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共照.全面照顧」 - 不入安寧病房也能接受安寧療護的服務

作者: 
鍾清惠(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社工師)

 

2011/06/15

       提供優質完善的安寧療護服務已成為現代重症末期病人最先進的臨終照顧方式,不僅提供癌症末期病人及其家屬四全照顧、維護其最佳生命品質及重視生命尊嚴之外,也促進提升醫療照護品質,這也是政府單位與醫界長期共同努力的目標。

       癌症末期病人及漸凍人已先後納入安寧療護健保給付,自99年9月1日起,擴增至八大非癌末疾病,目前每年約有四萬人死於此類疾病,包括心臟衰竭、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其他大腦變質、慢性氣道阻塞、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健保給付安寧住院療護自89年實施至今,參與照護醫療院所數量與床數已達43家,總床數共計 629床,99年接受照護人數已達8,797人;另參與安寧居家療護院所數量已達73家,99年服務人數達4,476人。99年台灣死亡人數總計14萬人,扣除意外事故及自殺因素等後,尚有13萬人可能有安寧照護之需求。研究發現,癌症晚期(Advanced progressive diseases)病人中,約五成以上未能獲得妥善的症狀控制,又因疾病適應與面對死亡,常產生心理、靈性層面的問題,病人與家屬同受壓力、痛苦與失落。

       有許多重症晚期病人與家屬徘徊在一般病房與加護病房中,在「應該忍受痛苦繼續接受治療」與「轉至安寧病房接受緩和性的照顧」這二者間擺盪;又因著對安寧療護抱持錯誤的認知、原醫療團隊人員對安寧療護的觀念了解不足,僅能給予片面式的陳述、原醫療團隊人員極少接受照顧癌症晚期病人與家屬的訓練,致使他們無法獲得良好的照護品質。「安寧共同照護」是衛生署於民國92年訂定「國家癌症防治五年計畫」的推行重點,希望藉由安寧療護團隊與原醫療團隊的相互合作,讓住在一般病房的癌症末期病人、漸凍人及其家屬能接受完整的安寧照顧,安寧共同照護團隊可扮演建議、協助與輔導的角色,並具提供照顧及教育一般病房醫療團隊的角色與功能,將安寧照護的理念與照護經驗推廣至安寧病房以外的醫療團隊,使更多的病人及家屬受惠,達到醫療照護服務的最大效益。

       St. Thomas’ Hospital是英國第一家有走動式安寧照護團隊觀念的醫院,在發展過程中,使用過不同的名稱:症狀控制團隊、支持照護團隊、末期照護支持團隊。「安寧共同照護」可稱為「走動式安寧照護」或「跨病房式安寧照護」,共同照護模式的成功在於團隊成員之能否進行有效的協調與溝通、各專業人員能否相互分工與合作、醫院行政體系能否給予支持、建立明確的組織運作規則與經費上的支持。中央健康保險局考量現行各特約醫院設置安寧病房有限,造成有意願接受安寧療護的病人無法入住安寧病房接受安寧照護健保給付,且目前已成立安寧病房及安寧居家照顧的醫院中,大多數的病人之死亡場所仍是醫院,因此自100年4月1日起公告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安寧共同照護試辦方案」,使末期臨終病人無論在安寧病房或一般病房,只要有安寧療護的需求,均可獲得適當之安寧療護服務,為確保照護品質,區域級以上醫院需獨立聘有專任安寧護理人員。

       在安寧共同照護納入健保之前,全台僅有73家醫療院所提供服務,納入健保之後,不僅讓安寧療護服務更為普及,安寧共同照護納入健保之後,對於尚未設立安寧病房及提供安寧居家服務的醫療院所而言,原醫療團隊只要發現病人或家屬在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的照顧需求,即可適時轉介,跨越照顧場所與觀念上的阻礙,不僅能以共同照護模式提供重症末期病人與家屬身、心、靈完整的照護服務,更能藉此增進原醫療團隊對安寧療護的認識及照護經驗,提升照護品質。

* 本網站之課程內容、講義、文章之版權所有, 請尊重作者智慧財產權;若需使用須經作者及本會授權同意,並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