蔡芳文執行長及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林依瑩執行長共同參與,大家多次聚集商討活動的內容及進行方式,特別考量到宣導族群是年長者,要顧到他們生理性上的改變、居住地的不同及參與活動的習慣等不同需求,選擇主動走到社區的方式;同時大家也努力著要以更可近的方式傳達安寧緩和醫療的訊息,因此這些年藉由不斷地評值、檢討及討論,激起大家好多的創意,讓宣導教材由常見的文字、基金會已有的影片,結合生命教育及安寧療護觀與實務運作的內容,整理出一套適用長者的教材大綱,更為了符合多數長者的需要而拍攝了「向晚有晴天」的台語/客語版的安寧宣導片;而在教學方式上更融合了講授、舞台劇、影片教學及大富翁、賓果、抽紅包等遊戲,增加宣導課程的趣味性,讓長者不會因為主題的嚴肅而感到無聊。透過如此多樣化的活動,安寧照顧基金會的長青族安寧療護社區宣導活動,已經由原來需要工作人員主動發文到不同單位,到日漸增加的社區據點、老人大學等單位主動邀約,可見此活動已有口碑,累計這四年多的截至今年已在全國各地辦理240餘場,16000多人的參與。

       這四年來,個人也實際參與了宣導活動,最初的擔心是長者們會不會忌諱這樣的話題?明明都是在他們快樂的聚會場所,卻要跟他們談疾病末期照顧、該怎樣死去的問題,但實際接觸後卻發現多數的長者對死亡是很看得開的,表示死亡是早晚的事。在活動進行中,我常會做個即席調查:問題一、你自己生了重病時要,要不要選擇沒有痛苦的治療?很多長者都搶著回答:「要!這是當然要的,因為不想太痛苦,也不要拖累家人。」問題二、如果今天你真的生了重病、快死了,誰要跟醫生說你有這樣的想法?答案卻是:「等到了那天再看看醫生怎麼說,再讓家人決定就好了。」類似的答案常出現在不同的活動場所,這樣的結果與我臨床見到的個案相似,然而,當長者將醫療決定權交給子孫輩時,若選擇了再拼一拼或「要救」時,增加的不僅是長者的痛苦,子女也可能因為不當的決定而有遺憾,因此,在每次的宣導中,我都儘可能加強安寧療護重視病人自主權的介紹,還有選擇安寧緩和醫療兼顧合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合情(不要給子女製造決定的困難性)的意義,讓長者更清楚選擇安寧療護的意願是自己的權利,鼓勵參加的長者及早跟家人討論,建立共識,更可以透過簽署法令制定的意願書來確保自己的選擇。在今年的某場活動中,就有長者跑來跟我說:「我知道安寧是什麼,之前我有聽過課了,我知道這個很重要,我回去就把這張選擇安寧緩和意願書簽好了,也跟我兒子說好了,我是不會拖累他的,我還跟很多人說安寧療護是一種好的方法,選這個對自己好的。」這樣的回應讓我感到開心,宣導的成效已經出現囉!

       隨著老高齡化社會到來,大家都在追求快樂銀髮族生活之際,已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鼓勵長者要在生之時即建立正確、建康的死亡觀,而安寧療護強調可以及早思考生命危急時的醫療處置,對老年人而言雖是挑戰,但也可以引導老年人坦然面對死亡,讓長者過的每一天都能擁有陽光充滿的好日子!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讓家中的至寶在人生路上有個平靜的終點,相信是每個為人子女最大的期待,若能依循長者自己的臨終選擇將會是長者最大的福氣。安寧照顧基金會的長青族安寧療護社區宣導活動仍將持續,期待能為更多的長者帶來平安與福氣。

* 本網站之課程內容、講義、文章之版權所有, 請尊重作者智慧財產權;若需使用須經作者及本會授權同意,並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